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网膜论文-张帆,张娇,李函容,严肖啸,赵江月

眼视网膜论文-张帆,张娇,李函容,严肖啸,赵江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眼视网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粒体融合蛋白2,视网膜发育,线粒体,增殖

眼视网膜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张娇,李函容,严肖啸,赵江月[1](2019)在《表面外胚层敲除Mfn2基因对小鼠眼视网膜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表面外胚层条件性敲除线粒体融合蛋白2 (Mfn2)基因对小鼠视网膜发育的影响。方法将选择携带Le-Cre+/-;Mfn2fl/fl基因的雄鼠与Mfn2fl/fl的雌鼠交配,将子代中Le-Cre+/-;Mfn2fl/fl (Mfn2 CKO)和Mfn2fl/fl (Mfn2 WT)的小鼠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大体解剖、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观察Mfn2 CKO鼠与Mfn2 WT鼠视网膜形态发育的差异。结果在胚胎期发育过程中,Mfn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视网膜各层厚度不均,视网膜细胞增殖数较对照组减少,细胞凋亡增加。Mfn2基因在视网膜中主要位于光感受器外节细胞层。结论 Mfn2基因影响小鼠视网膜形态发育,并与视网膜细胞的增殖凋亡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早荷[2](2019)在《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观察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指在全层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快速发展和眼内填充硅油的广泛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成为治疗RRD的手术方式之一。然而,部分患者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下仍有积液存在,不利于硅油的早期取出,甚至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本研究对64例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不同特点及病因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便硅油及时安全地取出,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目的观察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根据不同特点及病因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一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515例(515眼)RRD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间行裂隙灯联合前置镜、全视网膜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将发生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64例(64眼)纳入研究。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等眼科检查。结合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分析视网膜下积液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根据积液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组19例(19眼)行随访观察,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45例(45眼)行积液周围激光光凝筑坝。所有患者于硅油填充术后3~6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其中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根据术中情况行玻璃体手术局部视网膜再复位、光凝联合空气填充术5例。分别于硅油取出术后2周、1、2、3个月随诊时行常规检查,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1、视网膜下积液的特点:视网膜下积液多发生在下方周边部,范围局限且相对稳定。其中25例(39.1%)位于颞下象限,19例(29.7%)位于鼻下象限,1例(1.5%)位于颞上象限;19例(29.7%)局限在黄斑区及附近。2、视网膜下积液的成因:(1)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1例(32.8%)视网膜前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其中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裂孔4例。(2)视网膜裂孔:9例(14.1%)视网膜积液区有明确裂孔(含4例牵拉性裂孔),大小均小于1PD,其中原裂孔闭合不全3例,新裂孔形成6例。(3)FFA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壁荧光渗漏43例(67.2%)。(4)其他:未发现明确裂孔及PVR的患者38例(59.4%),其中包括所有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3、视网膜复位情况: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组(19例)随访期间积液部分吸收或范围稳定无进展,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视网膜均平伏。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45例)连续行激光光凝筑坝1~4次,末次激光后积液完全吸收6例,积液部分吸收或范围稳定无进展39例;该组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视网膜平伏44例,1例行硅油取出联合玻璃体手术者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97.8%。4、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组初始BCVA为(0.89±0.56)㏒MAR,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BCVA为(0.75±0.49)㏒MA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1,P<0.05)。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初始BCVA为(0.55±0.36)㏒MAR,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BCVA为(0.51±0.36)㏒MAR,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7,P>0.05)。结论1、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范围局限且相对稳定,多发生在下方周边部;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亦可发生在黄斑区,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不影响硅油的取出,但临床上应予重视和预防。2、硅油眼发生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裂孔和PVR。血管渗漏可能参与了视网膜下积液的形成。3、激光光凝筑坝的方式能够稳定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的范围,有利于硅油及时安全地取出,是患者更易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彭胤君[3](2019)在《单侧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行对侧眼眼底检查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于罹患单侧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对侧眼眼底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收的60例单侧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者,进行双眼眼底检查,观察对侧眼异常改变情况。60例患者中,35例患者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25例患者采取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并分别于3个月后复诊。结果:共收集60例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者,其中52例健/对侧发现病理性改变,占86.67%;治疗3个月后,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35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而采取药物治疗的25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多数对侧眼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查屹,黄伟,郑穗联,蔡剑秋[4](2019)在《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眼视网膜结构变化的OCT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眼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并与正常成人比较,以期获得PACS眼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女性PACS患者34例(34只眼)作为PACS组,选取同期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 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测量获得PPRT图及快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扫描模式获得cpRNFL厚度。结果两组眼轴、中央前房深度、PPRT及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黄斑中心凹区和黄斑外周区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等效球镜、眼压、平均cpRNFL厚度及视盘周围8个区域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CS组较正常对照组PPRT变薄,而两组cpRNFL厚度比较无差异,提示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可能是一种评估PACS眼早期PPRT变化的有用工具。(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薛明花[5](2019)在《探析白血病抑制因子对小鼠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眼部缺血-再灌注会导致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及代谢活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导致视网膜神经组织损伤,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损失。视网膜组织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多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缺血性的视神经病变、青光眼等。临床治疗RIR损伤主要是以恢复视网膜血液再灌注为主,大量研究证实及早恢复视网膜血液供给状况可明显改善病情[1]。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研究专家注意到一段时间的缺血状况并未给视网膜功能造成损伤,而再灌注后,出现了功能性障(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02期)

