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论文-李顺玲,胡爱玲,李铁花,马盈盈,卓金凤

院内感染论文-李顺玲,胡爱玲,李铁花,马盈盈,卓金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院内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患者安全文化,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李顺玲,胡爱玲,李铁花,马盈盈,卓金凤[1](2019)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对ICU患者安全文化和院内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CUSP)对ICU患者安全文化(PSC)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某叁甲综合医院3个ICU为干预点,PSC相关的研究对象以自身前后对照设计,CLABSI相关的研究对象以历史对照设计。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中的"科室团队合作"、"对错误的反馈和交流"、"沟通开放程度"和"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作"4个维度的积极应答率及总体积极应答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对科室安全等级评价较干预前改善(P<0.05);CLABSI总发生率由1.53%降至0.63%,发生率绝对值下降率为59.23%;各科室和总体CLABSI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总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60%提升至干预后的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SP能有效改善叁甲综合医院ICU患者安全文化,值得推广和拓展。CUSP对降低CLABSI发生率有积极效果,虽然本研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干预后ICU的导管尖端送检率显着上升,增加了CLABSI阳性检出率,但CUSP对降低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韩璐,高伟伟,胡静仪,汪皖君[2](2019)在《神经科住院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神经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并探讨预防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院的91 9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和致病菌株菌种鉴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内外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累计481例,泌尿系感染率为0.52%,其中神经内科院内泌尿感染率0.46%,神经外科0.63%,神经内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插尿管、意识朦胧、气管插管和糖尿病在神经内神经外科的院内泌尿感染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院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神经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易感因素相对较多有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吴莉[3](2019)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舒适感、满意度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理舒适感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6%,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采用无缝隙管理的护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3期)

乔子梅,薛瑶[4](2019)在《带状疱疹病毒院内感染患者神经痛临床诊疗与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隐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被唤醒致使发病部位产生炎症和局部损伤的急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病症消失后,局部发病部位仍持续疼痛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临床上把这种病称之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临床资料显示PHN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为55%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PHN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是一种抗癫痫药,目前被认为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首(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常英[5](2019)在《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对腹股沟疝术后院内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患者134例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34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患者,检出151株病原菌,包含94株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3株真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性高。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院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需予以联合用药,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张永利,乔京贵[6](2019)在《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内镜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开始在消化道疾病中使用内镜诊疗技术。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术后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并不满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如幽门螺旋杆菌、结核杆菌、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乙、丙型肝炎等。为确保内镜诊疗技术的健康发展、预防内镜诊疗为患者带来的危害,本文分析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现状及原因,寻找我院内镜清洗、消毒的影响因素,总结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降低患者治疗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本文分析发现,我院内镜中心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院内感染预防措施实施前的内镜抽样检查合格率为85.42%,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院内感染预防措施实施后的内镜抽样检查合格率为100.00%。本次分析表明规范内镜清洗流程,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消毒剂、消毒液的储存管理有利于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对于预防消化内镜治疗患者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3期)

刘玉芳[7](2019)在《院内感染控制下的重症感染管理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借助院内感染控制做好重症医学科内的重症感染管理的措施,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15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重症医学科出现重症感染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借助院内感染控制进行针对性的重症感染管理,观察并对比管理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与重症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通过对重症医学科施以重症感染管理,可知实施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60);且实施前重症医学科感染率为14%,明显高于实施后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借助院内感染控制实行重症管理,能够明显降低重症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费峰叶[8](2019)在《PDCA循环管理对于预防老年卧床病人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于预防老年卧床病人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卧床老年人患者80例,对80例患者均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其中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另40例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实验结束后统计2组患者感染率及满意度。结果:由此观察得出,观察组患者经过PDCA循环护理,使得患者感染发生率减少,相对于对照组效果较好。结论:最终得出PDCA循环护理,不仅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感染率,而且减少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是值得推广的护理路径。(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孙旦萍,许园园[9](2019)在《院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院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感染的风险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MDR-Kpn的患者37例为研究组,感染Kpn的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院内MDR-Kpn感染的风险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慢性病史等六个临床指标是MDR-Kpn感染的风险因素(P <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在碳青霉烯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及时控制高危风险因素对降低MDR-Kpn的感染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1期)

胡涛[10](2019)在《骨科患者院内并发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骨科患者院内并发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泌尿道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创伤骨科并发泌尿道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5例骨科住院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48例,感染率7. 68%,分离培养出病原菌53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26. 41%、66. 04%和7. 5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见。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克林霉素耐药率> 80. 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 65岁、入住ICU、住院时间超过30 d、留置导尿、留置导尿> 7 d、多发骨折、急诊手术是骨科患者院内并发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患者院内并发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真菌往往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院内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神经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并探讨预防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院的91 9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和致病菌株菌种鉴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内外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累计481例,泌尿系感染率为0.52%,其中神经内科院内泌尿感染率0.46%,神经外科0.63%,神经内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插尿管、意识朦胧、气管插管和糖尿病在神经内神经外科的院内泌尿感染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院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神经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易感因素相对较多有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院内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李顺玲,胡爱玲,李铁花,马盈盈,卓金凤.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对ICU患者安全文化和院内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2].韩璐,高伟伟,胡静仪,汪皖君.神经科住院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

[3].吴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4].乔子梅,薛瑶.带状疱疹病毒院内感染患者神经痛临床诊疗与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

[5].常英.切口部位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对腹股沟疝术后院内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6].张永利,乔京贵.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刘玉芳.院内感染控制下的重症感染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8].费峰叶.PDCA循环管理对于预防老年卧床病人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人人健康.2019

[9].孙旦萍,许园园.院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

[10].胡涛.骨科患者院内并发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

标签:;  ;  ;  ;  

院内感染论文-李顺玲,胡爱玲,李铁花,马盈盈,卓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