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

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审美人类学的学术理念和基本理论来研究黑衣壮民歌。全文共四章,外加一个结束语,约18万字。 第一章论述黑衣壮民歌研究的理论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理论背景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学与人类学科际整合中发展起来的审美人类学,主张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概念系统、方法和材料研究阐释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使美学的抽象思考建立在扎实的人类学的实证调查和丰富材料上,激活美学对民间审美传统和本土问题的思考;理论背景之二是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后起之秀“壮学”,即对壮民族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论文认为,将边缘的、少数民族的、听觉性的艺术纳入美学研究的视野中,可以突破以往美学研究主要对主流艺术、经典艺术和视觉艺术进行形而上思考从而总结出某种审美原理的传统,有利于美学吸取来自边缘、民间和听觉艺术的审美经验。同时,黑衣壮是融汇了南北壮特点的古老壮族支系,其文化是整个壮族文化的缩影;民歌是壮族社会的文化支柱,对黑衣壮民歌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壮族整体文化的认识和建构壮民族的“族性美学”。本项研究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整体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多学科交叉兼容的方法,以审美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积极借鉴经典人类学、壮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和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地探索黑衣壮民歌富于生命力的审美观念、文化功能,民歌社会有别于现代艺术制度的民歌化机制,以及由民歌的兴衰折射出来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变迁。 第二章“民歌社会:审美化生存及其危机”,以现代性理论为视点揭示黑衣壮社会的传统社会、共同社会本质,论述黑衣壮社会以民歌艺术为中心构建的审美化生存方式。论文以一个黑衣壮婚礼描述了黑衣壮社会与歌为伴的审美化生存图景,并通过这一婚礼揭示由于年轻一代喜欢流行歌曲而导致的黑衣壮社会民歌传统的断裂和民歌社会审美化生存方式在现时代遭遇的危机。对黑衣壮人当下的服饰观和音乐观的调查,则更清晰地勾勒了社会转型时期的黑衣壮人既留恋传统又疏远传统的矛盾心态,指出:在黑衣壮年轻人弃民歌而爱流行歌曲的背后,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黑衣壮民歌研究的理论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一节 理论背景之一:走向田野、走向民间的审美人类学
  • 一、国内外审美人类学发展概况
  • 二、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深层次整合的意义
  • 三、黑衣壮民歌:审美人类学的个案研究
  • 第二节 理论背景之二:正在崛起的壮学
  • 一、壮学发展的概况
  • 二、壮学发展的趋势
  • 三、黑衣壮民歌:“族性美学”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民歌社会:审美化生存及其危机
  • 第一节 民歌社会的审美化特征
  • 一、民歌社会:从现代性理论观之
  • 二、歌满人生:审美化生存的方式
  • 第二节 审美化生存的危机: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
  • 一、透过一个黑衣壮婚礼
  • 二、社会转型时期的黑衣壮审美观
  • 三、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
  • 第三章 “诗敏”·“伦”·审美认同与文化变迁
  • 第一节 作为族歌的二声部山歌“诗敏”
  • 一、双声“诗敏”
  • 二、关于“诗敏”的起源
  • 三、“诗敏”的音乐特征
  • 四、“诗敏”的词
  • 第二节 单声部的诱惑:“伦”
  • 一、单声部山歌“伦”
  • 二、“伦”的音乐特征
  • 三、“伦”的歌词
  • 第三节 “诗敏”—“伦”—流行音乐:审美认同与文化变迁
  • 一、 “诗敏”—“伦”—流行音乐:从封闭到开放
  • 二、“诗敏”—“伦”—流行音乐:从传统走向现代
  • 第四章 审美制度:黑衣壮歌圩和民歌社会的民歌化机制
  • 第一节 “风流街”:审美制度中的节日
  • 一、何谓歌圩(“风流街”)
  • 二、歌圩(“风流街”):价值与意义
  • 三、情歌:“风流街”之“风流”
  • 第二节 审美制度:黑衣壮社会的民歌化机制
  • 一、民歌社会与民歌:自足的社会与自足的艺术
  • 二、“风流街”:民歌社会的民歌化策略
  • 三、两性关系与婚姻:民歌化机制的核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歌趣意[J]. 音乐创作 2019(08)
    • [2].湘鄂边土家山歌传承与调查研究——以石门、鹤峰为例[J]. 当代音乐 2019(12)
    • [3].经济热潮下“京族歌曲的传承与发展”——浅析白话山歌为例[J]. 北方音乐 2019(23)
    • [4].再听一曲廉政山歌 再许一阵海事清风[J]. 珠江水运 2020(02)
    • [5].沿河土家族山歌对唱研究[J]. 黄河之声 2019(21)
    • [6].中阮独奏曲《山歌》解析[J]. 齐鲁艺苑 2019(06)
    • [7].晚近说唱“金山歌”的文本书写与书籍环流[J]. 文化遗产 2020(01)
    • [8].沅陵山歌的类别与演唱特征研究[J]. 艺术评鉴 2020(06)
    • [9].四川威远石坪山歌与广东梅州客家山歌的比较研究[J]. 四川戏剧 2020(03)
    • [10].桂北苗、瑶山歌文化中的文化认同与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11].新媒体时代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研究——以东兰县网络山歌为对象[J]. 歌海 2020(03)
    • [12].山歌·回忆[J]. 音乐创作 2019(12)
    • [13].沅陵山歌在地方高校的传承研究[J]. 戏剧之家 2020(15)
    • [14].泸定山歌的文化张力与乡村振兴及其传承与创新[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5].台湾客家方言民歌《老山歌》《山歌仔》《平板山歌》源流再考[J]. 四川戏剧 2020(05)
    • [16].从冯梦龙《山歌》谈吴歌的传承与发展[J]. 江苏地方志 2020(03)
    • [17].浅谈龙岩山歌与山歌戏的保护[J]. 福建艺术 2019(08)
    • [18].烽火巾帼——山歌戏《红嫲》剧本众家谈[J]. 福建艺术 2020(08)
    • [19].多“档”山歌的多层次起承转合结构探析——以江苏五首民歌为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02)
    • [20].《山歌》[J]. 上海纺织科技 2019(04)
    • [21].苗山歌[J]. 歌海 2019(02)
    • [22].云南山歌文化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持生命力[J]. 传媒论坛 2019(10)
    • [23].山歌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湘西少数民族山歌为例[J]. 戏剧之家 2019(30)
    • [24].山歌功能美学之见[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03)
    • [25].山歌[J]. 当代音乐 2018(03)
    • [26].田秧山歌的种类、特点与“潜功能”[J]. 音乐探索 2018(02)
    • [27].苗山歌[J]. 民族音乐 2018(02)
    •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J]. 农家参谋 2018(17)
    • [29].浅论松柏汉族平话山歌的发展与保护[J]. 北方音乐 2013(12)
    • [30].山歌——唱出客家好生活[J]. 北方音乐 2012(11)

    标签:;  ;  ;  ;  

    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