李博,王星,尹曦敏,邹云春[6](2019)在《弱视眼视网膜改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对弱视病理学改变的认识逐步细化到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但其众多神经机制和细微结构变化仍不明确。随着科技进步,学者们已证实弱视的发生发展与视觉系统的发育紧密联系,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和视皮层的异常改变都会导致弱视的产生。本文将从黄斑、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复合体、脉络膜的形态学改变及视网膜上物质含量的变化对弱视眼视网膜的相关改变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立健,荣亮[7](2018)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测验眼底检测,并对存在视网膜干裂性孔或病变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视网膜退行性病变17眼、视网膜裂孔9眼、眼底出血5眼,视网膜病变发生范围主要在颞侧上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1例患者进行激光预防治疗后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出血现象。结论对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采取对应预防激光治疗可以减少和预防视网膜发生脱离,保证患者眼部健康。(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1期)

吴林立[8](2018)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对侧眼检查后,发现对侧眼视网膜出现病变后给予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共85例,对其对侧眼进行眼底检查,针对发现病变者及时进行激光治疗。结果经检查发现,26例(30.59%)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退行性病变,14例(16.47%)对侧眼发生视网膜裂孔,4例(4.71%)对侧眼发生眼底出血。对40眼进行了激光治疗,术后复查未见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针对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对其对侧眼进行及时的眼底检查,发现病变可通过激光治疗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57期)

