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信息化推进忙碌而不乱

扬州:信息化推进忙碌而不乱

一、扬州:信息化推进忙而不乱(论文文献综述)

姚澄[1](2020)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Scratch教学实践探索》文中认为计算思维是三大科学思维之一,是当前计算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随着2017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落地,计算思维的教育正从高校转向中小学,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摆在所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做出的一次尝试,运用Scratch编程教学培养高中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围绕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scratch教学展开实践探索,主要内容包括:1.进行文献综述,阅读国内外有关计算思维、PBL教学模式、Scratch教学设计的文献,了解国内外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教育、Scratch教学的研究现状,界定本文使用计算思维的概念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计算思维的定义,还研究了支撑本次研究的其它基础理论。2.设计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Scratch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PBL模式进行Scratch教学,教学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该模式分为六个步骤: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六个步骤为主线推进项目进度;与此同时将培养计算思维和项目式教学结合在一起,把计算思维方法融入到六个步骤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3.选取高中一年级1个社团班级进行为期1学期的教学实践,实践分为三个阶段:预备阶段、基础阶段、提高阶段。预备阶段重点是讲授计算思维基础知识、Scratch基础操作等;基础阶段重点是学Scratch编程技巧和计算思维解决问题模式;提高阶段重点是在完成复杂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前后采用CTLS量表进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测量,以此检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效果;教学实践后对师生进行访谈获得学生在教学实践后思维观念的变化和教师对教学研究的专业评价。在高中进行面向计算思维培养项目式Scratch教学的实践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本研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等,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肖云峰[2](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巡视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被确定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党的巡视工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创立、发展和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组织、落实党的指示、维护党的纪律、净化党的肌体、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迈向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每轮中央巡视工作完成后,习近平同志都主持中央政治局或其常委会议听取汇报,并作重要讲话,指示部署工作。巡视工作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齐头并进,大放异彩。在实践方面,明确巡视工作定位,强化中央直接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巡视组组长库,实行“一次一授权”“三个不固定”,开展专项巡视,推行“巡查式”“点穴式”“回访式”“机动式”巡视,强调政治担当,推动巡视成果运用,顺利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做到全国“一盘棋”;在制度方面,两次修改巡视工作条例,制定相关配套规定,建立“十大协调机制”,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在理论方面,提出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视等理论成果,理论框架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工作继续深化,新党章将巡视巡察工作作为独立一条进行规定,党中央制定印发了中央巡视工作五年规划,巡视工作被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包括巡视监督在内的“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正在形成。截止2020年8月份,十九届中央巡视工作已经开展五轮,其中创造性地将巡视整改和脱贫攻坚列入巡视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巡视工作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初心、不辱使命,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自我净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前行。巡视工作永远在路上,当前虽然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但总的来看还处于创新发展、不断完善过程中,在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需完善之处。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马克思经典理论和西方关于权力监督制约思想为理论基础和借鉴,通过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发展历程、实践现状和理论发展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升,以期挖掘展现第一手的基础资料,提炼总结巡视工作理论,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发展完善路径。本文按照党内巡视工作理论基础研究-历史演化分析-当前发展述评-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路,共分六章展开研究论述。在理论基础研究部分,首先在总结分析学界对巡视制度定义基础上,突破以往片面化的描述,将党内巡视制度定义为党政机关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而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巡视机构开展巡视监督的规章制度等文件规定,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作体系及相应工作机制、工作规则的总称。并通过与构成“四个全面覆盖”的其他三种监督方式,即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厘清巡视监督的的概念,并概括出巡视工作的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等基本属性。