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草原退化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动态的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4d0091b44b8a29beaf99d0e4.webp)
论文摘要
本文将密度等值线和地统计学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斑块动态。并探讨了微地形对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论如下:1.依据种群密度等值线,提出了斑块边界、斑块及斑块密度变化率的概念:2.种群斑块的具体化、直观化有助于在野外直接研究种群斑块的行为、形态、组成和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不依赖于尺度,而依赖于分辨率;3.通过对各个种群的斑块形态研究,发现各种群斑块的长轴均在东南—西北方向;4.分析草原区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斑块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动态,发现:草原群落中的植物种群依托斑块进行种间竞争,本文证实了种群斑块的战阵假说,并提出种间竞争的行为模式;5.应用地统计分析与密度等值线法,研究恢复演替阶段物种密度的空间格局结果相吻合;6.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分布格局和微地形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生殖格局”、“竞争格局”和“时间格局”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1 研究区域与实验样地1.1 研究区域位置1.2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1.2.1 地貌1.2.2 土壤1.2.3 植被特征1.3 实验样地设置2 研究方法2.1 野外测定2.1.1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测定2.1.2 微地形的测量2.2 数据分析2.2.1 密度等值线的生成2.2.2 斑块结构的处理2.2.3 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生成物种分布格局图2.2.4 地形图的制作2.2.5 汇流量分布图的计算3 结果分析3.1 草原群落中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斑块形态确定3.2 单一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过程中空间分布格局的斑块动态3.2.1 米氏冰草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空间分布格局的斑块动态3.2.2 羊草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格局的斑块动态3.2.3 大针茅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格局的斑块动态3.2.4 小叶锦鸡儿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格局的斑块动态3.2.5 糙隐子草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格局的斑块动态3.3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草原群落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斑块的分析3.3.1 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种群密度统计分析3.3.2 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格局的半变异函数分析3.3.3 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图3.4 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分布格局与微地形的关系4 结论与讨论5 文献综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成因研究及地统计学在格局研究中的应用5.1 格局成因的研究进展5.1.1 生物学特性的影响5.1.2 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5.1.3 综合因素的影响5.2 地统计学在格局研究中的应用5.2.1 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的区别5.2.2 地统计学在格局研究中的应用参考文献附录1附录2附录3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退化群落论文; 斑块动态论文; 密度等值线论文; 地统计学论文; 格局成因论文; 微地形论文;
典型草原退化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动态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