张鹏程,严宏,董茜[9](2018)在《玻璃体积血对兔眼视网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兔眼玻璃体积血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为玻璃体积血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右眼均为实验眼,自体全血0.2 m L玻璃体内注射构建玻璃体积血模型,左眼为空白对照眼。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造模后3 d、7 d、14 d及30 d选取一组常规检查后记录ERG的变化,随后处死动物立即摘取眼球制备标本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实验性玻璃体积血3 d后常规ERG波形消失,造模后7 d逐渐出现。强闪光源刺激下,造模后3 d实验眼ERG的b波振幅与a波振幅与对照眼相比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a波振幅在造模后30 d明显恢复,与对照眼无明显差异(P>0.05),较造模后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波振幅在造模后7 d时开始回升,与对照眼无明显差异(P>0.05),较造模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及30 d接近正常。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眼造模后3 d无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发生,造模后7 d部分性PVD占1/8,完全性PVD占1/8,造模后14 d部分性PVD占2/8,完全性PVD占5/8,造模后30 d部分性PVD占1/8,完全性PVD占7/8;对照眼各阶段未见PVD发生。结论玻璃体积血后约1周可轻度可逆地影响视网膜功能并加速导致PVD形成,为实验及临床判断玻璃体积血后视网膜功能变化和临床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时间窗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张敏[10](2018)在《相对健康眼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渗漏的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观察相对健康眼视网膜周边部的血管渗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期提高对视网膜周边部的认知水平。方法:筛选出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相对健康眼受检者46例50眼,应用英国产Optos 200Tx共焦扫描激光眼底血管造影系统在造影的中期和晚期采集视网膜周边部的眼底图像,重点观察血管渗漏情况。结果:相对健康眼视网膜周边部的血管渗漏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率逐渐降低,≤45岁和>45岁两组患眼存在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渗漏的眼数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5.614,P=0.018);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出现率逐渐增高,近视及正视两组相对健康眼存在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渗漏的眼数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6.487,P=0.016);两个性别组相对健康眼存在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渗漏的眼数比较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0.016,P=0.595)。结论:在无明确眼部病史和病变表现的相对健康眼中,可以存在视网膜周边部的血管渗漏,年龄越小、近视程度越重,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而与性别无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眼视网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指在全层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快速发展和眼内填充硅油的广泛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成为治疗RRD的手术方式之一。然而,部分患者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下仍有积液存在,不利于硅油的早期取出,甚至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本研究对64例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不同特点及病因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便硅油及时安全地取出,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目的观察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根据不同特点及病因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一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515例(515眼)RRD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间行裂隙灯联合前置镜、全视网膜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将发生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64例(64眼)纳入研究。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等眼科检查。结合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分析视网膜下积液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根据积液位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组19例(19眼)行随访观察,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45例(45眼)行积液周围激光光凝筑坝。所有患者于硅油填充术后3~6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其中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根据术中情况行玻璃体手术局部视网膜再复位、光凝联合空气填充术5例。分别于硅油取出术后2周、1、2、3个月随诊时行常规检查,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1、视网膜下积液的特点:视网膜下积液多发生在下方周边部,范围局限且相对稳定。其中25例(39.1%)位于颞下象限,19例(29.7%)位于鼻下象限,1例(1.5%)位于颞上象限;19例(29.7%)局限在黄斑区及附近。2、视网膜下积液的成因:(1)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21例(32.8%)视网膜前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其中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裂孔4例。(2)视网膜裂孔:9例(14.1%)视网膜积液区有明确裂孔(含4例牵拉性裂孔),大小均小于1PD,其中原裂孔闭合不全3例,新裂孔形成6例。(3)FFA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壁荧光渗漏43例(67.2%)。(4)其他:未发现明确裂孔及PVR的患者38例(59.4%),其中包括所有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3、视网膜复位情况: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组(19例)随访期间积液部分吸收或范围稳定无进展,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视网膜均平伏。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45例)连续行激光光凝筑坝1~4次,末次激光后积液完全吸收6例,积液部分吸收或范围稳定无进展39例;该组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视网膜平伏44例,1例行硅油取出联合玻璃体手术者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97.8%。4、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组初始BCVA为(0.89±0.56)㏒MAR,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BCVA为(0.75±0.49)㏒MA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1,P<0.05)。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组初始BCVA为(0.55±0.36)㏒MAR,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BCVA为(0.51±0.36)㏒MAR,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7,P>0.05)。结论1、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范围局限且相对稳定,多发生在下方周边部;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亦可发生在黄斑区,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不影响硅油的取出,但临床上应予重视和预防。2、硅油眼发生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裂孔和PVR。血管渗漏可能参与了视网膜下积液的形成。3、激光光凝筑坝的方式能够稳定周边部视网膜下积液的范围,有利于硅油及时安全地取出,是患者更易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眼视网膜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帆,张娇,李函容,严肖啸,赵江月.表面外胚层敲除Mfn2基因对小鼠眼视网膜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孙早荷.硅油眼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观察及处理[D].郑州大学.2019

[3].彭胤君.单侧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行对侧眼眼底检查的作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查屹,黄伟,郑穗联,蔡剑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眼视网膜结构变化的OCT检测研究[J].浙江医学.2019

[5].薛明花.探析白血病抑制因子对小鼠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6].李博,王星,尹曦敏,邹云春.弱视眼视网膜改变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9

[7].刘立健,荣亮.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8].吴林立.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视网膜病变及激光治疗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9].张鹏程,严宏,董茜.玻璃体积血对兔眼视网膜影响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8

[10].张敏.相对健康眼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渗漏的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

标签:;  ;  ;  ;  

眼视网膜论文-张帆,张娇,李函容,严肖啸,赵江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