对巡视工作理论基础和借鉴从中国古代巡视监察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历史演化分析部分,将党内巡视工作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创立阶段、建国初期曲折前进阶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恢复完善阶段进行研究,对历史脉络进行了考查梳理,总结归纳了阶段发展特征。特别对于现阶段研究尚少的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期间巡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史料挖掘,补充了诸如年度巡视工作情况等珍贵资料。总结了巡视工作在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打牢了群众关系和执政基础等历史成效。在当前发展述评部分,首先,论述了党内巡视工作适应了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辅助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时代发展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其次,对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一届党委任期之内巡视全覆盖,高效运用巡视成果,保证巡视工作取得实效。其中,特别结合2015年和2017年两次修订修改巡视工作条例情况,对巡视工作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再次,对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理论创新进行了全面归纳,具有开创性的提炼总结了巡视工作思想、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视等理论成果。在未来发展路径部分,首先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工作所取得的珍贵工作经验,即巡视工作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增强巡视工作权威,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挖掘工作潜力,要坚持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巡视监督本位,要坚持群众路线,打造公开透明形象。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当前巡视工作在发现问题、成果运用、工作网络、理论研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通过提高巡视工作质量、构建巡视监督网络、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理论研究等措施与路径改进发展巡视工作。

唐桂军[3](2020)在《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经营风险。银行作为运营风险的特定机构,面对竞争氛围浓重的大趋势,信贷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运营越来越重要。然而,受到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进程和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在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上,还处于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当中。并且我国金融创新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发展尚显缓慢,加之,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到“三期叠加”阶段,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行业经营状况产生恶化,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了沉重负担,信贷违约风险不断凸显,信贷资产质量受到较大冲击,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呈“双升”趋势。如果一旦信贷风险集中爆发,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危险。因此,结合中国新常态下的转型经济背景,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对工商银行BY支行的信贷风险的估算计量,分析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风险隐患。论述贷前调查粗放、调查人员调查能力和业务素质不高、信贷经营团队之间缺乏合作深度、信贷政策的局限、对信贷风险重要性考虑不足等问题说明贷前调查不够深入;贷中营销让路、信贷审查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改善、信贷审查审批科学性不强、贷中环节人员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使审批缺乏成效;贷后管理意识偏弱、贷后管理岗位职能不独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构建不完善等问题让贷后管理流于形式。(2)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分析了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信贷风险防范全过程不闭环、授信贷款体系不完善、信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还需提高、内控合规作用发挥不到位等影响。(3)通过对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和原因的判定分析,从区域经济环境、企业风险类别、信贷产品结构、合理利润增长、信贷管理制度、社会诚信文化等内外部多个维度展开信贷风险分析,对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并从绩效激励、科技保障、人才队伍、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为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保障,形成对县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理论指导,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基层单位,有效完善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目标。

本刊编辑部[4](2020)在《智慧广电多措并举 坚实筑牢抗疫防线——全国广电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纪实》文中认为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从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部署"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到指出"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李百艳[5](2019)在《走向现代学校治理的对话机制建设研究 ——以公办初中J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笔者亲身工作20年的JS中学为基本案例,以上海市中小学学校领导管理变革为背景,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政策依据,直面初中学校的诸多发展性矛盾和困境,聚焦学校办学实践中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转变,探索学校对话机制建设的路径及相关策略,从实践层面回应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大趋势。