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甘草中产甘草酸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发酵培养

鄂尔多斯高原甘草中产甘草酸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发酵培养

论文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一大类普遍存在但未被充分研究利用的微生物特殊类群。泛指那些生活在健康的植物体内不引起任何病害症状的所有真菌。它们主要生长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组织当中,在植物体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真菌菌群。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在医药、农业、工业等行业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活性物质。利用内生真菌发酵实现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业化生产,可以提高产量、降低产品成本,成为当前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从鄂尔多斯高原甘草根部中分离纯化出37株甘草内生真菌,通过HPLC、LC-MS等方法筛选出4株产甘草酸的菌株,同时对株菌B12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概括如下:(1)对甘草根部表面消毒方法进行选择,得出比较理想的灭菌实验条件为先用75%乙醇中浸泡30s,无菌水冲洗4次,然后用3%H2O2溶液处理3min,无菌水冲冼4次,每次5min。再用0.1%升汞处理1min,无菌水冲洗4次。基本达到了既要彻底杀灭材料表面的附生杂菌,同时又不影响内部真菌的分离的要求。(2)共分离得到甘草内生真菌37株,经初步鉴定,本次分离的真菌跨真菌的2目、3科、6属,它们分别属于镰孢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拟青霉属(Penicilli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木霉属(richoderma)。说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可能是大部分内生真菌的主要来源。(3)对所分离的甘草酸内生真菌菌株首先进行了HPLC筛选,有四株真菌B6、B12、B17和B23的次生代谢产物可能为甘草酸类物质,由LC-MS进一步鉴定,菌株B12基本确定能产生甘草酸,产量为346.1μg/L,和已报道的甘草酸产生真菌相比,该菌株产量较高。菌株B12经过形态学特性研究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镰孢霉属。(4)以菌株生长所积累的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通过选择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培养集中的碳源种类、氮源种类、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培养温度的参数,优化得到了产甘草酸内生真菌B12生长的适合培养条件:最佳基础液体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初始pH值为7.0,4%发酵接种量,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佳摇床转速150rpm,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干重达到了最大值,为8.7g/L。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内生菌
  • 1.1.1 植物内生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基本概念
  • 1.1.2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分布
  • 1.1.3 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 1.1.4 植物内生菌的分类鉴定
  • 1.2 甘草、甘草酸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 1.2.1 生物来源
  • 1.2.2 甘草中的化学成份
  • 1.2.3 甘草的药理作用
  • 1.2.4 甘草资源现状
  • 1.2.5 甘草的栽培现状
  • 1.2.6 鄂尔多斯高原甘草的基本情况
  • 1.3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分析
  • 1.3.1 提取制备
  • 1.3.2 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
  • 1.4 微生物发酵培养
  • 1.4.1 微生物发酵工程
  • 1.4.2 微生物发酵工程在甘草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2 鄂尔多斯高原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培养基
  • 2.3 实验方法
  • 2.3.1 技术路线
  • 2.3.2 实验步骤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材料表面消毒的效果
  • 2.4.2 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
  • 2.5 小结
  • 3 产甘草酸菌株的筛选与代谢产物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菌种
  • 3.1.2 培养基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1.4 试剂与药品
  • 3.2 实验方法
  • 3.2.1 技术路线
  • 3.2.2 实验步骤
  • 3.2.3 HPLC 方法学考查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HPLC 检测结果
  • 3.3.2 LC-MS 分析
  • 3.3.3 发酵产物中甘草酸含量
  • 3.3.4 内生真菌形态特征及分类
  • 3.4 小结
  • 4 产甘草酸植物内生真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4.1 实验材料
  • 4.1.1 菌种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技术路线
  • 4.2.2 实验步骤
  • 4.3 实验结果
  • 4.3.1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结果
  • 4.3.2 碳源的选择结果
  • 4.3.3 氮源的选择结果
  • 4.3.4 pH 的选择结果
  • 4.3.5 接种量的选择结果
  • 4.3.6 摇床转速的选择结果
  • 4.3.7 培养温度的选择结果
  • 4.4 小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孑遗植物桫椤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与群落组成(英文)[J]. 菌物学报 2020(04)
    • [2].雪胆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J]. 中药材 2019(08)
    • [3].禾草内生真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 2017(07)
    • [4].不同传播方式的内生真菌感染对羽茅的生理生态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1)
    • [5].基于Web of Sciences数据库的我国禾草内生真菌学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 草业学报 2018(07)
    • [6].檀香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抗菌与促生特性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7)
    • [7].山东省不同地区棉花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J]. 棉花学报 2018(05)
    • [8].5种兰科药用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多样性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04)
    • [9].东北膜荚黄芪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活性代谢物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 2017(12)
    • [10].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J]. 广西植物 2016(07)
    • [11].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动态分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8)
    • [12].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1(04)
    • [13].不同地区油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4)
    • [14].产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玄参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0)
    • [15].宁前胡内生真菌的培养分离与鉴定[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4)
    • [16].动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7(02)
    • [1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内生真菌产芦丁条件优化的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14(10)
    • [18].禾草内生真菌作为生防因子的潜力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6)
    • [19].内生真菌对羽茅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17)
    • [20].不同陕西生境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 [21].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樟子松苗木生长及抗立枯病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 2016(05)
    • [22].抗嗜水气单胞菌大黄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和初步应用[J]. 饲料研究 2015(06)
    • [23].陕西宜君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5)
    • [24].禾草–内生真菌共生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 2019(05)
    • [25].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J]. 菌物学报 2019(10)
    • [26].不同化学型和季节变化对茅苍术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24)
    • [27].禾草内生真菌对其它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5(06)
    • [28].产黄芩苷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06)
    • [29].一株木榄内生真菌菌株的分类鉴定及其对铁皮石斛生长和多糖积累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20(02)
    • [30].棉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J]. 中国棉花 2019(01)

    标签:;  ;  ;  ;  

    鄂尔多斯高原甘草中产甘草酸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发酵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