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侧群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肝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肝癌侧群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肝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虽经几十年的努力,肝癌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肝癌极高的转移/复发率,肝癌病人总体5年生存率仍只有5%左右(2)。因此,探索肝癌转移/复发的机制,寻找有效的抑制途径,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生存率的关键(1,3)。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4)。研究发现,干细胞和肿瘤细胞有很多共同特点(5),肿瘤很可能是干细胞在自我更新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生长失控的疾病。有学者(5)提出肿瘤中存在含量极少、具有无限增殖潜能的肿瘤干细胞,这些高致瘤性细胞亚群在肿瘤中充当干细胞的角色,是肿瘤的发生、转移和治疗失败的根源。这些细胞已经在白血病(6)和一些实体肿瘤,如乳腺癌(7)、结肠癌(8,9)和前列腺癌(10)中得到证实。虽然研究发现CD133+肝癌细胞能在体内引起肿瘤,然后在大多数细胞株和肝癌临床标本不存在这种细胞(11-13)。因此,CD133不适合于大多数肝癌肿瘤样本分离肿瘤干细胞,这阻碍了肝癌形成和复发机制的研究。幸运的是,干细胞的其他特性,如能外排化疗药物和Hoechst 33342能力,可以作为肝癌样本中始祖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分离的另一种选择。侧群细胞(side populmion,SP)是指能将细胞核染料Hoechst33342泵出细胞外,而使自身着色较浅或不着色的一类细胞(14)。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15)、卵巢癌(16)、甲状腺癌(17)和肝癌(18)等细胞株中存在SP细胞,这类细胞常高表达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family G2(ABCG2/BCRP1)和肿瘤干细胞标记,拥有肿瘤干细胞样的高成瘤能力,并可将大多数细胞毒化疗药排出细胞外而耐药。大多学者认为SP细胞富含肿瘤干细胞,在缺乏肿瘤干细胞特异表面标记情况下SP细胞可以作为研究肿瘤干细胞的重要手段(19)。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资料显示,临床肿瘤和肿瘤细胞株在成瘤和侵袭能力存在异质性(1),意味着不同肝癌组织和细胞株中SP细胞可能存在质和量的差异。然而,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SP细胞在成瘤能力及其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借助于流式细胞仪对4种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HCCLM3、MHCC97-H、MHCC97-L和Hep3B中的SP细胞进行分选,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动物模型探索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SP细胞在干细胞特性方面的异同及其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应用临床新鲜肝癌组织测定SP细胞比例,研究SP细胞比例作为判断肝癌侵袭性和患者预后的价值。第一部分肝癌侧群细胞的分选及其特性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是否存在SP细胞及不同来源SP细胞在表型、增殖潜能、自我更新和成瘤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借助于流式细胞仪对4种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CLM3、MHCC97-H、MHCC97-L和Hep3B中SP细胞进行检测和分选;利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定量PCR研究ABCG2在维持SP细胞表型中的作用;借助于流式细胞仪分析SP细胞与常见干细胞标记的关系:借助克隆形成实验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SP细胞体外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利用MTT法观察常用化疗药物对其生长抑制影响;利用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接种实验观察SP细胞成瘤和自我更新能力。结果发现4种肝癌细胞株HCCLM3、MHCC97-H、MHCC97-L和Hep3B中SP细胞比例分别为(28.7±1.6)%,(14.5±0.6)%,(4.2±0.4)%和(0.9±0.1)%;SP细胞高表达ABCG2;SP细胞表达部分干细胞标记;克隆形成实验显示SP细胞具有较强克隆形成能力,在体外培养时,SP细胞能产生SP和主群(main population,MP)细胞,体外培养到第五代,SP细胞比例逐渐恢复到分选前水平;MTT实验显示不同来源SP细胞具有相似的抵抗化疗药物作用:成瘤实验显示2000个SP细胞即能在NOD/SCID小鼠内成瘤。本实验证明了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SP细胞比例不同,可能与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相关,不同来源SP细胞具有相似增殖潜能、自我更新、化疗抵抗和高成瘤能力等肝癌干细胞样作用,ABCG2是决定SP细胞表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部分肝癌侧群细胞与肝癌侵袭性的关系研究前研究明确了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SP细胞具有相似成瘤能力。本部分探索肝癌SP细胞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应用Matrigel实验观察不同来源肝癌SP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借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m assay,ELISA)分析不同来源SP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eptidase 9,MMP9)含量;通过原位接种实验观察不同来源SP细胞转移能力,并利用HCCLM3 SP-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细胞和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其形成和转移情况。Matrigel侵袭实验显示MHCC97-L SP细胞、MHCC97-H SP细胞和HCCLM3SP细胞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8.7±2.1)%,(35.7±5.1)%和(48.0±3.6)%,显著高于对应的MP细胞(9.3±4.2)%,(15.0±2.0)%和(15.7±1.1)%(p<0.05),然而Hep3B SP细胞与MP细胞组侵袭细胞数无明显差异(3.0±1.0%vs.1.3±0.6%,p=0.068)。各组SP细胞保持原细胞株的侵袭能力(p<0.05);ELISA检测显示Hep3B细胞、MHCC97-L细胞、MHCC97-H细胞和HCCLM3细胞来源的各组SP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分别为40±16 pg/ml,87±4 pg/ml,135±32 pg/ml和170±31pg/ml,统计学检验显示除MHCC97-H SP和HCCLM3 SP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各组SP细胞上清液中MMP2和MMP9未见显著差异;原位接种实验显示HCCLM3 SP细胞、MHCC97-H SP细胞、MHCC97-L SP细胞和Hep3B SP细胞肺转移率和肺转移灶分别是100%(5/5)和2168.2±926.1,100%(5/5)和726.4±446.5,40%(2/5)和132.0±195.7,20%(1/5)和22.0±49.2,各组SP细胞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显示HCCLM3 SP-GFP细胞平均原位接种后21天出现肺转移。本实验结果提示,肝癌SP细胞与肝癌体内、外侵袭能力密切相关,不同来源肝癌SP细胞侵袭潜能有显著差异。