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非线性静动力学特性研究

桩基非线性静动力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桩基由于其具有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沉降及差异变形小、抗震性能好以及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等特点而在各种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使得对桩基力学特性的研究成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桩基的载荷传递与变形过程属于复杂的非线性力学系统,桩基在各种静载荷与动载荷作用下,其载荷传递机理和破坏模式与桩基本身的材料强度、抗弯刚度、桩侧土体的抗力、摩阻力、桩端土体的承载能力以及施加载荷的方式等因素都密切相关,这给桩基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因此,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工程需要上,建立桩-土系统非线性静动力学特性分析的数学模型,提供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从工程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相结合的观点出发,建立了具有初始位移的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发展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桩基大变形行为的力学特性;(b)从连续介质力学的框架出发,建立了桩—土耦合系统非线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发展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桩—土耦合系统(包括单桩和群桩)的非线性静动力学特性;(c)从连续介质力学混合物理论出发,建立了两相不可压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控制方程,发展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桩-饱和土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弧坐标建立了具有初始位移的桩基大变形分析的积分型数学模型及其退化模型,其中,地基抗力采用广义粘弹性Winkler模型来描述。这是一组强非线性变下限积分-微分方程组,并提出了求解这类变下限积分-微分方程组的方法。通过引入一组辅助函数,将变下限积分-微分方程组转化为一组非线性微分方程,然后分别在空间域内和时间域内采用微分求积方法和隐式差分格式来进行离散,得到了离散化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并进行迭代求解;最后研究了桩基的非线性静动力学特性,得到了桩基变形前后的构形、弯矩和剪力,考察了两类不同初始位移等参数对桩基大变形力学行为的影响。(2)与积分型数学模型相对应,利用弧坐标建立了具有初始位移的桩基大变形分析的微分型数学模型。这类模型的特点是:(a)避开了求解积分—微分方程的困难;(b)更易于推广应用,包括研究各种间断性条件的影响。作为应用,研究了在弹性或弹塑性土体中具有初始位移的桩基大变形静力学特性,比较了土的弹性和弹塑性性质对桩基力学特性的影响。作为模型的退化,得到了具有初始位移的桩基小变形问题的解析解,并与大变形理论的解进行比较,给出了桩基小变形理论的适用范围。(3)在微分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具有初始位移和间断性条件的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同时,在空间区域内,采用微分求积单元法(DQEM)来离散非线性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在使用DQEM求解桩基大变形分析中处理多个变量具有间断性条件的有效方法,得到了一组非线性DQEM的离散化方程,它是关于时间域内的一组具有奇异性的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并在时域内采用向后二阶差分求解了这类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组。作为数值算例,分析了弹性土体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弹性铰接头或弹性层状土中的桩基,受组合载荷作用时的构形、转角、弯矩和剪力,并考察了弹性铰接头的接头刚度和位置等参数对桩基非线性力学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作为模型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给出了其它工程结构领域中的多种算例,包括各种梁的大变形问题,简单框架的大变形问题,组合框架的大变形问题等,并与现有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良好。(4)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出发,建立了两类桩-土非线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一类非线性来自于层状土介质的非线性双曲型本构模型,另外一类非线性来自于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在考察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无网格迦辽金方法(EFGM)研究了非线性桩-土耦合系统的静动力学特性,包括摩擦桩桩周摩阻力及非线性单桩承载特性等,并进行了参数研究。同时,从单桩的非线性计算结果和试验出发,提出了群桩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因子的概念和计算群桩非线性沉降的方法。作为应用分析了由两根单桩、三根单桩、四根单桩和九根单桩等所组成的桩群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已有的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良好。还研究了单桩和群桩在β-型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得到了群桩中各桩在β-型地震激励下的承载特性。对于在几何非线性条件下的桩-土耦合系统问题,发展了具有连接条件和间断性条件的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微分求积单元法,并用以研究了桩-土非线性耦合系统的力学特性。特别提出了在运用微分求积单元法时处理单元连接条件、边界条件和对称轴处奇异性的有效方法,大大提高了非线性桩—土耦合系统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5)从连续介质力学混合物理论出发,在小变形条件下,建立了两相不可压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空间轴对称问题的控制方程,其中,固相材料采用弹性和微分型粘弹性本构关系。推广微分求积方法于两相不可压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并结合二阶向后差分格式,研究了固相为弹性、粘弹性材料的流体饱和土的动力学特性,并与现有解析结果相一致。推广微分求积方法为微分求积单元法研究了饱和流体多孔介质中桩-土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在运用微分求积单元法来求解这类问题时弹性结构和流体饱和土间的连接条件及处理方法,得到了良好的计算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桩基简介和发展史
