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日两国历经几千年在各个领域里都进行着交流。语言更是发挥着使者的作用,大大促进了两国语言的交流和发展。语言的借用,虽然只是异言语间众多语言现象的其中一种,但是其在受容和变容方面却呈现着极其复杂的样态。为什么汉语不得不从日语中借用一些词,为什么日语词汇在进入语言体系完全不同的汉语之后还能够不被淘汰而存用至今,在汉语的实际运用中,这些被借用来的词又和原词在词义和用法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异同。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在日语学习方面,在中日词汇交流的研究方面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篇论文通过对日语的国语辞典类及古文献的调查,掌握了「打消」和「取消」这两个词在日语里的产生以及产生当时的词义和用法。又通过查阅清末时期以后的翻译书籍,杂志,报纸等对这两个词传入中国的时期,路径以及方法进行了考察。为了弄清楚这两个词传入汉语的最初的词义和用法与在汉语的实际运用中产生的变化,笔者从汉语近代以后的文学作品中抽取了大量的用例,进行了分析。从而得知,「打消」和「取消」这两个词在传入了汉语之后,不但其词义范围都较之日语原有范围有所变小,「打消」这个词在汉语的实际运用中还被赋予了新的词义。众所周知,由于汉语和日语都是用汉字来作为标记形式,同形词的误用也就频频多发。因此,本篇论文除了调查文学作品中的用例之外,又调查了大量的在网络上和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语言表现,从中日对比的角度,对「打消」和「取消」这两个词的中日对应关系进行了整理归纳。关于中日两国间的词汇交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还有很多。本论文由于受到调查内容和手段的限制,仍然存在诸多不充分之处。尚未涉足的问题将会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进一步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