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木鳖子是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干燥成熟种子,木鳖子的单味和复方制剂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显示了明显的疗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利用其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的作用,将木鳖子运用在抗肿瘤复方中。虽然木鳖子在抗肿瘤复方制剂中作为君药在药方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是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至今少见报道,因此寻找木鳖子药效的活性成分,确认其物质基础,有助于进一步评价药效、探索其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对木鳖子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进而对其抗肿瘤的物质基础进行探索和研究。现将本研究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章为木鳖子提取液的制备和纯化,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木鳖子的提取;第二部分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木鳖子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把木鳖子粗提物(F)分成三个不同的部位(F1、F2、F3)。第二章为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以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肺癌细胞H1299、人肺癌细胞A549、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小鼠结肠癌CT-26等为细胞模型,用MTT法分别测定F、F1、F2和F3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考察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各部分对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活性作用,其中F3最为显著。第三章对F1和F3进行成分分析,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了HPLC法测定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酶促反应条件的优化。测定结果显示F1具有明显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第二部选择体外抗肿瘤活性最明显的F3(木鳖子皂苷)为研究对象进行成分分析。分别采用液质联用法、气相、液相色谱法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对F3中的多个木鳖子皂苷进行定性分析和结构鉴定。通过液质联用检测分析得到皂苷的分子量及碎片信息,并进行结构推测;通过气相和液相色谱两种方法分析鉴别皂苷中的单糖成分和构型;通过氢谱(1H-NMR)、BB-DEPT、HMQC、HMBC、氢-氢相关谱(1H-1HCOSY)和ROESY等对皂苷进行结构解析、归属和鉴定,最终确定皂苷的结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木鳖子抗肿瘤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04)
- [2].木鳖子油治疗甲沟炎[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10)
- [3].蒙药木鳖子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2)
- [4].木鳖子籺[J]. 饮食科学 2018(07)
- [5].木鳖子籺[J]. 益寿宝典 2018(19)
- [6].木鳖子如何炮制服用[J]. 家庭医药 2010(07)
- [7].应用炒药机炮制蒙药木鳖子效果好[J]. 北方药学 2012(03)
- [8].木鳖子茎蔓无菌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 2019(02)
- [9].木鳖子水煎液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
- [10].木鳖子种仁油的理化特性分析测定[J]. 科技资讯 2011(28)
- [11].木鳖子栽培技术[J]. 南方园艺 2010(03)
- [12].木鳖子陈醋可治神经性皮炎[J]. 农村百事通 2015(10)
- [13].散结消肿的木鳖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17)
- [14].基于模式识别分析方法的木鳖子皂苷部位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01)
- [15].木鳖子治乳腺癌[J]. 家庭医药 2009(12)
- [16].木鳖子炮制前后毒性对比研究[J]. 北方药学 2013(01)
- [17].木鳖子生物碱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12)
- [18].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测定[J]. 化工科技 2017(06)
- [19].木鳖子的本草考证[J]. 四川中医 2009(02)
- [20].木鳖子的研究及在蒙医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12)
- [21].UPLC-QTOF-MS法分析木鳖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9(09)
- [22].木鳖子脂溶性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6)
- [23].中药木鳖子促进乳腺癌细胞ZR-75-30自噬研究[J]. 生物化工 2019(03)
- [24].木鳖硝矾熏洗治痔疮[J]. 家庭科技 2019(01)
- [25].木鳖子能治淋巴肿大吗[J]. 家庭医药 2011(02)
- [26].一起小学生误食木鳖子引起中毒事件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4)
- [27].木鳖子治疗绵羊乳房炎[J].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2008(12)
- [28].微波法提取木鳖子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的工艺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8(08)
- [29].木鳖子中脂肪油的提取及GC-MS联用分析[J]. 中成药 2010(02)
- [30].泛油对木鳖子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