论文以深度参与式观察和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问卷调查、访谈、自然观察等方法,在系统梳理已有的关于对话理论、对话管理、对话机制、学校治理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重视课堂对话较多而关注学校管理对话较少、传统管理视角较多而治理视角较少、重视对话实践较多而关注对话机制建设较少等问题,以案例学校的个案研究为载体,基于案例学校的经验和问题,从实践逻辑和学理逻辑出发,全方位透视了学校管理形态演变中的对话实践和对话机制建设问题。论文根据现代治理理论、交往理性理论和对话理论,以透视学校管理中的对话实践、探寻学校治理背景下的对话机制建设、提炼治理理念下的对话决策模式、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以及课堂模式的探寻、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机制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初中学校管理变革中对话机制的建设有无可能、这些机制在学校变革实践中呈现为何种样态、学校治理理念在课程开发、教学变革及家校共育等学校实践中如何应用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探讨了学校治理过程中对话机制建设所涉及的前提、条件、思路、策略、辐射、拓展和延伸等诸多方面问题。通过梳理和总结案例学校20年办学历程中初创期的“绩效导向”、发展期的“专业导向”和转型期的“治理导向”三个阶段发展的演变,对建校以来历任校长的领导决策风格进行了归纳、提炼,对三种不同的决策模式即“领袖裁决式决策模式”、“项目统领式决策模式”和“对话决策模式”进行了特征归纳和得失分析,探讨了治理视角下对话机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可行性,提出了对话机制在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家校共育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案例学校的实践进行了学理分析。对案例学校在对话机制建设中的若干治理问题,诸如参与的程度、化解冲突的协商、在利益与权力之间的共识内涵、决策合法性的审议机制以及商谈伦理与专业道德内在唤醒等进行了案例式的呈现和理论剖析。主要研究结论,一是对话机制是学校发展和实现治理的关键内生性力量,通过对话能够形成共识和共同愿景,促进师生、家长积极参与;二是对话机制的形成受组织发展阶段和学校领导个人风格影响,一般要经历从萌芽、培育到形成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三是对话机制形成的生态氛围和治理效应有助于学校系统优化。论文的主要特点,一是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突出学校变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实践导向对对话管理性质及特征的影响,展示了对话机制建设的过程性和情境性;二是从理论与实践相融通的角度,分析了学校管理的对话层面、决策类型及实践应用,拓展了治理理论和对话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辐射空间;三是从历史与未来相贯通的角度,总结和提炼了绩效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成果与问题,重建治理理念下的对话管理实践和对话机制理论,不仅超越而且包容了历史上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合理之处,开辟了现代学校治理的新理论和新境界。

范雨竹[6](2019)在《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人类诞生起,声音就承载着传递信息、交流沟通、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功能。随着声音复制技术的诞生,声音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变得可复制、可存储、可远距离大范围传播。有声出版物产生后,突破了传统的口耳相传,阅读也不再仅有视觉阅读的单一形式,人与声音符号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创了有声出版物发展的新形式。本文旨在剖析我国有声出版物的演变过程,分析作为知识传播的有声出版物的发展特征及其在演变过程中对人与社会产生的影响,揭示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动因及逻辑,探究我国有声出版物未来发展新路径。本文按照“载体技术→出版主体→功能迭新→演变动因→发展逻辑→理性探究”的框架,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论述我国有声出版物的演变:首先,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顺序,即机械技术时期、模拟技术时期和数字技术时期,剖析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出版主体及有声出版物教育功能的演变过程,对我国有声出版物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究与归纳、总结和比较,呈现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历史图景与规律特征。其次,结合教育技术学和媒介环境学相关理论,依照“技术——环境——影响”的动态关系逻辑思路,分析有声出版物演变过程中技术、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缘由。在教育技术视角下,从人的多维感知入手,探究我国有声出版物未来发展的新路径。全文共分为六章。前三章为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过程探究;第四章为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动因;第五章为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传播视角分析;第六章建构我国有声出版物未来发展的新路径。第一章我国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的演变。本章以声音复制、传播技术为核心,阐述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演变的过程和特征,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和影响。从留声机诞生起,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记录、贮存和传输声音成为可能,声音信息不再依赖于人和人面对面的传递,而是借助科学技术呈现出可记录、可复制、可传播的新样态,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的使用经历了从小众化到大众化再到个性化的变化过程。第二章我国有声出版物特征与出版主体的转型。我国有声出版物的出版主体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转型后的出版商和出版人为有声出版物的生产带来海量的扩容,有声出版物形态丰富。在现代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的支持下,有声出版主体开发和利用声音资源,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有声出版物资源整合,形成一个集语言、文学、教育、科学为一体的、生动有趣的开放型阅读环境,让阅读者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阅读兴趣,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第三章我国有声出版物功能的迭新。从机械技术时期单一的音乐戏曲类有声出版物给人们带来的娱乐教育功能,到模拟技术时期有声出版物的丰富对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带来的推动,再到数字技术时期有声出版物的海量收听及收听途径的多元化、个性化,全方位满足了人的教育发展需求。有声出版物在信息传播、情感传递、思想交流、消除知识鸿沟,促进阅读效果,推动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第四章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动因。我国有声出版物的发展演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声音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听觉文化的回归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是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动因。