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诗论文-谭振文

隐逸诗论文-谭振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逸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孟浩然,陶渊明,山水诗,隐逸诗

隐逸诗论文文献综述

谭振文[1](2019)在《孟浩然隐逸诗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孟浩然一生中所作的隐逸诗何其之多,但其中也有不少干谒之作。然而,当韩朝宗已经为他安排好了与张九龄等人的会面宴席后,他自己却毫无愧色的爽约了。这段故事传唱一时,都以孟浩然是真正的好节之士。那么,对于孟浩然,我们究竟该怎样来看,怎样去对待他的隐逸诗歌?他是真的隐士,还是失意的文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3期)

刘广强[2](2019)在《隐逸诗中的重要意象——隐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隐逸诗的创作中,隐士并非唯一的意象,但却是重要的意象。作为一种意象,隐士与其他的自然意象、人文景观一起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隐逸意境。因此,积累一些历代着名隐士的相关知识是可以提升学生对隐逸诗的赏析能力。清高的隐士:许由自尧舜时期就已出现隐士了,许由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当(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8期)

徐伊帆[3](2019)在《皇甫汸隐逸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皇甫访是明代中期吴中文坛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作为享有盛誉的“皇甫四杰”中诗歌成就最高者,他的诗歌创作独成一家,在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之中,始终保持了自身特殊的艺术审美风格。隐逸诗是皇甫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和内容,也是其一生复杂的仕隐矛盾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但是目前学界无论是对于皇甫访的研究,亦或是明代隐逸思想与隐逸诗歌的研究,都比较薄弱。本文在认真细读皇甫访诗文作品,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皇甫访的隐逸诗创作进行深入探讨。对皇甫访生卒年进行了详细的补证,同时对其作品的版本、保存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考述。本文将皇甫汸的隐逸诗创作置于明代诗坛的大环境之中,横向比较其诗歌风貌与吴中诗坛、金陵诗坛、北方诗坛、云南诗坛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了解皇甫访隐逸诗风格的转变。除此之外,仕隐身份的矛盾是皇甫访隐逸诗创作的思想内核,从明代整体隐逸思想转变的背景,皇甫访隐逸思想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以及其诗歌创作中的深层表现这叁方面着手,对其复杂的仕隐思想进行了剖析。最后还分析了皇甫访隐逸诗客观呈现出的城市形态,以及其隐逸的行为与实践,以更好地掌握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18)

王建国[4](2019)在《晋宋江州移民与隐逸诗派》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宋时期,江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于荆楚和吴越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移居这里的士人多为出身次等士族或庶族的中下层文士。由于移民的参与和引领,江州的文化生态是儒学、佛教和隐逸叁派并存。他们疏离于上层社会,耿介孤傲,归隐山林,追求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由此形成江州地区的隐逸诗派,而南阳籍隐士群体对江州隐逸文化的形成影响尤为深远。(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薛冰怡[5](2018)在《论嵇康隐逸诗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嵇康向往返璞归真、摆脱礼教束缚的生活,因而隐逸诗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据很高的比重。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着手,重点分析嵇康隐逸诗的特点,并简要总结这类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8年09期)

