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论文摘要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是被众多国家批准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新化合物。RBC口服后,主要是在胃部和上小肠吸收,或直接作用在胃部。而RBC现有普通制剂在胃部滞留时间不长,不能很好发挥药效。结合RBC的性质,本文开发了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剂,以延长RBC在胃内的滞留时间,使RBC在胃内释药、吸收,能更好的发挥药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确定了RBC中雷尼替丁及铋体外测定方法和它们的含量测定方法;确定了释放度试验溶出介质、转速以及试验方法;确定了释放度试验的评价方法:应用相似因子法评价制剂的释药行为;应用直观观察法以及浮力测定方法检测片剂漂浮性能,自制了浮力测定器,该仪器操作简单,实际应用精密度较高。结果表明各方法均稳定可靠。 用单因素分析法对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处方以及制备工艺进行了筛选、优化,并对处方因素及工艺条件对释药行为和漂浮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制得的片剂释放百分率及漂浮性能均符合规定。对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释药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以Higuchi方程的相关系数最大,能较好地描述RBC漂浮缓释片的体外释药特征,表明主药以扩散和溶蚀相结合的方式释放。 对最佳处方制成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稳定性因素考察及加速、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上市包装条件下加速6个月及室温留样6个月,本品各项指标均较稳定。 以市售普通胶囊为对照,选择Beagle犬进行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剂单剂量药动学初步考察。建立了RBC血浆药物浓度HPLC检测法;将血药浓度实测值进行隔室模型嵌合,判别为双室模型;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拟合得到的Tmax=3.5h,MRT=7.9h,AUC=36054.44ng~*h/ml,Cmax=5896.98ng/ml,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61.19%,表明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剂能够提高药效,且具有缓释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的理化性质
  • 1.3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
  • 1.3.1 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 1.3.2 粘膜保护作用
  • 1.3.3 抗Hp作用
  • 1.3.4 抑制胃蛋白酶作用
  • 1.3.5 与抗菌药的协同作用
  • 1.4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的药动学研究
  • 1.5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的临床应用
  • 1.5.1 对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
  • 1.5.2 对Hp的根除率
  • 1.5.3 对耐药Hp的根除率及获得性耐药的影响
  • 1.6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不良反应
  • 1.7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 1.8 胃内滞留漂浮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 1.8.1 各类GRFDDS
  • 1.8.2 GRFDDS的体内评价
  • 1.9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与仪器
  • 2.2.2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3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4 片剂漂浮性能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释放度测定法
  • 2.3.2 含量测定方法
  • 2.3.3 片剂漂浮性能测定
  • 2.4 结论
  • 第三章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处方筛选
  • 3.2.3 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
  • 3.2.4 处方因素及工艺条件对释药行为和漂浮性能的影响
  • 3.2.5 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释药机制的研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处方筛选
  • 3.3.2 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
  • 3.3.3 处方因素及工艺条件对释药行为和漂浮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4 RBC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释药机制
  • 3.4 结论
  • 第四章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稳定性试验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材料与仪器
  • 4.2.2 影响因素试验
  • 4.2.3 加速试验
  • 4.2.4 长期试验
  • 4.2.5 有关物质检查
  • 4.2.6 检查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有关物质检查
  • 4.3.2 影响因素试验
  • 4.3.3 加速试验
  • 4.3.4 长期试验
  • 4.4 结论
  • 第五章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材料与仪器
  • 5.2.2 HPLC方法学的研究
  • 5.2.3 试验方案设计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HPLC方法学的建立
  • 5.3.2 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J]. 西北药学杂志 2020(01)
    • [2].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7(09)
    • [3].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0)
    • [4].普瑞巴林联合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03)
    • [5].帕利哌酮缓释片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08)
    • [6].缓释片[J]. 时代报告(奔流) 2020(09)
    • [7].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6)
    • [8].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6)
    • [9].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血脂代谢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4)
    • [10].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舍曲林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35例[J]. 医药导报 2016(10)
    • [11].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20)
    • [12].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国产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28)
    • [13].帕利哌酮缓释片用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6)
    • [14].溴吡斯的明缓释片的含量测定[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08)
    • [15].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1)
    • [16].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10)
    • [17].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的薄膜包衣工艺[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18].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05)
    • [19].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0)
    • [20].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 当代医学 2017(03)
    • [21].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10)
    • [22].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分析[J]. 北方药学 2016(06)
    • [23].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21)
    • [24].胡蓝降糖缓释片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3(10)
    • [25].倍他乐克缓释片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05)
    • [26].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的临床疗效比较[J]. 西北药学杂志 2014(01)
    • [27].喘平缓释片释药机制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4(05)
    • [28].胃滞留缓释片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3(14)
    • [29].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5)
    • [30].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肝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7)

    标签:;  ;  ;  ;  ;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