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马一浮诗学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高迎刚
导师: 马龙潜
关键词: 马一浮,诗学,现代新儒家,六艺之学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初叶以来逐渐形成的“现代新儒学”思潮,与我国自宋代以来逐渐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宋明“新儒学”之间,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差异。因而,所谓“现代新儒学”,决非是我国传统儒学思想的现代翻版,而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现代学术流派。从这一流派所涉及的文化内容看,它并非只是一个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流派,在其代表学者的相关论述中也包含了大量现实而深刻的诗学思想。与其在社会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一样,“现代新儒学”关于文学艺术问题的某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文艺学体系来说,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者之一,马一浮先生的诗学主张在该派学者关于文学艺术的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学术地位和理论价值。与整个现代新儒家诗学研究的现实境遇一样,学术界迄今对马氏诗学思想的评论还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马氏诗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思想条件以及逻辑线索的梳理,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其诗学观念、诗学理论、及其诗歌评论、诗歌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概括其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其诗学思想的主要特征,阐明其诗学思想对于我国当代文艺学美学研究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全文由七个部分构成,除绪论和结语外,包括对马一浮诗学思想进行具体论述的五个章节。 论文的绪论部分作为全文的开篇,试图把握马一浮诗学思想在整个现代新儒家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这一部分首先讨论了马一浮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定位问题,通过对几种相关代表性观点的辨析,认为马一浮先生的新儒学思想提供的是一种从中国传统学术资源出发,开出儒学现代复兴之路的可能,这也正是马氏新儒学思想不同于其他“现代新儒家”学者的独到之处。如果仅仅由于马一浮先生治学理路的特殊性而否认其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归属,也就等于否认了他所代表的学术取向,从而也就否认了现代儒学发展的某种可能。通过对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其他领军人物哲学思想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现代新儒学”思潮在当代的发展趋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现代新儒学视野中的马一浮诗学思想
一、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定位
二、马一浮与“现代新儒学”的思想危机
三、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儒学本位与现代特征
第一章: 马一浮的学术生涯
一、初治考据,属意科举
二、游学异域,专攻西学
三、古寺陋巷,转治佛典
四、深探义海,归于六经
五、弦歌不辍,相伴终生
第二章: 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影响马一浮“诗学”研究的几种哲学观念
二、马一浮的“六艺”观及其对马氏“诗学”思想的影响
三、佛学、西学对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马一浮的诗学观念与诗学理论
一、马一浮“诗学”思想的义理根基与内在逻辑
二、马一浮论诗歌的本体和功用
三、马一浮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四、马一浮论诗歌的创作和接受
第四章: 马一浮的诗歌评论
一、马一浮品评诗歌之标准
二、马一浮品评诗歌之层次与方法
三、马一浮论诗之“四元”说及其诗歌史观
四、马一浮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价
第五章: 马一浮的诗歌创作
一、马一浮诗词作品的辑录情况
二、马一浮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三、马一浮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四、前人对马一浮诗歌创作的评价
结语: 马一浮诗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当代“诗学”研究的现实境遇分析
二、马一浮“诗学”思想对中国当代“诗学”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 许龙.福建师范大学2004
- [2].《诗广传》诗学思想研究[D]. 袁愈宗.山东师范大学2006
- [3].王湘绮诗学思想研究[D]. 朱洪举.华东师范大学2007
- [4].现代性视域中的吴宓诗学思想研究[D]. 孙媛.山东大学2009
- [5].徐祯卿诗学思想研究[D]. 崔秀霞.北京语言大学2008
- [6].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 徐桂秋.辽宁大学2011
- [7].民国时期唐诗学研究[D]. 赵耀锋.西北大学2014
- [8].李梦阳与明代诗坛研究[D]. 刘坡.上海师范大学2012
- [9].李重华诗学研究[D]. 王松涛.复旦大学2009
- [10].清初河南诗歌研究[D]. 黄治国.浙江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马一浮儒佛会通思想研究[D]. 李永亮.山东大学2012
- [2].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D]. 侯敏.苏州大学2002
- [3].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 柴文华.黑龙江大学2003
- [4].杜甫与宋代文化[D]. 梁桂芳.山东大学2005
- [5].苏曼殊文学论[D]. 黄轶.山东大学2005
- [6].中国诗法论[D]. 段宗社.四川大学2005
- [7].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 李道湘.南开大学1994
- [8].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 屈勇.山东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