技术上的优势和先进,使有声出版物的载体技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这是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声音的艺术表现以其强烈的情感性、伴随性和艺术可感性,激发了有声出版物的吸引力,使人与之交流互动;听觉文化的回归重塑人的听觉审美,想象空间的留白与耳语式的娓娓道来,让人重新回归部落化生活空间,享受“围炉谈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社会环境的变化、全民阅读氛围的兴起,推动了有声出版物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五章有声出版物演变的传播视角分析。本章依据教育技术学和媒介环境学的相关理论,以教育技术学关注的“媒体技术——学习环境——学习者”,结合媒介环境学所关注的“媒介技术——媒介环境——人与社会”为研究思路,从技术、环境、人三方面对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缘由进行探索。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声出版物媒介技术呈现出人性化趋势;有声出版物传播环境经历了从原生口语时期到次生口语时期,线下单向传播到线上双向传播的两次变化;有声出版物受众范围从精英式的少数人扩展到平民式的大众化,收听注意力和习惯随之变革。第六章我国有声出版物未来发展新路径。以教育技术学为视角,以人的听觉感知为基础,融合视觉感知及多感知感官系统,从媒体技术、阅读环境、阅读资源和有声出版物应用四个方面建构多维有声出版物发展新路径。在面对声音复制技术对有声出版物的冲击和声音符号对文本意义传递的干扰时,以“阅听合一”、“以听为读”的态度去面对,将声音、技术和文本彼此融合,相互促进。随着5G技术时代的来临,有声出版物将会更加深入各个场景,为阅读者带来更加智能化的阅读环境。本文认为我国有声出版物的演变是在科学教育技术发展引领下的演变;阅读者需求和环境变化是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动因;从未来发展上看,多维有声出版物将是我国有声出版物未来发展的新形式。

傅小玲[7](2019)在《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类突发事件都呈现出频发和高发的发展态势。医院作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公益性医疗机构,在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卫生应急管理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潜在的风险、事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能及时、有序、高效做出应急响应,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减轻事故造成的不良结果。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卫生应急管理正日益受到各级医院管理者高度关注和重视。一所医院卫生应急能力的强和弱,体现了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本文以苏北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微观的视角,通过解剖麻雀式方式聚焦研究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网上检索医院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相关期刊文献、内部收集了苏北人民医院制定的卫生应急管理相关资料,奠定了写作的理论基础;其次采用访谈研究法,与医务人员深入交流探讨,以期得到最为真实、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发现由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不通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危机意识淡薄、应急培训和演练力度不够、应急管理资金的投入不充足等原因造成了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预案制定管理不完善、专业应急人员数量不充足,应急人员综合能力不强,应急物资保障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以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为出发点,通过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加强应急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供应急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对于提升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为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其他相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提供可以借鉴的策略。

陈赞之[8](2018)在《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战争危害等传统威胁与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安全显得愈加重要。构建城市民防体系,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防范和减轻传统与非传统威胁所造成的危害,保护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1年扬州市推进社区民防体系建设以来,扬州市民防局提出了同社区实际、角色和责任相匹配的社区民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在满足居民民防应急需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完善了城市民众防护体系,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治理理论,通过情况调查和案例收集,并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包括组织架构和职能不完备、民防骨干队伍缺乏、应急预案浮于表面、宣教活动欠缺实效、训练演练未形成常态、装备和物资配备不足。其原因是:民防应急工作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社区事务繁重,难以聚焦民防;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居民民防意识淡薄;经费依靠财政,且财政投入有限。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通过推动地方民防立法、推进区以下民防机构整合、厘清社区责权利进而理顺社区民防管理体制;通过组成多方参与的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激励措施进而强化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增强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演练的实战化进而提升应急管理实效;通过突出重点人群、丰富形式和载体进而普及民防应急知识;通过发挥政府基础性作用、鼓励居民自备、引入市场化力量进而构建多元物资装备保障体系,才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

