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赤水河地区位于黔北山区,处于中国主流文化圈的边缘地带,但又是多种文化融合共生的一片土地,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属性,建筑文化便是其中的构成体。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是组成我国传统乡土建筑博大体系的一部分,有民居、会馆、祠堂、寺庙、作坊、盐号等类型。其建筑形式各异、结构独特,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是赤水河古镇的具有代表性的,保留较完好的重点乡土建筑。笔者以现存乡土建筑调查为依据,以乡土建筑分析为主线,来探讨其地域性特征。论文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对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进行了概括性描述。自然条件从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地方建筑材料三方面进行阐述;人文背景从赤水河地区发展沿革、乡土建筑类型、乡土建筑文化解析三方面进行说明。第二个层面对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进行分类,然后就其选址、布局、平面、立面、空间、结构、构造、美学等方面分析研究,并总结出相应的特征。第三个层面是探讨当前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的保护和活用,介绍了乡土建筑的现状,指出了现存乡土建筑的问题并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的保护和活用提出了进一步设想。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1.1.1 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的文化多样性1.1.2 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的建筑学价值1.2 研究内容1.3 研究方法1.4 国内研究现状1.5 论文内容框架第2章 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的自然、人文背景2.1 自然条件2.1.1 地形条件2.1.2 气候条件2.1.3 地方建筑材料2.2 人文背景2.2.1 行政建置沿革2.2.2 盐运文化和酒文化的兴起2.2.3 红色文化的渲染2.2.4 赤水河流域乡土建筑的文化解析2.2.5 赤水河流域的地方文化和人文活动小结第3章 赤水河古镇场镇分析3.1 赤水河场镇形成和选址3.1.1 赤水河场镇的形成3.1.2 赤水河场镇的选址3.2 赤水河场镇的布局小结第4章 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分析4.1 赤水河乡土建筑分类4.1.1 按照建筑主要功能分类4.1.2 按照建筑空间特征分类4.1.3 按照建筑年代分类4.2 赤水河乡土建筑与周边地区乡土建筑的共性与差异4.2.1 处于川盐古道文化线路上的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4.2.2 赤水河古镇场镇形态与周边地区的共性与差异4.2.3 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与周边地区的共性4.2.4 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与周边地区的差异4.3 赤水河乡土建筑的选址4.3.1 建筑选址原则4.3.2 总平面4.4 平面4.4.1 对称形4.4.2 自由布局形4.5 立面4.5.1 传统对称式4.5.2 传统自由式4.5.3 近代建筑式4.6 空间4.6.1 堂屋空间4.6.2 起居空间4.6.3 商业空间4.6.4 庭院空间4.6.5 檐廊挑廊空间4.6.6 局部空间4.7 结构4.7.1 主体承重结构构筑方式4.7.2 围护结构构筑方式4.7.3 屋顶构筑方式4.7.4 挑檐檐廊构筑方式4.8 构造4.8.1 门4.8.2 窗4.8.3 栏杆4.8.4 楼面与地面4.9 艺术特征4.9.1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4.9.2 建筑形体4.9.3 建筑装饰4.9.4 建筑色彩小结第5章 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活用5.1 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现状5.2 现存乡土建筑的一些问题5.2.1 建筑风格不统一5.2.2 乱改乱建5.2.3 基础设施不完善5.2.4 建筑材料保护或更新不当5.2.5 古建保护意识淡薄5.2.6 有关部门重视不够5.3 赤水河古镇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活用5.3.1 建筑的保护特点5.3.2 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的活用方法小结第6章 结语6.1 气候适应性6.2 地形适应性6.3 赤水河古镇重点乡土建筑分析6.4 保护与活用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赤水河古镇论文; 重点乡土建筑论文; 地域性论文; 保护论文; 活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