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长激光输出论文-王磊,聂劲松

双波长激光输出论文-王磊,聂劲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波长激光输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固态激光,激光干扰,双波长复合输出,谐振

双波长激光输出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聂劲松[1](2017)在《1.06μm、0.53μm全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阶段光电对抗单波长激光干扰的局限性,提出了干扰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方案,为军用光电对抗设备的通用化和小型化提供了有效思路。利用稳态和速率方程理论分别建立了连续和脉冲激光复合输出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究了倍频晶体长度和腔镜基频透射率对复合激光输出功率成分的影响。在连续输出状态下,存在最佳基频透射率使基频输出功率最高;对于两种输出状态,都存在最佳倍频晶体长度使倍频输出功率最高。通过实验验证了连续和脉冲输出状态下复合激光输出功率成分随腔镜基频透过率的变化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了重复频率对复合激光输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王磊,聂劲松,王景楠,胡瑜泽,金齐耀[2](2016)在《全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腔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Nd∶YAG激光器输出的基频1064 nm激光和倍频532 nm激光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某些需要同时干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电设备的军事领域,基于1064 nm和532 nm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的去识别干扰技术将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针对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技术,提出了半导体泵浦双Nd∶YAG晶体,双声光调Q和KTP内腔倍频的激光谐振腔配置方案,以实现复合激光高功率高重频稳定输出;利用稳态方程理论,建立了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模型,研究了谐振腔参数对复合激光输出配比和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倍频晶体最佳长度和腔镜最佳基频光透射率,论证了谐振腔参数调节优化复合激光输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6年11期)

李浩鸣,成舸,杨彦青[3](2011)在《我国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获重大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长沙6月16日讯(李浩鸣 成舸 通讯员杨彦青)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高校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从事光电子、激光、信息、计算机应用等技术领域的多位院士、专家在长沙考察、鉴定了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的“千瓦级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试验系统”。(本文来源于《科学时报》期刊2011-06-17)

张翼飞,杨辉,王孝通[4](2011)在《弹载双波长输出激光高度计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雷达高度表的巡航导弹地形匹配导航系统易受电子干扰影响而失效。针对该问题,提出应用红外/蓝绿双波长输出的激光高度计代替雷达高度表进行地形探测的方案,该方案还可解决巡航导弹在跨海攻击时无法制导的难题。根据激光测高和测深方程及探测器输出信噪比计算公式,采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高度计性能进行了评价。仿真结果表明,红外和蓝绿激光的峰值功率分别达到50kW和450kW左右时,可基本满足测高和测深的要求,并确定了激光高度计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光束发散角等参数值。(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1年06期)

宋晓峰,邵春雷,郭劲,杨贵龙,李殿军[5](2011)在《高功率TEA CO_2激光器两波长激光切换输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EA CO2激光器通常采用的平-凹光学稳定腔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波长选支方法——输出窗口镀膜选支方法。利用一台高平均功率TEA CO2激光器进行了选支实验研究,结合现有光学镀膜技术,得到了中心波长为9.3μm的激光单谱线输出,其单脉冲能量及平均功率与激光器原中心波长10.6μm单谱线输出的相应参数基本相当。研究发现,以相同单脉冲能量激光照射热敏纸时,中心波长9.3μm激光光斑与中心波长10.6μm的明显不同。同时,还设计出两波长窗口密闭免调切换装置,在一台激光器上实现了10.6,9.3μm两个中心波长激光同等功率水平的免调切换输出,切换位置误差小于5,″密封性能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1年02期)

于浩海,张怀金,王正平,王继扬,张行愚[6](2010)在《基于石榴石结构激光晶体的双波长激光输出》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波段激光由于其长波长、低光子能量等特点已经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成为当今激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0年03期)

涂朝阳,Alain,Brenier,朱昭捷,李坚富,王燕[7](2009)在《Yb~(3+):GdAl_3(BO_3)_4晶体的双偏振双波长激光输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盐法从KMo3O10-B2O3助熔剂中生长出尺寸为20mm的优质Yb3+:GdAl3(BO3)4双折射晶体,测试研究了晶体的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能,利用倒易法和F-L方程进行了发射截面的计算,并测试得到(本文来源于《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1-06)

