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初步研究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大豆胞囊线虫病已发生自然衰退的大豆田中采集土样,采用淘洗过筛法,滤纸片保湿培养法,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共分离到生防菌株78株,其中真菌54株,细菌24株。选取孢子形态不一致的25株真菌进一步研究。对这25株生防真菌进行胞囊寄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25株菌对胞囊都有寄生性,其中对胞囊侵染率100%的菌株有2株,侵染率大于90%的菌株有7株,侵染率大于80%的菌株有16株。生防真菌对二龄幼虫(J2)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对J2有致病性的菌株有18株,其余7株对J2无致病性。选取对胞囊和J2寄生性均较强、但不侵染大豆的两株菌HDQ17、HDQ18进一步研究。根据生防菌株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结合ITS序列,将菌株HDQ17鉴定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HDQ18鉴定为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a)。对生防菌HDQ17、HDQ18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适合二者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适合HDQ17和HDQ18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分别为硝酸铵和硝酸钾;最适生长温度都为25℃;适宜pH分别为6和7;促进二者菌丝生长的最佳金属离子分别是Zn2+和Cu2+。对生防菌HDQ17、HDQ18进行了产孢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HDQ17和HDQ18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产孢效果最好;最适宜产孢的氮源分别是硝酸铵和磷酸氢二铵;最适产孢温度都为25℃;最适产孢pH值都为6;Fe2+存在时最有利于产孢。对生防菌HDQ17、HDQ18的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HDQ17的孢子在黄豆浸液中萌发效果最好,HDQ18的孢子在半胱氨酸萌发液中萌发效果最好;两株菌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HDQ17和HDQ18的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胞囊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的代谢物原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胞囊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效果最好。HDQ17的代谢物原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2.0%,HDQ18的代谢物原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3.3%;HDQ17的代谢物原液对二龄幼虫活性的相对死亡率为96.8%,HDQ18的代谢物原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3.7%。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对胞囊和二龄幼虫的抑制率均降低。当把两株菌的代谢物稀释到50×时,对胞囊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与对照(无菌水)相比相差不大。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用HDQ17和HDQ18的代谢物比用孢子悬液制成的生防制剂效果更好。用HDQ17的代谢物原液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92.12%;用HDQ17的孢子悬液制成的生防制剂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83.29%。用HDQ18的代谢物原液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89.70%;用HDQ18的孢子悬液制成的生防制剂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79.57%。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简介
  • 1.1.1 分布及危害
  • 1.1.2 病原
  • 1.1.3 症状
  • 1.2 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概况
  •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防微生物研究进展
  • 1.3.1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微生物种类
  • 1.3.2 微生物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机制
  • 1.3.3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应用
  • 1.4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1.5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土样来源
  • 2.1.2 主要培养基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目的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2.2.2 线虫生防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2.2.3 线虫生防菌的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及其趋化性的影响
  • 2.2.4 盆栽试验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目的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3.1.1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分离纯化
  • 3.1.2 生防菌株对胞囊的回接
  • 3.1.3 生防菌株对SCN 二龄幼虫(J2)的致病性测定
  • 3.1.4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是否侵染大豆的验证
  • 3.1.5 目的真菌的鉴定
  • 3.2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3.2.1 菌丝生长特征
  • 3.2.2 生防菌产孢条件的研究
  • 3.2.3 生防菌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 3.3 线虫生防菌的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及其趋化性的影响
  • 3.3.1 线虫生防菌的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影响
  • 3.3.2 线虫生防菌的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 3.4 盆栽试验
  • 第4章 讨论
  • 4.1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分离筛选
  • 4.2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鉴定
  • 4.3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4.3.1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菌丝生长特征的测定
  • 4.3.2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孢子萌发特征的测定
  • 4.4 线虫生防菌的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及其趋化性的影响
  • 4.5 盆栽试验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豆胞囊线虫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序列组装成功[J]. 种业导刊 2019(12)
    • [2].生防药剂禾力素对大豆胞囊线虫防效较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03)
    • [3].异硫氰酸苄酯作用下大豆胞囊线虫的运动及孵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6)
    • [4].新型药剂对大豆胞囊线虫防控效果及大豆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7(06)
    • [5].影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因素探讨[J].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6)
    • [6].俄罗斯阿穆尔州大豆胞囊线虫研究现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8)
    • [7].寒地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5(05)
    • [8].浅谈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J]. 现代化农业 2015(07)
    • [9].RNAi技术在抗大豆胞囊线虫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 大豆科学 2013(04)
    • [10].大豆胞囊线虫防治技术新进展[J]. 现代化农业 2012(01)
    • [11].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二)[J]. 大豆科技 2010(02)
    • [12].中国大豆胞囊线虫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大豆科技 2008(05)
    • [13].真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趋性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5(04)
    • [14].混合寄生真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力和防效[J]. 土壤与作物 2018(02)
    • [15].大豆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相关细菌群落的影响[J]. 大豆科技 2014(05)
    • [16].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系[J]. 现代化农业 2019(10)
    • [17].抑制谷胱甘肽合成对大豆胞囊线虫发育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02)
    • [18].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J]. 大豆科技 2012(03)
    • [19].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生化机制研究[J]. 大豆科学 2012(05)
    • [20].科技前沿摘编[J]. 大豆科技 2011(01)
    • [21].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J]. 大豆科学 2009(03)
    • [22].大豆胞囊线虫非小种特异性抗性品种的抗性评价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J]. 大豆科学 2009(04)
    • [23].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续三)[J]. 大豆科技 2010(03)
    • [24].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研究现状及其对大豆育种的启示[J]. Engineering 2018(04)
    • [25].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3)
    • [26].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DNA提取方法及ITS rRNA扩增[J]. 植物保护学报 2009(05)
    • [27].根际促生菌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生化机理[J]. 大豆科学 2011(03)
    • [28].休眠期大豆胞囊线虫体内耐寒性物质含量变化[J]. 植物保护学报 2013(03)
    • [29].郑196耐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及耐病机理初探[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3)
    • [30].2种大豆胞囊线虫鉴定方法比较及分析[J]. 大豆科学 2012(02)

    标签:;  ;  ;  ;  ;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