张琳琳[9](2018)在《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外交、经贸、文化、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有力支撑“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建设。自1950年我国开始对外接收来华留学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做好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保障其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留学生工作中亟待突破的难点和重点,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关注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利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等几种手段,按照“寻找问题、分析根源、提出策略”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整体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归纳了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结合相关理论和国外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划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目标和方法;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价;分析了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对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来华留学生的管理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梳理了来华留学生管理的发展历程,讨论了论文中应用的相关理论,为全文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通过实证调查和信息归纳,认为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在招生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奖学金及就业管理等四个维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来自高校留学生管理定位模糊、留学生招生标准过低、留学生培养职能弱化、留学生入学前学习准备不足等几个方面。第四部分为第五章和第六章,探讨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较为成熟的经验,结合前文分析结果,提出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并改善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第一,政府教育部门要持续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第二,教育部门及高校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一方面加强加快国际化办学脚步,一方面努力推进国际化人才中国就业;第三,高校要强化留学生学习氛围和留学生培养体系的建设;第四,高校要通过提升留学生管理人员服务能力,规范留学生校内管理,实施规范且人性化的留学生生活管理服务;第五,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建立激励留学生学习的机制。本研究虽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来华留学生管理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梳理和分析,有较为全面的取样范围和较大的样本数量,但受信息渠道所限,一定程度上样本数量仍然是不足的,削弱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策略提出的科学性,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

申建明[10](2015)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综合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班延误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当前,在我国民航业的跨越发展过程中,空管体制、容量控制、软硬件设施环境等体制机制制约下民航业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愈发凸显,公民素质参差不齐、航空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民航发展战略性理论研究缺失等因素,决定我国的航班延误问题不仅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而且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2012年6月运营以来,由于机场所处地理位置极端天气现象的客观存在和机场自身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大面积航班延误现象不断发生。其中的“霸机”、“占机”、冲击跑道甚至“诈机”事件,不仅加重了航班延误现象的发生,还给公共管理与社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给长水机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了长水机场和昆明市的良好声誉。本文从政府、机场、航空公司、自然因素和旅客五个方面分析导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的原因,提出加速空管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智能机场和航空大都市建设,优化机场运行,开展服务补救,加强对恶劣气象的应对,提升旅客素质等诸多对策,旨在实现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现象的综合治理。

二、扬州:信息化推进忙而不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扬州:信息化推进忙而不乱(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Scratch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计算思维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重要技能
        1.1.2 计算思维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核心素养之一
        1.1.3 编程教育的兴起,Scratch在全球广受欢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思维研究现状
        1.2.2 Scratch编程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计算思维
        2.1.1 计算思维概念
        2.1.2 计算思维评价
    2.2 Scratch编程
        2.2.1 Scratch语言
        2.2.2 Scratch社区
    2.3 PBL模式
        2.3.1 PBL模式定义
        2.3.2 PBL模式特点
        2.3.3 PBL基本流程
        2.3.4 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计算思维
第3章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Scratch教学实践整体设计
    3.1 学习者分析
        3.1.1 学习者认知特点
        3.1.2 学习者初始水平分析
        3.1.3 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3.1.4 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
        3.1.5 学习者计算思维状况调查
    3.2 教学目标设定
    3.3 教学内容选择
    3.4 教学过程设计
        3.4.1 教学策略
        3.4.2 教学过程
    3.5 教学评价设计
第4章 教学实践与反思
    4.1 教学实践概述
    4.2 教学实录:以《植物大战僵尸》为例
    4.3 教学评价
        4.3.1 问卷调查分析
