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两肾一夹高血压模型的制作及AT1亚型表达的研究

小鼠两肾一夹高血压模型的制作及AT1亚型表达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自1934年Goldblatt首次通过钳夹狗的双侧肾动脉引起狗的血压升高以来,采用钳夹肾动脉制作高血压模型被越来越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其中最常采用的是两肾一夹(2K1C)技术。现已证实,血管紧张素II(AngII)在2K1C高血压模型血压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主要有两个亚型:1型(AT1)和2型(AT2),且已证实AngII主要作用于AT1,产生血管收缩、细胞增殖等作用。小鼠AT1有两个亚型:AT1a和AT1b。研究发现,AT1a在小鼠血压的调节过程中起主要作用,AT1b为血管壁主要表达亚型,并且介导AngII诱导的血管收缩反应。随着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小鼠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因此成功制作小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显得很有必要。但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大鼠制作该模型,尚未见采用小鼠的报道,并且高血压对小鼠AT1亚型表达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我们首先建立小鼠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高血压对小鼠AT1亚型表达的影响,旨在为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及防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周龄至12周龄,体重24g至28g的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取17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和两肾一夹组(2K1C,9只)。2K1C组采用口径为0.12mm U形银夹钳夹右侧肾动脉,Sham组除未在右侧肾动脉套上U形夹外,其余操作完全相同。手术当天计为第0天,尾套法测清醒状态下小鼠收缩压,选取第27天收缩压大于140mmHg的小鼠作为高血压小鼠。术后第28天处死小鼠,称取体重及心脏和双侧肾脏重量,计算心脏和双侧肾脏与体重的比值(mg/g);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脏和肾脏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HapII)技术分析小鼠心脏、肾脏、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脑干、腹主动脉等部位AT1亚型表达情况;采用血管环张力检测系统检测AngII诱导离体小鼠腹主动脉的收缩反应性。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在实验过程中,Sham组小鼠收缩压维持在101.9±14.4mmHg至114.1±17.1mmHg之间,未见升高,而2K1C组小鼠收缩压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收缩压为156.0±17.7mmHg(第23天)。其中第27天,Sham组和2K1C组小鼠收缩压分别是114.1±17.1mmHg和150.9±11.9mmHg。两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2.术后第28天,称取两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与Sham组相比,2K1C组小鼠心脏重量、左侧肾脏重量、心脏与体重之比及左侧肾脏与体重之比均明显增加,而右侧肾脏重量和右侧肾脏与体重之比均明显减小。两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3. 2K1C组右侧肾脏体积较Sham组明显减小。HE染色发现,2K1C组小鼠心肌细胞增粗,右侧肾脏部分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萎缩,左侧肾脏肾小球出现代偿性肥大,亦发现左侧肾脏内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增多。4.采用RT-PCR和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HapII)技术分析发现,在Sham组和2K1C组小鼠的心脏、肾脏、肾上腺、下丘脑、垂体和脑干组织中,均为AT1a亚型表达占主导地位,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但在Sham组小鼠腹主动脉中是AT1b亚型表达占优,在2K1C组小鼠的腹主动脉中则是AT1a亚型表达占优。5. 10nM AngII诱导Sham组和2K1C组离体小鼠腹主动脉环的收缩反应性分别是49.0±13.8%和25.6±11.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根据小鼠收缩压的升高及心脏和肾脏形态学的改变,表明我们利用C57BL/6小鼠成功建立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2.在2K1C高血压模型中,AT1a变成腹主动脉支配性亚型,并且伴随对应的AngII介导的血管收缩反应下降。这表明在高血压的发展过程中,AT1a在血管壁可能扮演与AT1b不同的角色。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 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小鼠两肾一夹高血压模型的建立
  • 2.3.2 组织取材和保存
  • 2.3.3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
  • 2.3.4 AT1 亚型表达的分析
  • 2.3.5 血管收缩反应性检测
  • 2.3.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小鼠收缩压的改变
  • 3.2 小鼠体重及心脏和肾脏重量
  • 3.3 心脏和肾脏形态学
  • 3.4 A T1 亚型表达
  • 3.5 腹主动脉收缩反应性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淋巴管功能及其与高血压关系的实验研究进展[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12)
    • [2].高血压发病的性别差异及机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04)
    • [3].高血压演示模型的研制与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8(11)
    • [4].非编码RNA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 2019(02)
    • [5].联合中药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04)
    • [6].一氧化氮及相关特殊体液因子与高血压的相关性[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12)
    • [7].基于“浊毒”理论谈中医药对高血压泛血管保护的内涵与实践[J]. 天津中医药 2019(08)
    • [8].盐性高血压模型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01)
    • [9].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 2019(02)
    • [10].补体系统在高血压及高血压肾损伤中的作用[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2)
    • [11].Toll样受体4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1)
    • [1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林慧娟教授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初探[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2)
    • [13].不同剂量螺内酯对高血压模型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4)
    • [14].microRNAs在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机制[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06)
    • [15].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神经治疗高血压:当前问题与展望[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06)
    • [16].基于L-NAME诱导的高血压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9(12)
    • [17].TLR4及相关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7)
    • [18].海木三氯甲烷提取物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 中成药 2011(08)
    • [19].钠依赖性高血压导致认知功能障碍[J]. 神经药理学报 2018(03)
    • [20].肠道菌群对高血压及母子两代血压水平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18(22)
    • [21].TRPV1通道作为高血压防治新靶点研究进展[J]. 中国药事 2019(03)
    • [22].组织蛋白酶在高血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12)
    • [23].不同内径银夹诱导2K1C高血压模型的比较[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06)
    • [24].高血压心脏局部炎症反应与清达颗粒干预实验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02)
    • [25].高血压血液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微循环学杂志 2019(03)
    • [26].金花茶提取物体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20)
    • [27].不同浓度高盐饲料喂养致高血压模型的实验研究[J]. 山东医药 2012(32)
    • [28].激肽B1受体通过激活中枢调节机制促进高血压[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11)
    • [29].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06)
    • [30].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模型家兔血压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8(11)

    标签:;  ;  ;  

    小鼠两肾一夹高血压模型的制作及AT1亚型表达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