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铜加工行业中,对铜材质量(尤其是表面质量)的要求较苛刻。加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工艺润滑,可以改善产品表面质量,延长轧辊使用寿命,降低动力消耗等。微乳化油是由基础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性剂、水以及其它组分配制而成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的W/O型微乳。使用前加水稀释制成O/W型乳化液,由于该乳化液兼具油性加工液的润滑性、防锈性和水基加工液的冷却性、洗净性,污染轻且废液易处理等优点,几乎能满足各种机加工的要求,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了微乳化油的制备,以及所制备的微乳液及由其配制的乳化液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乳液性质稳定,乳化液具有优良的润湿性、润滑性、退火清净性和防锈性。首先,对微乳化油的主要添加剂进行了选择,初步确定了主要成分为:油相组成:7#矿物油∶10#矿物油(w/w)=20∶3;表面活性剂组成:A(油酸∶三乙醇胺∶石油磺酸钠∶6501)∶B(Span80∶PEG400) (w/w)=(9∶3∶12∶3)∶(14∶7),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w/w)=8∶1,水相为0.02mol/LCaCl2溶液。接着,研究了制备微乳时的加样顺序。在制备微乳液时,按照亲油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先溶于油,再加入亲水的表面活性剂,最后加水搅拌的加样顺序。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同助表面活性剂用量以及不同浓度的电解质对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的影响,以及在微乳液相转变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粘度、粒径等理化性质的变化,推断体系的微观结构的变化,并考察了按照初步可行的配方制备的样品的稳定性,进而得到一批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的微乳液的配方:A与B的混合组分中,B部分含量不能高,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w/w)= 4∶1,水相为0.02mol/LCaCl2溶液,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以EM表示)的质量分数要占40%以上,体系的含水量不能超过33.3%。最后,研究了可行的微乳液的使用效果。通过对不同样品的高温稳定性、润湿性、润滑性、退火清净性和防锈性的比较,并按照质优价廉的要求,最终确定产品的配方为:7#∶10#(w/w)=20∶3,K=9∶2,EM∶油∶水(w/w)=18∶12∶10。产品主要指标为:微乳液在10000rad/min的离心力下不分层,0和50℃下保温72小时不混浊或分层,平均粒径为38.4nm,且粒径分布均匀;乳化液在95℃下使用无析出物,平均粒径为38.75nm,且受高温影响变化不大,与T2铜片的接触角为29.5°,摩擦系数为0.17955,pH值7.3,具有良好的退火清净性及防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