        4.3.2 师生访谈分析
    4.4 教学反思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计算思维量评价量表
附录二:师生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理论分析
    2.1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基本内涵
        2.1.1 巡视的概念界定
        2.1.2 巡视工作的基本属性
        2.1.3 巡视工作制度体系构成
    2.2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理论分析
        2.2.1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2.2 理论渊源-中国古代巡视监察思想
        2.2.3 理论借鉴-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2.3 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比较
        2.3.1 巡视监督与纪律监督
        2.3.2 巡视监督与监察监督
        2.3.3 巡视监督与派驻监督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发展历史考查
    3.1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发展历程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创立阶段
        3.1.2 建国初期的曲折前进阶段
        3.1.3 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恢复完善阶段
    3.2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历史发展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3.2.1 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2.2 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2.3 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3.2.4 打牢了群众关系和执政基础
第四章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创新发展
    4.1 新时代巡视工作发展的时代适应性
        4.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巡视工作提供保障
        4.1.2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巡视工作促进推动
        4.1.3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巡视工作相辅相成
        4.1.4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巡视工作深入发力
    4.2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实践创新
        4.2.1 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4.2.2 顺利实现巡视全覆盖
        4.2.3 高效运用巡视成果
    4.3 新时代巡视工作发展的理论创新
        4.3.1 巡视工作思想
        4.3.2 巡视工作方针
        4.3.3 政治巡视
第五章 新时代巡视工作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创新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两次修订完善
        5.1.1 《巡视工作条例》2015 年的修订变化
        5.1.2 《巡视工作条例》2017 年的修改变化
        5.1.3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完善的现实意义
    5.2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基本原则
        5.2.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5.2.2 实事求是、依法依规
        5.2.3 依靠群众、发扬民主
    5.3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组织基础
        5.3.1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5.3.2 巡视工作办公室及其职责
        5.3.3 巡视组及其职责
    5.4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纪律与责任
        5.4.1 巡视工作领导机关的纪律与责任
        5.4.2 巡视工作配合部门的纪律与责任
        5.4.3 巡视工作人员的纪律与责任
        5.4.4 被巡视单位的纪律与责任
    5.5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运行机制
        5.5.1 巡视工作的两层客体
        5.5.2 巡视工作手段及协调机制
        5.5.3 巡视工作程序及流程模块化设计
第六章 巡视工作的未来发展
    6.1 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经验启示
        6.1.1 坚持统一领导,增强巡视工作权威
        6.1.2 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挖掘工作潜力
        6.1.3 坚持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6.1.4 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巡视监督本位
        6.1.5 坚持群众路线,打造公正透明形象
    6.2 新时代巡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6.2.1 巡视发现问题能力欠缺
        6.2.2 巡视成果运用不够扎实
        6.2.3 巡视监督网络尚未完备
        6.2.4 巡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6.2.5 巡视理论研究还显薄弱
    6.3 巡视工作今后发展完善的路径探索
        6.3.1 提高巡视工作质量
        6.3.2 构建巡视监督网络
        6.3.3 完善巡视制度建设
        6.3.4 加强巡视理论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信贷风险
        2.1.1 信贷风险的概念
        2.1.2 信贷风险的特征
        2.1.3 信贷风险的类型
    2.2 信贷风险管理
        2.2.1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2.2.2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3.3 信贷配给理论
第三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3.1 工商银行BY支行概况
        3.1.1 工商银行BY支行简介
        3.1.2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相关数据
    3.2 工商银行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
        3.2.1 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3.2.2 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部流程简介
    3.3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全流程
