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中医院普外科?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治疗腹腔结核引起的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28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小肠切除吻合术有1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有10例,肠粘连松解术有7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28例患者,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1例出现肠瘘,未出现死亡现象,其余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后出院。结论:由腹腔结核引起的肠梗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外科手术;腹腔结核;肠梗阻;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38-02
腹腔结核,涉及面较广,例如,肠、胃、肝、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等,其中,肠、腹膜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较为常见,常继发于肺结核。基于缓慢发展条件下,易导致腹腔内器官广泛粘连,进而呈现出不同程度上的肠梗阻[1]。为探究外科手术治疗腹腔结核引起的肠梗阻的疗效,本院以28例结核性肠梗阻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28例,25岁至59岁为患者年龄区间,(41.2±8.27)岁为患者平均年龄。5个月至3年为患者病程,(13.5±1.28)个月为平均病程。
1.2方法
(1)小肠切除吻合术:利用灯光,照透血管走向,应用止血钳钳夹剪断间血管远、近端,以第一道结扎线远侧为指标,使用4号丝线,实施8形缝扎,扇形切断肠系膜。切断肠管前,分离两端紧贴保留断肠管的系膜,约0~5cm,在保留肠管血运的基础上,以距边缘3~5cm处为标准,用肠钳将肠管夹闭,使用止血钳,切除肠管,将断端内容物吸除干净,采用温盐水纱布进行擦拭,在此基础上,用碘伏擦拭,达到断端肠黏膜消毒的目的。通过回肠断端开放式吻合术,先缝合2针牵引线,达到固定的效果,应用1号丝线,缝合肠管前后壁全层间断,线结可留于肠腔内,内翻肠壁,对前后壁外层,借助1号丝线,间断内翻缝合浆肌层。手术完成后,将2根引流管分别放置于腹腔低位与吻合口周围,术后,需重视抗感染与抗痨治疗,保证营养。(2)右半结肠切除术:入腹将升结肠外侧后腹膜打开,使用钝、锐结合分离法,经由右侧结肠,联合系膜,向中线推移。需注意的是,重视对十二指肠与输尿管的保护。将肝结肠韧带与右侧胃结肠韧带切断,并分离结肠肝曲与右端横结肠,将横结肠中段与回肠末端系膜切开,结扎并切断结肠右、回结肠动静脉与结肠中动静脉右侧分支。在此基础上,沿肠壁边缘分离横结肠中段系膜,约2cm,将此范围内的脂肪锤结扎并切断,但不得牵拉损伤,避免发生出血、肠管出血等症状。利用十二指肠钳,将切除段肠管夹住并切断,应用无损伤肠钳,往后切断保留端。通过同样的方法,将病变回盲部以上约10~15cm的回肠末端切断,提取右半结肠。采取开放式断端吻合术,处理回肠与横结肠,待手术结束后,间断缝合闭合回肠系膜和横结肠系膜。右侧腹膜后壁腹膜裂口较大,因此,需进行缝合,若条件需要,应覆盖固定回肠系膜。术后,将2根橡胶引流管分别放置于吻合口处与腹腔内,保证引流管处于通畅状态下。(3)肠粘连松解术:主要用于治疗腹腔粘连患者,以粘连引起肠梗阻状态为划分依据,可将其分为粘连带压迫肠管形成内疝、系膜粘连成团等。
2.结果
通过外科手术治疗,28例患者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的有3例,出现肠瘘的有1例,未出现死亡现象,其余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后出院。
3.讨论
腹腔结核病,主要包括胃、肝、腹膜、肠、脾、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较为常见的有肠、腹膜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2]。
肠梗阻,指基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属于外科急腹症,急性肠梗阻具有诊断困难的特点,病情发展迅速,易导致患者死亡。若以病因为划分依据,可将肠梗阻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行肠梗阻。若以肠壁血循环为划分依据,可将肠梗阻分为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
近年来,基于结核病病例的不断增加,促使因腹腔结核所导致的肠梗阻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目前,保守治疗在该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效果并不显著,促使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关注与重视,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本次研究以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28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例患者出现不全性肠梗阻,1例患者出现肠瘘,其余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均得以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针对由腹腔结核引起的肠梗阻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渊博,陈其亮,李伟,周祎.外科治疗腹腔结核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05:997-998.
[2]芦骏,张召辉,牛万成,张云民.手术治疗结核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5: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