第三部分肝癌侧群细胞与临床肝癌预后的关系研究本部分实验观察肝癌临床标本中是否存在SP细胞,探讨肝癌SP细胞与临床病理、肝癌侵袭性和预后间的关系。选取2007年3月~2007年7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行肝癌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的95例病例的新鲜肿瘤标本,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肿瘤细胞,用不连续的PercollTM梯度离心纯化肿瘤细胞后行SP细胞分析,SP细胞分析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统计学分析肝癌SP细胞比例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约88.4%(84/95)肝癌组织存在SP细胞,平均比例1.1%(0-23.0%),SP细胞比例与肝癌侵袭表型,如TNM分期(p=0.037),肿瘤包膜(p=0.011)、血管/胆管侵犯(p=0.002)密切相关。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5%和57.4%;单因素分析显示SP细胞比例与无瘤生存时间有关,高SP组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低SP组(46.2%vs.68.1%,p=0.035),肿瘤大小、血管/胆管侵犯和TNM分期也与无瘤生存率相关;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胆管侵犯、肿瘤大小是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而只有血管/胆管侵犯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低SP比例组的总体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33)。实验结果显示,肝癌临床标本中存在SP细胞,肝癌SP细胞比例与肝癌侵袭表型相关,可能是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结论1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均存在SP细胞,其比例与转移能力呈正相关。2不同来源肝癌SP细胞具有相似增殖潜能、自我更新、对抗化疗药物和高成瘤能力,而ABCG2可能是决定肝癌SP细胞表型的主要因素。3肝癌SP细胞与肝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肝癌sP细胞可能可以作为判断肝癌侵袭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4大部分肝癌临床标本中存在SP细胞,SP细胞比例与肝癌侵袭表型相关,可能是引起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创新点1首次证明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SP细胞成瘤能力相似,但其侵袭性有显著差异。2首次证实肝癌临床标本中存在SP细胞,且SP细胞比例与肝癌侵袭表型和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相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肝癌侧群细胞的分选及其特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肝癌侧群细胞与肝癌侵袭性的关系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肝癌侧群细胞与临床肝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LncRNA-HEIH/EZH_2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及血清学表达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19(12)
    • [2].“组合拳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11)
    • [3].科学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肿瘤防治研究 2019(12)
    • [4].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0(01)
    • [5].《中医肿瘤学杂志》肝癌专刊[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01)
    • [6].氯喹对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的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01)
    • [7].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4)
    • [8].148例肝癌术后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0(06)
    • [9].重视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2)
    • [10].得了肝癌,抗病毒治疗还重要吗?[J]. 肝博士 2020(01)
    • [11].对接受放疗的肝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5)
    • [12].索拉非尼联合顺铂治疗肝癌患者临床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S1)
    • [13].联合肝癌患者病理和预后相关蛋白数据构建肝癌预后决策树模型[J]. 安徽医学 2020(03)
    • [14].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5)
    • [15].肝癌患者的饮食与保健护理[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8)
    • [16].多成员多维度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9)
    • [17].安宁疗护在终末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9)
    • [18].晚期不可切除肝癌降期治疗的研究进展[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07)
    • [19].临终综合护理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中外医疗 2020(17)
    • [20].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21].阿司匹林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与争议[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8)
    • [22].日常传统饮食对肝癌风险影响的研究现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3)
    • [23].心理干预用于肝癌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4)
    • [24].肝癌肝移植治疗[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06)
    • [25].热疗辅助放疗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26].2012~2016年龙口市肝癌的疾病负担研究[J]. 预防医学论坛 2018(03)
    • [27].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分析[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03)
    • [28].肥胖增患肝癌风险[J]. 养猪 2016(06)
    • [29].江家骥:肝癌[J]. 肝博士 2016(05)
    • [30].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24)

    标签:;  ;  ;  ;  ;  ;  

    肝癌侧群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肝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