        3.3.1 贷前调查环节
        3.3.2 贷中审批环节
        3.3.3 贷后管理环节
第四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风险现状概述
    4.2 风险估算和宏观了解
    4.3 通过信贷风险典型案例分析问题
        4.3.1 基本状况概述
        4.3.2 风险出险情况
        4.3.3 风险应对措施
        4.3.4 暴露问题分析
    4.4 通过其他代表性案例分析问题
        4.4.1 XD公司案例
        4.4.2 SED公司案例
        4.4.3 CCSY公司案例
    4.5 问题现状具体描述
        4.5.1 贷前调查不够深入
        4.5.2 贷中审批缺乏成效
        4.5.3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第五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5.1 内部分析成因
        5.1.1 管理制度体系不甚健全
        5.1.2 信贷风险管理全流程不闭环
        5.1.3 授信贷款体系不完备
        5.1.4 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还需提高
        5.1.5 内控合规更需发挥作用
    5.2 外部分析成因
        5.2.1 发现和解决隐形风险问题能力欠缺
        5.2.2 风险处置方式灵活性和力度上不足
第六章 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6.1 对建议的多维度状况分析
        6.1.1 区域经济环境维度
        6.1.2 企业风险类别维度
        6.1.3 信贷产品结构维度
        6.1.4 合理利润增长维度
        6.1.5 信贷管理制度维度
        6.1.6 社会诚信文化维度
    6.2 加强贷前调查的建议
        6.2.1 建立贷前调查人员队伍培养机制
        6.2.2 建立务实的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6.2.3 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与传导机制
    6.3 改善贷中审查审批的建议
        6.3.1 保持贷中环节的独立运行
        6.3.2 严控担保圈风险的形成
        6.3.3 引入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
    6.4 加强贷后管理的建议
        6.4.1 强化贷款发放后的跟踪管理
        6.4.2 关注自身经营和企业经营财务指标
        6.4.3 建立快速的风险出现应对机制
    6.5 保障措施的建立
        6.5.1 正向经营导向激励机制保障
        6.5.2 现代科技手段保障
        6.5.3 人才队伍保障
        6.5.4 文化理念保障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智慧广电多措并举 坚实筑牢抗疫防线——全国广电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强化责任意识,做好疫情防控
    ■广电5G实现全球首次实战应用
    ■组织网络视听加强疫情防控报道
    ■赠播好剧,推出惠民举措
    ■应急广播持续发力,助力疫情防控
    ■加强管理,做好安全播出工作
    ■支持“停课不停学”,开展在线教育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宣传
    ■勇担责任,推出系列惠民举措
    ■空中课堂,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迅速行动,做好政府应急工程
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
    ■运维团队保障安播
    ■客服人员暖心服务
    ■营业厅里的“志愿者”
    ■“战疫”一线的“逆行者”
    ■紧急响应的“突击队”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切实加强收视服务保障
    ■丰富免费内容供给
    ■发挥应急广播重要作用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宣传
陕西广播电视集团
    ■担当作为,集团牵头部署疫情防控
    ■多措并举,各公司疫情防控、经营生产两手抓
    ■加强宣传,广电平台、网络、资源联动抗击疫情
    ■履职尽责,提供多项惠民、便民服务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播出安全
    ■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防疫宣传
    ■丰富视听内容,满足群众需求
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做好疫情内部防控工作
    ■坚守工作底线,保障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和安全防范工作
    ■强化正面宣传,发挥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
    ■强化技术支撑,全力保障全省疫情防疫工作调度平台安全稳定
    ■坚持社会效益,推出多重惠民便民举措
    ■发挥党员作用,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确保广播电视畅通,凝聚共克时艰正能量
    ■有线电视免费惠民,吸引民众“宅”家防病毒
    ■开设疫情防控专区,疫情信息更加贴近群众
    ■心系肺炎疑似病人,隔离点安装高清机顶盒
    ■全力支撑“空中课堂”,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
    ■智慧广电平台发力,疫情防控部署快稳准
    ■按下防控“快捷键”,突击检疫点监控联网
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紧急响应,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
    ■坚守阵地,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丰富内容,居家隔离不隔情
    ■教育直播,初高中课程“上电视”
    ■服务不停,广电网络一直在身边
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时间谋划部署
    ■24小时在线指挥
    ■全方位担当作为
    ■始终心系干部职工
河北省广播电视局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彰显主流媒体担当
    ■增加优质节目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
    ■加大防疫公益广告制播力度,确保入耳入脑入心
    ■发挥农村大喇叭作用,打通防疫宣传“最后一公里”
广东广播电视台
    ■启动应急机制,践行党媒责任担当
    ■广播、电视、新媒体一体化作战,全面战“疫”
    ■丰富视听精品供给,助力疫情防控
广州珠江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最快速度,支援定点医院
    ■以平台优势,培训医务人员
    ■以技术支撑,做好坚强后盾
徐州广电传媒集团
    ■闻令而动,以超前行动凝心聚力
    ■逆行而上,以新闻的热度和温度回应民众关切
    ■融媒矩阵,构建多元主流宣传阵地
    ■加强评论,扩大提升宣传引导效果
湖南浏阳市融媒体中心
    ■迅速集结,尽锐出战
    ■全媒调度,移动优先
    ■引导群众,效果明显
    ■线上发力,服务群众
山西省平顺县融媒体中心
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走向现代学校治理的对话机制建设研究 ——以公办初中J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走向现代化的学校治理需要对话机制?
        二、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呼唤对话机制?
        三、初中学校走出发展困境需要对话空间?
        四、学校发展的阶段性提升助推对话机制建设?
