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利用大分子单体技术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由丙烯酸(A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组成的P(AA-g-NIPAM)接枝共聚物。以UV透光率的测定和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技术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相行为和构象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接枝共聚物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几种组成不同的P(AA-g-NIPAM)接枝共聚物具有不同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和临界相变pH;它们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和临界相变pH均与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有关,随着温敏性PNIPAM相对含量的增加,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降低,而临界相变pH随之增加。另外还发现,PNIPAM-NH2和P(AA-g-NIPAM)从无规线团(coil)到蜷曲球(globular)的转变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结果发现,室温下,几种组成不同的P(AA-g-NIPAM)在pH3~10的稀水溶液中表现为较为松散的伸展构象。这种接枝共聚物高分子有可能在新型敏感性水凝胶和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面获得应用。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探针、荧光各向异性技术研究了稀水溶液中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丙烯酸(A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组成的接枝共聚物(PAA-g-PNIPAM)间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聚合物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聚合物间络合物,而且,这种络合作用的大小依赖于溶液pH及P(AA-g-NIPAM)中AA的相对含量。溶液pH越小,AA相对含量越高,聚合物间络合作用则越强。这种络合作用的发生使得聚合物主链变的较为收缩,同时整个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而亲水性有所减弱。这种变化有可能在新型“智能”水凝胶的设计合成以及环境响应性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方面获得应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所合成的P(AA-g-NIPAM)接枝共聚物在某一特定pH下进行胶束化,然后进一步将所得P(AA-g-NIPAM)的pH诱导胶束“核”中的PAA链进行化学交联,得到了稳定的纳米粒子。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得pH诱导胶束后的核交联纳米粒子的大小、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有关实验现象作了初步的解释。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1.2 高分子胶束化的方法1.2.1 "经典"方法1.2.2 高分子胶束化的新途径1.2.2.1 特殊相互作用诱导胶束化1.2.2.2 溶液中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分离诱导胶束化1.2.2.3 化学反应诱导1.2.2.4 非共价键连接胶束1.2.3 全亲水性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环境敏感胶束化1.2.3.1 温度改变诱导胶束化1.2.3.2 pH改变诱导胶束化1.2.3.3 离子强度改变诱导胶束化1.2.3.4 络合诱导胶束化1.3 高分子胶束结构的固定1.3.1 核交联胶束1.3.2 壳交联胶束1.4 高分子胶束的表征1.5 应用1.6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二章 温度/pH敏感性P(AA-g-NIPAM)接枝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相行为2.1 引言2.2 实验部分2.2.1 试剂与仪器2.2.2 合成2-NIPAM)的制备'>2.2.2.1 低聚物(NH2-NIPAM)的制备2.2.2.2 PNIPAM大分子单体的制备2.2.2.3 P(AA-g-NIPAM)接枝共聚物的制备2.2.3 P(AA-g-NIPAM)溶液UV透光率的测定2.2.4 P(AA-g-NIPAM)溶液的荧光探针分析2.2.5 荧光猝灭实验2.3 结果与讨论2.3.1 P(AA-g-NIPAM)溶液相行为的UV透光率法研究2.3.2 P(AA-g-NIPAM)构象行为的荧光探针研究2.3.3 荧光猝灭研究2.4 结论本章附图第三章 P(AA-g-NIPAM)与PNIPAM间络合作用的荧光技术研究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试剂及仪器3.2.2 合成3.2.2.1 P(AA-g-NIPAM)接枝共聚物的制备3.2.2.2 PNIPAM均聚物的制备3.2.2.3 PNIPAM/ACE的制备3.2.3 UV透光率的测定3.2.4 荧光探针分析3.2.5 荧光各向异性测定3.3 结果与讨论3.3.1 UV透光率研究3.3.2 荧光探针研究3.3.3 荧光各向异性研究3.4 结论本章附图第四章 pH诱导P(AA-g-NIPAM)的胶束化及核交联纳米粒子制备的初步探索4.1 前言4.2 实验部分4.2.1 材料与试剂4.2.2 主要测试仪器4.2.3 合成4.2.3.1 丙烯酸均聚物(PAA)的合成4.2.3.2 N-异丙基丙烯酰胺均聚物(PNIPAM)的合成4.2.3.3 P(AA-g-NIPAM)接枝共聚物的合成4.2.4 所合成物质的表征4.2.5 pH诱导P(AA-g-NIPAM)胶束形成的初步实验4.2.6 pH诱导P(AA-g-NIPAM)胶束的核交联4.2.7 核交联纳米粒子的表征4.3 结果与讨论4.3.1 P(AA-g-NIPAM)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确证4.3.2 P(AA-g-NIPAM)接枝共聚物的pH诱导胶束化4.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交联透析后粒子形貌的观察4.4 结论本章附图总结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接枝共聚物论文; 温度和敏感性论文; 络合作用论文; 胶束化论文; 核交联论文;
温度/pH敏感性P(AA-g-NIPAM)的胶束化及其核交联纳米粒子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