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前瞻性研究,总结斑秃的诱发因素、家族史、伴发疾病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了解影响斑秃病情、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斑秃的中医证型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斑秃患者197例,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综合分析,将斑秃患者辩证分为5个证型组,即血热生风组、肝郁血瘀证组、肝肾不足证组、气血两虚证组、脾肾两虚证组。其中血热生风证组8例、肝郁血瘀证组13例,肝肾不足证组94例,气血两虚证组44例,脾肾两虚证组33例。分析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斑秃患者合并甲病变情况,分析儿童斑秃及各类型斑秃的发病规律,以了解影响斑秃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斑秃患者中医辨证以肝肾不足证所占比例最大(47.7%),其后依次为气血两虚证(22.3%)、脾肾两虚证(15.7%),肝郁血瘀证(6.1%)和血热生风证(4%)。33例脾肾两虚证的斑秃患者中,斑片型14例,重症斑秃8例,普秃7例,全秃及蛇形斑秃各1例;其中25例(25/33,76%)处于恢复期;有18例属于复发患者(18/33,54.5%);有家族史者2例;治疗有效率为59.1%;其甲病变为9例(9/70,12.9%)分别为普秃6例,重症斑秃2例,全秃1例;儿童斑秃30例中脾肾两虚证6例,占20%;在63例难治性斑秃中,脾肾两虚证17例,占27%。2.斑秃合并甲病变的患者共70例,占35.5%。常见于全秃(75.0%)、普秃(64.0%)、重症斑秃(59.2%),其病变以甲纵嵴、甲凹点及糙甲为主;其证型分布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儿童斑秃共30例,占15.2%。男女之比为1.14:1;集中分布在6-14岁;病程1个月-14年不等;复发率为40%;甲病变率为63.3%。其中斑片型14例(46.7%),普秃7例(23.3%),重症斑秃5例(16.7%),蛇形斑秃3例(10%),全秃1例(3.3%)。肝肾不足证12例(40%),气血两虚证9例(30%),脾肾两虚证6例(20%)血热生风证2例(6.7%),肝郁血瘀证1例(3.3%),其证型分布比例与整体基本相似。4.难治性斑秃包括全秃、普秃、蛇形斑秃、重症斑秃。本研究中难治性斑秃共63例占32%,将近1/3,其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重症斑秃>普秃>蛇形斑秃>全秃。其证型分布为肝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均是23例(各占36.5%),脾肾两虚证17例(27%)。63例难治性斑秃中,复发者36例占57.1%;家族史阳性者6例占9.5%;甲病变率为64.1%;预后方面,无效8例,有效11例,显效14例,痊愈19例,有效率为52.4%(33/63)。5.197例患者的基础病史中,患过敏性鼻炎者40例(20.3%),白癜风7例(3.6%),高血压5例(2.5%),肝炎4例(2%),荨麻疹3例(1.5%),哮喘、糖尿病、甲状腺炎各2例(1%)。家族遗传病史中,亲属患有高血压者46例(23.4%);患过敏性鼻炎15例(7.6%);患糖尿病15例(7.6%);患哮喘3例(1.5%)。诱发因素中,有精神创伤史7例(3.6%),手术史1例(0.5%),自觉压力大67例(34%),焦虑47例(23.9%),劳累47例(23.9%),睡眠不好104例(52.8%),产后发病5例(2.5%),外感使用抗生素2月后发病3例(1.5%)。睡眠不好所占比例超过1/2,与杨建等的结论相符,可见睡眠对斑秃发病有直接影响;而压力大、焦虑、劳累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但远比杨氏的78.2%低。结论1.斑秃病人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和脾肾两虚证居多。脾肾两虚证常见于斑片型、重症斑秃和普秃,且更易复发,更难治愈,其甲病变率及家族史不显。2.对伴甲病变的斑秃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发现以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最常见,提示斑秃患者合并甲病变的发生机制可能主要与此相关。我们认为斑秃患者一旦出现甲损害可能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指征。3.儿童斑秃的突出表现之一是甲病变率远远高于总体水平。预后方面,2-5岁者,治疗有效率为50%;6-10岁者有效率为70%;11~14岁者有效率为75%;由此看出随着年龄的降低,有效率逐渐下降,且均低于总体有效率(75.5%),其治疗难度较大。4.难治性斑秃的复发率、家族史阳性率、甲病变率均高于总体水平,治疗有效率则远低于总体水平。5.共57例伴发免疫性疾病,也从侧面证实了斑秃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6.睡眠差、压力大、焦虑、劳累等是诱发斑秃的常见心理及精神因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斑秃患者采取血微量元素测定的意义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7)
- [2].斑秃患者生活方式的横断面调查[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8(01)
- [3].斑秃患者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心理状况比较[J]. 预防医学 2017(05)
- [4].斑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7(05)
- [5].皮肤镜在斑秃诊疗中的应用及表现[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5)
- [6].132例斑秃患者抗核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9)
- [7].574例斑秃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01)
- [8].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J]. 湖北中医杂志 2015(02)
- [9].斑秃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初步研究[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4)
- [10].斑秃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测定及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02)
- [11].斑秃患者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06)
- [12].斑秃患者136例睡眠质量评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3)
- [13].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08)
- [14].斑秃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及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J]. 四川医学 2009(01)
- [15].斑秃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研究[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9(03)
- [16].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05)
- [17].斑秃患者疗效与临床和病理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6)
- [18].斑秃患者107例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 2011(02)
- [19].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4)
- [20].口服斑秃丸对斑秃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05)
- [21].斑秃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微量元素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J]. 江西医药 2018(06)
- [22].斑秃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探讨[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04)
- [23].斑秃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和心理评估研究及关系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2)
- [24].斑秃患者对27种植物精油适应性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02)
- [25].复方甘草酸苷片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用对斑秃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改善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 2020(03)
- [26].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斑秃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6)
- [27].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检测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01)
- [28].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中国药房 2015(29)
- [29].斑秃患者189例的疗效与临床和病理的相关关系[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7)
- [30].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