王加贤,张峻诚,苏培林[8](2008)在《Nd:YVO_4复合腔激光器双波长激光输出及腔内和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个重迭的共线支腔构成的叁镜复合腔,实现LD泵浦的Nd:YVO4激光器的1 064 nm和1 342 nm双波长激光运转。根据双波长振荡阈值相等条件,数值计算了1 064 nm支腔和1 342 nm支腔的腔长、支腔的输出耦合镜透过率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两个支腔的参数,当泵浦功率13 W时,获得1 064 nm激光功率1.59 W,1 342 nm激光功率1.17 W的双波长激光输出。在满足腔内1 064 nm和1 342 nm双波长光子数密度相等的条件下,计算了腔内和频的复合腔Nd:YVO4激光器的腔参数。采用Ⅱ类临界相位匹配KTP晶体作为和频器件,当808 nm泵浦光功率为12 W时,获得340 mW的和频593 nm激光输出。(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8年12期)

魏勇,张戈,黄呈辉,黄凌雄,朱海永[9](2008)在《1319和1338nm双波长Nd:YAG脉冲激光输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计算得到的双波长激光振荡的阈值条件,激光实验中对全反镜镀制1319和1338 nm的全反膜(其反射率大于99.73%,而对1064 nm激光的反射率约为7%);输出镜采用对1064 nm强谱线95%的高透过率,而对1319和1338 nm谱线的透过率分别为34.7%,32.5%,有效抑制了强线1064 nm振荡,成功实现了1319和1338 nm Nd:YAG同时双波长激光脉冲输出。当输入能量为125 J时,1319和1338 nm脉冲双波长激光的单脉冲总输出能量为0.89 J,电-光转换效率为0.71%,斜率效率为0.89%。输出的双波长激光的中心波长分别在1318.8和1338.2 nm处,谱线宽度(FWHM)分别为0.35和0.48 nm,强度之比为36:44。(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8年01期)

从征[10](1999)在《产生15W连续波输出的短波长激光二极管列阵》一文中研究指出显示和光动力治疗之类的应用都要求在短至650nm波长有几瓦输出功率。加州光谱二极管实验公司(SDL)的研究人员最近演示了他们认为是创记录的输出功率,在单片激光列阵上输出15W(637nm波长)和6W(626nm波长)连续波功率。在光纤耦合输出功率为3W时(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1999年10期)

双波长激光输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Nd∶YAG激光器输出的基频1064 nm激光和倍频532 nm激光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某些需要同时干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电设备的军事领域,基于1064 nm和532 nm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的去识别干扰技术将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针对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技术,提出了半导体泵浦双Nd∶YAG晶体,双声光调Q和KTP内腔倍频的激光谐振腔配置方案,以实现复合激光高功率高重频稳定输出;利用稳态方程理论,建立了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模型,研究了谐振腔参数对复合激光输出配比和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倍频晶体最佳长度和腔镜最佳基频光透射率,论证了谐振腔参数调节优化复合激光输出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波长激光输出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聂劲松.1.06μm、0.53μm全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技术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

[2].王磊,聂劲松,王景楠,胡瑜泽,金齐耀.全固态激光双波长复合输出腔参数优化[J].激光与红外.2016

[3].李浩鸣,成舸,杨彦青.我国光纤激光相干合成获重大成果[N].科学时报.2011

[4].张翼飞,杨辉,王孝通.弹载双波长输出激光高度计参数设计[J].光电工程.2011

[5].宋晓峰,邵春雷,郭劲,杨贵龙,李殿军.高功率TEACO_2激光器两波长激光切换输出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

[6].于浩海,张怀金,王正平,王继扬,张行愚.基于石榴石结构激光晶体的双波长激光输出[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

[7].涂朝阳,Alain,Brenier,朱昭捷,李坚富,王燕.Yb~(3+):GdAl_3(BO_3)_4晶体的双偏振双波长激光输出[C].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8].王加贤,张峻诚,苏培林.Nd:YVO_4复合腔激光器双波长激光输出及腔内和频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

[9].魏勇,张戈,黄呈辉,黄凌雄,朱海永.1319和1338nm双波长Nd:YAG脉冲激光输出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

[10].从征.产生15W连续波输出的短波长激光二极管列阵[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

标签:;  ;  ;  ;  

双波长激光输出论文-王磊,聂劲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