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娟
(四川省梓潼中学校梓潼622150)
一个学生在给教师的小纸条里写道:“老师,请您上课不要讲那么快,我题目都没有看清楚您就讲了一半了。”这既反映了教师的讲课速度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的问题,也反映了部分学生专注程度、理解能力薄弱的问题。类似的,我经常听到学生说:“上课听得明白,下课后作业却做不出来。”这里,有“真明白”和“假明白”的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都与数学思维障碍有关。肯定的说,学习数学只有突破思维方才会有长进。
一、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校数学组教师抽取了300名本校高中生做“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并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座谈会的内容及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报告”。根据报告,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因。
1、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在对“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数学太难,太抽象”的学生占31%,选择“数学作业不能独立思考完成的”的学生占33%,选择“数学课上有种无形的压抑感”的学生占8%,选择“不感兴趣”的学生占28%。可见,缺乏兴趣是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
(2)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全身心投入,而高中数学抽象程度进一步加深,更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部分学生遇到难题就绕开,不理解的问题不去弄明白,思维肤浅就在所难免了。
(3)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要求呈降低趋势。学生对自己“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要求”,选择“名列前茅”的占79。18%,选择“中等水平”的占17。45%;而对自己“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要求”,选择“名列前茅”的占45。46%,选择“中等水平”的占47。05%。这说明,许多学生考上高中后想喘一口气,放松一下。高一学生在回答“你对数学学习的感觉”时,有52%选择了“感到困难”。部分高一学生选择了降低要求的方法,认为自己目前的数学学习状态“良好”的仅占24。06%,认为“一般”的占57。44%,认为“较差”的占18。5%。学生降低对自身的数学学习要求,影响了学习效果,使得自身数学思维发展的速度无法跟上课程进度。
2、数学基础不牢固
随着高中大规模扩招,有些地方用“扫地”的方式来收生——这不是坏事情,但无疑给高中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有农村学校教师感叹:“我们学校一到数学试,交空白卷的占了三分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进考场就睡觉,等到时间快到时,在监考教师的催促下才胡乱涂一下选择题交卷完事。”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而在一些重点学校,也有个案。一位重点中学的教师说:“我校实验班的学生都有一进考场就睡觉的。”
诚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比如知识贬值,价值多元,学生的家庭变故等,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不牢固。不少学生认为“对所需的初中知识感到略能运用,但还有些困难”。学生中,感到需要补充初中知识点的占20。53%,对初中知识能运用自如的则不到30%。
3、不正确的思维习惯的影响
(1)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不能根据新情况做出灵活应对,这阻碍了更合理的、有效的思维的出现,甚至造成了歪曲认识。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有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条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按固定模式学习和思考,缺乏类比、联想、迁移等思维习惯,是造成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2)离散性思维的消极作用。部分学生思维不连贯,呈孤立、间断状态,想到一点,忘了另一点,不能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不能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导致了思维障碍的产生。
(3)思维惰性的消极作用。勤奋出天才,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一些问题(难题)的认识,需要人们静下来慢慢思考、慢慢消化。
4、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式的影响
(1)只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授课。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其理解教材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不同,如果教师只按一种思维方式授课,就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2)不按规律办事。教学是一种活动,包含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交流、情感沟通和积极思维等过程,其中思维是核心。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让学生参与活动,凡事自己包办。如,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某教师自己讲概念,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只是听众。久而久之,学生既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不会提出问题,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慢慢消失。
(3)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思想。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但它不是唯一的载体。有些教师把教材当“圣经”,认为教材是绝对完整、不容改动的。所以,在教学中他们一课接一课、一章接一章地宣讲教材,结果学生味同嚼蜡、兴趣索然,成绩可想而知。
二、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对策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理想教育、军训、运动会、体育课程等,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途径。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支持并引导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因为数学学习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当然,数学本身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如,对概念的理解、对难题的解答,就需要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去揣摩、去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帮助学生,并适时给予肯定,激发兴趣,树立信心。简言之,我们既要提供智力支持,也要提供心灵支撑。
2、处理好初、高中衔接教学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需要教师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概率与统计等。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为原则,编制适量习题,设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台阶,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传授新课时,教师应把握学情,知学生所知、想学生所想,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遗忘进行知识再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旧知识,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知识遗忘造成思维障碍。
3、针对学生不正确的思维习惯采取的措施
(1)试错、暴露思维缺陷是消除思维定式的重要途径。建议教师在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的地方设置问题,在学生犯错之后,剖析错误的原因,并纠正错误,这是消除思维定式的有效方法。
(2)重视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深度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其本身复杂、抽象,宜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进行,让学生一层一层地深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每一层次表达的意思,随后分析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概念体系。
(3)开展问题教学,创造知识理解。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问题教学,都有一个“如何让学生明白”的问题。实际上,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创造知识,而是创造知识理解。而这个理解,首先是教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是站在学生角度对知识的理解,再次是帮助无法理解的学生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而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又是完成这一基本任务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我们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去深入研究所任教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