  • 1.3 桩基研究的难点、方法和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意义
  • 1.3.1 桩基础研究的难点
  • 1.3.2 桩基础的研究方法
  • 1.3.3 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计算方法预备知识
  • 2.1 无网格方法
  • 2.1.1 无网格方法简介与特点
  • 2.1.2 无网格方法发展简介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3 无网格方法分类
  • 2.1.4 无网格伽辽金(EFG)法应用现状
  • 2.2 微分求积方法
  • 2.2.1 微分求积法简介与特点
  • 2.2.2 微分求积方法的基本原理
  • 2.2.3 权系数的计算
  • 2.2.4 取样点的选择
  • 2.3 微分求积单元法
  • 2.3.1 微分求积单元法的进展概述
  • 第三章 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Ⅰ与求解
  • 3.1 问题的数学描述及方程的转化
  • 3.2 模型的退化
  • 3.3 具有初始位移的桩基大变形静力学分析
  • 3.3.1 积分-微分控制方程的转化
  • 3.3.2 微分求积法求解
  • 3.4 具有初始位移的桩基大变形动力学分析
  • 3.4.1 积分-微分控制方程的转化
  • 3.4.2 数值求解方法
  • 3.5 具有初始位移的可伸长桩基的大变形静力学分析
  • 3.5.1 积分-微分控制方程的转化
  • 3.5.2 数值求解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Ⅱ与求解
  • 4.1 问题的数学描述
  • 4.2 非线性边值问题的求解
  • 4.2.1 DQ离散化方程
  • 4.2.2 DQ离散化方程的求解
  • 4.2.3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附录
  • 第五章 具有间断性条件的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与求解
  • 5.1 具有间断性条件的桩基大变形分析的数学模型
  • 5.2 DQEM离散化方程与连接条件的处理
  • 5.2.1 DQEM离散化的控制方程
  • 5.2.2 连接条件和间断性条件的处理
  • 5.2.3 边界条件的处理
  • 5.2.4 DQEM离散化方程的求解
  • 5.3 具有间断性条件的桩基大变形静力学分析
  • 5.3.1 与DQM计算结果的比较
  • 5.3.2 具有弹性铰接头的桩基大变形静力学分析
  • 5.3.3 层状土中桩基的大变形分析
  • 5.3.4 具有弹性铰接头的桩基大变形动力学分析
  • 5.4 大变形模型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5.4.1 结构大变形分析研究进展简介
  • 5.4.2 结构大变形静力学分析
  • 5.4.3 结构大变形动力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桩-土耦合系统的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模型与求解方法
  • 6.1 非线性桩-土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
  • 6.1.1 基本假设
  • 6.1.2 非线性桩-土耦合系统的控制方程
  • 6.1.3 桩-土系统的边界条件
  • 6.1.4 桩-土系统的连接条件
  • 6.2 线性桩-土系统的无网格离散化方程
  • 6.2.1 空间轴对称域中形函数矩阵及应变和应力矩阵
  • 6.2.2 线性桩-土系统的无网格离散化公式
  • 6.3 单桩静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 6.3.1 单桩静力学问题的求解
  • 6.3.2 单桩动力学问题的求解
  • 6.4 单桩力学特性分析的数值算例
  • 6.4.1 桩基的静力学行为分析
  • 6.4.2 线性桩-土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
  • 6.5 群桩力学特性分析
  • 6.5.1 群桩的静力学相互作用
  • 6.5.2 群桩的动力学相互作用
  • 6.6 群桩静态特性分析的算例和与试验的比较
  • 6.6.1 群桩静力学特性研究的数值算例
  • 6.6.2 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6.7 群桩非线性振动的数值算例
  • 6.8 几何非线性桩-土耦合系统的力学特性分析
  • 6.8.1 问题的数学描述
  • 6.8.2 控制方程的DQEM离散化形式与连接条件的处理
  • 6.8.3 数值算例
  • 6.9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桩-土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求解
  • 7.1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的研究进展
  • 7.2 流体饱和土动力学特性分析
  • 7.2.1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的数学模型
  • 7.2.2 空间轴对称流体饱和多孔粘弹性介质的控制方程
  • 7.2.3 控制方程的离散
  • 7.2.4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 7.3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端承桩的竖向振动特性
  • 7.3.1 端承桩-土耦合系统的控制方程
  • 7.3.2 边界条件
  • 7.3.3 桩-土连接条件
  • 7.3.4 控制方程的DO离散化
  • 7.3.5 关于时间导数的离散
  • 7.3.6 数值算例与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全文的总结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桩基非线性静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