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

《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

论文摘要

生与死是人类最根本的价值取向问题。历史上那些为了心中的某种信念,以死亡来表现其生命价值,也就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司马迁;还有那些以生存来实现其理想追求,形成弃死求生并最终实现生命追求的形象,他们为了理想而选择与前者截然相反的途径——屈辱的生,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最心中的目标,这是司马迁对生命价值的升华。《史记》用最悲壮、最扣人心弦的笔墨描述了那些自我终结的生命个体,刻画了项羽、屈原等一个个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人物形象,本文围绕这些人物形象及事迹来讨论并反映司马迁对生命的思考。生死问题是随着人类意识的产生而出现的,是整个人类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与生死问题有关的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人的生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死亡作为人类的生命彼岸,不断激发着此岸的人们去穷究和挖掘生命的价值所在。因此古今中外,人们对生命价值和死亡意义的追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尽管每个人都要被迫面对生命的终结,但其终结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最特别的莫过于自杀这种方式。自杀者们以实际的动作行为作为对生命问题的解答,表面上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动作,实际上却是直接触及了生命的本质。《史记》在叙述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把他们置于生死选择的情节之中,放在面临生死的矛盾对立冲突之下,深度展示自杀主体的思想、行为以及前因后果。他们有的身为帝王,却听信谗言而任用小人,终至身亡国灭;有的叱诧风云、丰功伟绩却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有的功业显著,位至王侯,却遭人嫉恨陷害而结局悲惨;有的忠君爱国,为心中理想而身赴清流;有的为报知遇之恩,重诺守信而不惜生命。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信念”,尽管有的信念有时候是灰暗的,在面临生存困境时,依然坚持着,直至选择死亡来维系它的存在。虽然《史记》向我们展示了那些无奈的生命终结,其感情基调是悲伤的,但更多的是悲壮和激奋。留给后世更多的是对生死问题的重新审视,对生命价值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也许才是司马迁真正想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史记》拥有巨大的史学和文学成就,最引人注目的是,塑造并刻画了一大批历史人物形象,从帝王、将相、贵族到刺客、游侠、商贾等,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一道绚丽多姿的人物长廊。本文选取《史记》中一系列自杀人物进行归类,并筛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论述,正文分四个部分加以详尽地叙述。一是《史记》中自杀现象概述,包括数量、阶层和身份等方面的情况;二是自杀人物类型,具体归纳为为英雄末路、功臣蒙冤、以身殉道和重诺报恩四种;三是司马迁与《史记》自杀人物,包括自杀人物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记载这些人物的初衷;四是对《史记》自杀情结的思索。本文在结尾指出司马迁肯定了忍辱发奋的抗争精神,反对将殉道牺牲推向极端,主张不为一时之辱而舍生,而是要通过立功立名立言来超越死亡,追求不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认定只有著述能流芳百世,能超越生命的时空限制,获得名垂青史的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2 《史记》中自杀现象概述
  • 2.1 《史记》自杀人物统计概况
  • 2.2 《史记》自杀人物身份述略
  • 2.2.1 统治阶层的自杀
  • 2.2.2 其他社会阶层的自杀
  • 3 《史记》自杀人物类型
  • 3.1 英雄末路
  • 3.1.1 项羽
  • 3.1.2 夫差
  • 3.2 功臣蒙冤
  • 3.2.1 李广
  • 3.2.2 白起、蒙恬
  • 3.3 以身殉道
  • 3.3.1 屈原
  • 3.3.2 王蠾
  • 3.3.3 石奢、李离
  • 3.4 重诺报恩
  • 3.4.1 程婴、侯嬴
  • 3.4.2 豫让、聂政
  • 3.5 其他类型
  • 3.5.1 因改朝换代而自杀
  • 3.5.2 因谋朝篡位失败而自杀
  • 3.5.3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4 司马迁与《史记》中自杀人物
  • 4.1 自杀人物对司马迁及其创作的影响
  • 4.1.1 对“生命长度”的思考——“隐忍苟活”
  • 4.1.2 对“生命厚度”的思考——“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4.2 司马迁流露的思想闪光
  • 4.2.1 对人的生存的关注
  • 4.2.2 对道德的追求和颂扬
  • 4.2.3 对人生价值的向往
  • 5 对《史记》自杀情结的思索
  • 5.1 儒家生命观对司马迁的影响
  • 5.2 “取义成仁”
  • 5.3 司马迁对儒家生命观的继承和发展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