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相异性 ——1910-1920年《小说月报》对“异域”的表述

翻译相异性 ——1910-1920年《小说月报》对“异域”的表述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1910-1920年《小说月报》中与“异域”相关的文本的梳理与分析,试图回答文化“他者”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被表述的这一核心问题,从而引导人们关注中国新文化孕育成型时期各种中外文化基因相互渗透的复杂态势。《小说月报》对“异域”的表述是通过对翻译文本的策略性调配达成的。栏目的设置与调整、为翻译小说配写序跋或按语等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而影响这一表述过程及其实践效果的因素则非常复杂。简言之,其至少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招牌文学刊物,其风格必须与商务“义”、“利”双赢的基调保持一致。而编辑人员本身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对传统文学、西方文化所持的不同观念也会直接影响《月报》对“异域”的表述;其次,作者群的喜好与读者群的需求;再次,重大历史事件的促发;第四,时人对“异域”形象、观念的固定想象与理解;第五,各种文本之间意义互相激发、补充或消解产生的边际效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本文的缘起及研究对象
  • 1.2 媒体研究视野中的清末民初文学期刊
  • 1.3 主要论述过程及结论
  • 第二章 1910-1920《小说月报》的总体风貌
  • 2.1 商务印书馆与《小说月报》的办刊基调
  • 2.2 《小说月报》办刊风格的确定者:王蕴章、恽铁樵
  • 2.3 《小说月报》的作者及读者群
  • 第三章 《小说月报》中的翻译小说(一)
  • 第一节 作为一种言说策略的"翻译"
  • 3.1.1 翻译研究理论的转型
  • 3.1.2 翻译的政治与译者的主体性
  • 第二节 《小说月报》中的翻译方式探讨
  • 3.2.1 "翻译"还是"译述"
  • 3.2.2 翻译方式的多种指称
  • 3.2.3 对翻译小说功能及职责的认知演变
  • 第四章 《小说月报》中的翻译小说(二)
  • 第一节 对形象学理论发展的梳理
  • 第二节 《小说月报》翻译小说中的"科技"形象
  • 4.2.1 "科技"及其边界的勾勒
  • 4.2.2 充斥"神鬼"的西方空间的构建
  • 第三节 《小说月报》对"西方美人"的想象与实践
  • 4.3.1 "西方美人"的政治意蕴与颠覆力
  • 4.3.2 被"国家"与"革命"所刻写的"西方美人"
  • 第五章 《小说月报》中的"译丛"与"游记"
  • 第一节 《小说月报》栏目的调整及其对"真实的异域"的构建
  • 第二节 "译丛"中的异域图景
  • 第三节 "瀛谈"与"游记":一种新观看方式的引入
  • 第六章 《小说月报》插画与广告中的西方形象
  • 第一节 插画与插图
  • 6.1.1 封面图
  • 6.1.2 插画
  • 6.1.3 插图
  • 6.1.4 插图与插画的变迁
  • 6.1.5 摄影图片与"拟真"的图像功能
  • 第二节 广告文本中的"西方神话"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1910-1920年《小说月报》关于"异域"的文本索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其它学术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理想同构中的裂隙——论革新后《小说月报》三位主编对于翻译诗歌的选刊[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7(01)
    • [2].开放的叙事与现实的指向——浅析《小说月报》“开放叙事”栏目特点[J]. 北方文学 2016(13)
    • [3].小说《这条河也留不住你吗》被转载[J]. 海燕 2014(12)
    • [4].《回族文学》作品被《小说月报》《散文·海外版》选载[J]. 回族文学 2012(04)
    • [5].《小说月报》今年连续三期转载晓苏小说[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14)
    • [6].本刊启事[J]. 小说月报 2009(11)
    • [7].《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 盘点三十年小说记忆[J]. 小说月报 2009(11)
    • [8].《小说月报》2009年增刊(2)目录[J]. 小说月报 2009(05)
    • [9].《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盘点三十年小说记忆[J]. 小说月报 2010(03)
    • [10].《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出版面世[J]. 小说月报 2010(04)
    • [11].文学及其场域:《小说月报》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J]. 文艺评论 2016(09)
    • [12].徐调孚与《小说月报》[J]. 文教资料 2008(19)
    • [13].新文学陡转期的中流砥柱——叶圣陶与1928年的《小说月报》[J]. 文艺研究 2013(03)
    • [14].1910~1920年,《小说月报》的改版与《小说世界》的创刊[J]. 新闻爱好者 2012(13)
    • [15].宽容睿智的伯乐——略论《小说月报》主编叶圣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
    • [16].浅论茅盾革新《小说月报》的编辑思想[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7(10)
    • [17].试析沈雁冰革新《小说月报》的形式[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 [18].《小说月报》忆语[J]. 扬子江评论 2012(01)
    • [19].兼容中西:《小说月报》1910-1920年间的装帧设计[J]. 美术观察 2009(08)
    • [20].新文化运动期间《小说月报》的改革[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02)
    • [21].茅盾编辑《小说月报》的成就[J]. 编辑学刊 2016(03)
    • [22].我刊作品再获《小说月报》百花奖[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01)
    • [23].《小说月报》(1910-1920)里的弹词[J]. 中国文学研究 2013(02)
    • [24].1921年前《小说月报》的编辑特色[J]. 编辑之友 2018(01)
    • [25].《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评奖启事[J]. 小说月报 2008(12)
    • [26].《小说月报》中的“诗钟话”考察[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7].1910-1920年《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研究[J]. 云梦学刊 2008(04)
    • [28].论《小说月报》前后期编辑思想的差异[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29].《小说月报》的风格特色[J]. 新闻爱好者 2011(14)
    • [30].《小说月报》(1910-1920)中妇女与婚姻问题——以封面与插图之副文本为中心[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标签:;  ;  ;  ;  

    翻译相异性 ——1910-1920年《小说月报》对“异域”的表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