导读:本文包含了巴合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维吾尔,萨满教,巴合西,治病仪式
巴合西论文文献综述
曼菲娅·木沙江[1](2016)在《当代维吾尔乡村巴合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多种神灵崇拜的原始宗教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萨满教的基本观点是相信一切事物都有灵魂,相信神与鬼的存在,认为人间与大自然的变化都是由神和鬼造成的。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几经变化,但是任何宗教进入维吾尔社会后都没有能将萨满教从维吾尔族人的社会和精神生活中完完全全的清除出去。更具有特色的是,伊斯兰教进入维吾尔社会后,经过长久的斗争和磨合,逐渐地与萨满教有了相交融的地方,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维吾尔信仰体系。一神崇拜信仰唯一真主安拉的、坚决反对偶像崇拜的伊斯兰教与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的原始的萨满教走到了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世界上文化变迁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现象,因为二者原本是完全对立的精神世界。在维吾尔族社会中,维吾尔萨满主要存在于维吾尔族乡村社会中,在维吾尔社会中称为巴合西,维吾尔族乡村巴合西的存在方式主要是以治病存在的,巴合西通过为村民病人驱邪治病从而对民间社会提供服务,对民间社会有一定意义。本文从巴合西治病的角度入手,对吐鲁番地区巴合西的疾病治疗个案进行考察,考察其治病仪式,主要是想尝试在宗教人类学和医学人类学基础上通过对一个典型维吾尔乡村社区巴合西的生存现状来描述当代维吾尔社会人们的宗教生活,讨论民间巴合西的生存土壤、巴合西如何与维吾尔社会发生互动并且能够得以生存的理由,从而据此回答对于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来说,伊斯兰教与其作为民间信仰的萨满教如何实现共存,在面临社会与文化变迁,作为民间信仰的萨满教和作为世界宗教的伊斯兰教如何做出调试与适应的,结果与前景如何。本文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巴合西的含义和存在基础,巴合西用与伊斯兰教灵魂观相融合了的独特的灵魂及鬼怪的观念去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来源,治病仪式均以安拉的名义来进行,仪式中的一些咒语则是《古兰经》中的经文,因此乡村地区的百姓很容易就接受和认同了,因此在乡村地区为维吾尔族治病的巴合西普遍存在,这也是巴合西存在的基础。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选点依据和研究方法。本文第叁章主要是详细地介绍了巴合西治病仪式的整个过程,按照巴合西治病方式分类介绍。第四章主要对巴合西治病仪式进行了分析,对仪式中的数字、颜色、物品、法器等进行了其象征意义的分析,接着用特纳提出的阈限概念对仪式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巴合西治病仪式的作用。第五章主要讨论了社会对巴合西的认知,包括巴合西自我认知、患者对巴合西的认知、宗教人士对巴合西的看法、社会对巴合西的看法等。第六章讨论巴合西存在的社会功能及前景。巴合西治病过程不单纯是生理性调整,也是文化再造过程的社会现实反映,这反映了新疆维吾尔民间文化的能动过程的一个侧面。虽然巴合西治病只存在于乡村地区,但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维系与延续,虽然宗教人士对巴合西治病是持反对的态度,认为是违背伊斯兰教的,但萨满文化却已经渗透在了维吾尔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了维吾尔文化的一部分。萨满文化的独特的适应性和弹性,维吾尔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使得萨满文化和巴合都不会轻易在维吾尔社会中消失。(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5-16)
古丽巴哈尔·胡吉西[2](2007)在《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柯尔克孜族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其萨满教也体现出了一定的个性特征。柯尔克孜族称萨满为巴合西,在柯尔克孜族社会中,巴合西是人与神的中介,是沟通人与神并具有治病驱邪能力的特殊人物,至今尚存于柯尔克孜族社会生活中的巴合西是柯尔克孜族萨满教文化活态资料的承载者,在他们的神灵观、魂灵观、鬼灵观、疾病观以及神事活动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深入的个案分析,通过不同角度对柯尔克孜族巴合西进行了专门研究。本文主体部分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柯尔克孜巴合西的定义、称呼、来源、种类、职能、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并分析了巴合西的称呼、职能及社会地位的演变。第二章从“物”入手,论述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神器及施咒物品,并指出了巴合西的神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一些变化。第叁章从“灵”入手阐述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咒语、保护神以及通神方式,并进行了分类。此外,对柯尔克孜族巴合西与麻扎的特殊关系进行了论述。第四章从神灵观、魂灵观、鬼灵观阐述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世界观,并从巴合西的世界观、咒语、社会职能等方面分析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变迁。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本文将巫术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信仰、灵魂信仰、祖先崇拜等原始信仰在柯尔克孜族巴合西及其神事活动中的体现渗透到这四个章节中,系统地阐释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7-06-30)
古丽巴哈尔.胡吉西[3](2007)在《柯尔克孜族巴合西与麻扎》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尔克孜族称萨满为巴合西。巴合西是人与神的中介,是沟通人与神的特殊人物,而麻扎又是保护巴合西、指引巴合西、帮助巴合西的神灵们的居所。虽然学者们对柯尔克孜族中的萨满教进行了研究,但是巴合西与麻扎之间的关系未能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文章主要对巴合西与麻扎之间的特殊关系,麻扎在巴合西通神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杜亚雄[4](2006)在《“巴合西”的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中亚西部土库曼斯坦有300多万人,其中叁分之二是土库曼族。土库曼族源于古代的西部突厥,土库曼(turkmen)这个词的意义便是“突厥人”。土库曼语是突厥语,和我国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撒拉等民族的语言同(本文来源于《音乐周报》期刊2006-06-02)
巴合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柯尔克孜族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其萨满教也体现出了一定的个性特征。柯尔克孜族称萨满为巴合西,在柯尔克孜族社会中,巴合西是人与神的中介,是沟通人与神并具有治病驱邪能力的特殊人物,至今尚存于柯尔克孜族社会生活中的巴合西是柯尔克孜族萨满教文化活态资料的承载者,在他们的神灵观、魂灵观、鬼灵观、疾病观以及神事活动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深入的个案分析,通过不同角度对柯尔克孜族巴合西进行了专门研究。本文主体部分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柯尔克孜巴合西的定义、称呼、来源、种类、职能、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并分析了巴合西的称呼、职能及社会地位的演变。第二章从“物”入手,论述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神器及施咒物品,并指出了巴合西的神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一些变化。第叁章从“灵”入手阐述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咒语、保护神以及通神方式,并进行了分类。此外,对柯尔克孜族巴合西与麻扎的特殊关系进行了论述。第四章从神灵观、魂灵观、鬼灵观阐述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世界观,并从巴合西的世界观、咒语、社会职能等方面分析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的变迁。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本文将巫术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信仰、灵魂信仰、祖先崇拜等原始信仰在柯尔克孜族巴合西及其神事活动中的体现渗透到这四个章节中,系统地阐释了柯尔克孜族巴合西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合西论文参考文献
[1].曼菲娅·木沙江.当代维吾尔乡村巴合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2].古丽巴哈尔·胡吉西.柯尔克孜族巴合西研究[D].新疆大学.2007
[3].古丽巴哈尔.胡吉西.柯尔克孜族巴合西与麻扎[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4].杜亚雄.“巴合西”的创造[N].音乐周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