袁士棋[6](2018)在《庾信隐逸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庾信现存隐逸诗四十余首,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庾信的隐逸诗为研究对象,从情感类型、隐士形象以及艺术手法叁个方面,着眼于前后期隐逸诗的关联,对其主要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全文分为叁章。第一章探讨庾信隐逸诗中的情感。在庾信隐逸诗中,明显存在两种情感倾向:一种是欢欣喜悦之情,一种是悲哀愁苦之情。欢欣喜悦之情主要表现在作于南朝时期的隐逸诗和作于北朝时期包含隐逸观念的奉答赐酒诗中,通过对比这两类诗作,发现其中蕴含的欢欣喜悦之情仍有诸多不同之处,前者诗歌中的喜悦是心中情感的真实抒发,而后者表现出的喜悦背后隐藏着无奈和伤感。悲哀愁苦之情是庾信入北后隐逸诗的主要情感,这与其境遇有极大关系,诗歌中充满的凝滞感是这类诗歌的突出特征:一是时间上的凝滞,诗歌中缺少光影、季节的变换。二是空间上的凝滞,主要表现为对景物的观察视角狭小,缺乏层次上的变化。第二章分析庾信隐逸诗中的隐士形象。庾信善于用典,选取隐士形象入诗是其隐逸诗的一大特色,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讲,从南朝到北朝,庾信隐逸诗中的隐士形象呈现出隐者类型和数量由少至多、位置及表达功能固定化的特点。庾信隐逸诗中的隐士形象因受作者不同时期隐逸思想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特色。南朝时期单一纯粹,选取典型隐者,且较少融入个人感情。北朝时期复杂多样,入北初期多选取安贫乐道型隐士,以坚定自身隐逸决心;中期亦隐亦官,思想复杂,故隐士类型较为多样;后期境遇好转,隐逸诗数量减少,隐士形象随之较少;庾信晚年致仕归田,心境趋于平静,多选取功成身退之隐者形象表征自身状况。第叁章探究庾信隐逸诗的艺术特色。首先从诗歌结构上讲,主要分为“景语+情语”和“隐士生活+情语”两种方式,在“景语+情语”方式中,庾信通过使用多种景句和情句的衔接方式,完美地将景与情结合在一起。而在“隐士生活+情语”的方式中,最突出的特色为:以情语开端,这有利于增加作品情感浓度,最大程度地释放作者内心情感。其次从人物形象来讲,相比于其他诗人对人物多表现出追慕之情,庾信往往贴合自身进行自比,同时根据人物的外貌、神态等具体特征进行描绘,从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动态把握。(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徐梦琳[7](2018)在《江西诗派隐逸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诗派作为我国文学诗歌流派史上首个有正式名称的派别,创作了大量能够反映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社会状况和文人思想的诗歌。隐逸诗作为其中独出心裁的一环,在隐逸之风流行的宋代留下了一抹别具一格的色彩。本文的绪论部分,首先是对江西诗派隐逸诗进行概念界定,在明确具体概念之后,再主要阐述对江西诗派诗人隐逸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共四章,分别从江西诗派中的隐逸诗人和其创作的隐逸诗两个角度切入论题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是探究江西诗派隐逸诗人创作隐逸诗的原因和对前人的接受情况。因江西诗派诗人受到政治、宗教、山水、亲友及自身心灵和身体等因素影响,他们萌发了一些结庐栖遁的思想,而创作出一些倏然脱俗的隐逸诗。同时,这些隐逸诗的产生,与“隐逸之宗”陶渊明和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西诗派隐逸诗对陶渊明的接受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上,诗中不乏对陶隐逸人格的赞扬、隐逸形象的描绘和表达对陶隐逸思想的仰慕追随之情,可见陶渊明隐逸典范的作用在江西诗派隐逸诗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而黄庭坚对他们隐逸诗产生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技法上,江西诗派诗人学习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手法,让隐逸诗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第二部分主要是从隐逸诗本体入手研究,探寻江西诗派隐逸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个群体所创作的某种类型的诗歌必定具备相似的群体性,因此,隐逸是在江西诗派内引起诗人的共鸣、在诗人之间流动并带给诗人同样的纠结与折衷,是隐逸在诗派内的共性。在挖掘隐逸诗的思想内容共性之后,笔者发现江西诗派隐逸诗还具备充满“个性”的艺术特色。无论是与前代隐逸诗相比所突出的哲理性、与同时代隐逸诗相比更好用典故的风气,还是与江西诗派自身其他类型的诗歌比较而言所采用的更平淡冲和的语言,都显示出江西诗派隐逸诗丰富且饱满的艺术内涵,也是中国古代隐逸文化中一个宝贵的财富。(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5)

白欣桐[8](2018)在《论谢灵运创作的“仕”“隐”纠结——以山水隐逸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诗人。其创作生涯中一直存在着"仕"与"隐"的矛盾纠结,具体体现在诗歌思想内容和言行两个方面。这与其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代和家族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而谢灵运本身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性格则是造成其"仕""隐"矛盾的根本因素。(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龚俊杰[9](2017)在《论古代庐山隐士与其隐逸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代的传承中,有一种独特文化——隐逸文化,隐士把自己潜藏在一个地方,与尘世隔离。他们都是一些饱学之士,或探求学问,专心读书;或逃避乱世,以保全性命;或厌弃仕途,不肯做官;或对前途失望,退居山林;或自持高洁,不屑名利;或等待时机,以期再起;或是对当时统治者的厌恶,不肯同流合(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7年36期)

龚俊杰[10](2017)在《论古代庐山隐士与其隐逸诗》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士文化是庐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庐山隐士为庐山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文学领域隐逸诗方面。文中将以时间为主轴,对历代庐山隐士与其隐逸诗的思想内容进行综合阐述,以期勾勒出庐山隐士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7年35期)

隐逸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隐逸诗的创作中,隐士并非唯一的意象,但却是重要的意象。作为一种意象,隐士与其他的自然意象、人文景观一起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隐逸意境。因此,积累一些历代着名隐士的相关知识是可以提升学生对隐逸诗的赏析能力。清高的隐士:许由自尧舜时期就已出现隐士了,许由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逸诗论文参考文献

[1].谭振文.孟浩然隐逸诗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9

[2].刘广强.隐逸诗中的重要意象——隐士[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3].徐伊帆.皇甫汸隐逸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王建国.晋宋江州移民与隐逸诗派[J].江西社会科学.2019

[5].薛冰怡.论嵇康隐逸诗的特点[J].参花(下).2018

[6].袁士棋.庾信隐逸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7].徐梦琳.江西诗派隐逸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8].白欣桐.论谢灵运创作的“仕”“隐”纠结——以山水隐逸诗为中心[J].商洛学院学报.2018

[9].龚俊杰.论古代庐山隐士与其隐逸诗[J].牡丹.2017

[10].龚俊杰.论古代庐山隐士与其隐逸诗[J].教师.2017

标签:;  ;  ;  ;  

隐逸诗论文-谭振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