        五、个人的教育体悟及追求有待于聚焦对话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相关文献的数据分析
        二、关于对话、对话管理、对话机制的研究
        三、关于学校管理与治理的研究
        四、文献评论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问题、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伦理
        七、论文的特色、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案例学校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发展背景
        一、应浦东开发而生
        二、借名校品牌而立
        三、随时势迁移而变
        四、因治理机制而兴
    第二节 发展阶段
        一、初创期:重质量的绩效管理
        二、发展期:重专业的项目管理
        三、转型期:重治理的对话管理
    第三节 研究空间
        一、案例学校现代化内涵发展问卷调查分析
        二、学校发展的成长空间
        三、战略选择的问题空间
        四、现代治理的探索空间
    小结:学校在转型中成长空间无限
第三章 绩效管理导向下的对话萌芽
    第一节 绩效导向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一、追求绩效的发展方向
        二、保障绩效的质量监控
        三、“以绩效为中心”的组织氛围
    第二节 “领袖裁决式”决策模式
        一、办学思想的高度统一
        二、干部选拔的特立独行
        三、行政意志的增值执行
    第三节 绩效中心氛围下的对话萌芽
        一、师生之间自发的对话
        二、同侪之间零散的对话
        三、干群之间少量的对话
    小结:绩效管理及决策模式的局限性
第四章 专业发展导向下的对话培育
    第一节 专业发展导向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一、转向专业发展的办学背景
        二、关注专业发展的管理理念
        三、促进专业发展的项目平台
    第二节 “项目统领式”决策模式
        一、项目驱动下的学校内涵建设
        二、专家引领下的骨干教师发展
        三、平台助推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四、主体参与式的学生健康发展
    第三节 专业团队建设中的对话培育
        一、学习研讨平台上的开放对话
        二、交流展示平台上的延伸对话
        三、信息技术平台上的自由对话
    小结:专业导向管理及决策模式的利与弊
第五章 治理导向下的对话机制探寻
    第一节 治理导向的学校管理转型
        一、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二、对话治理的前提和条件
        三、学校治理的实践框架
    第二节 基于交往理性的对话决策模式
        一、对话决策模式的特点
        二、提升主体精神的对话参与机制
        三、践行商谈伦理的民主协商机制
        四、发现教育意义的共识达成机制
    第三节 植根对话的学校文化品牌创建
        一、对话品牌的孕育
        二、对话课题的选择
        三、对话文化的重铸
    小结:三种管理导向及决策模式的得与失
第六章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对话实践研究
    第一节 基于对话的课程开发
        一、需求: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
        二、审议:课程开发的对话平台
        三、协同:课程开发的多方助力
    第二节 基于对话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中的“对话人”假设
        二、教学改革中的商谈逻辑
        三、共同体:教学组织的形式变革
        四、教学制度生成的对话逻辑
    第三节 基于治理的对话课堂实践
        一、聚焦对话素养培育的课题引领
        二、践行对话教学原则的课堂实践
        三、彰显对话精神特质的课堂文化
    小结:治理理念融入课程与教学
第七章 家校共育中的互动机制建设研究
    第一节 家长参与的制度建设
        一、家长体验课堂教学制度
        二、家长联系渠道畅通制度
        三、家长助力学生活动制度
        四、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制度
        五、家长监督日常生活制度
        六、家长会形式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 家校互动的机制探寻
        一、纳入学校规划的家长队伍建设
        二、指导家庭教育的家长学校建设
        三、推动家校合作的家长评价实施
    第三节 家校共育的生态营造
        一、共情:培育和谐关系的办学追求
        二、共享:助力幸福家庭的亲子工程
        三、共商:化解家校矛盾的协商机制
        四、共治:推动学生发展的契约教育
    小结:治理理念助推家校共育
结语
    一、对话机制是学校发展和实现治理的关键内生性力量
    二、对话机制的形成受组织发展阶段和学校领导个人风格影响
    三、对话机制形成的生态氛围和治理效应有助于学校系统优化
附录1 学校现代化内涵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2 历任校长管理风格与对话机制建设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第一章 我国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的演变
    一、机械录制技术产生有声出版物
        (一)记录声音的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
        (二)声音录制技术的诞生:机械录音记录声音
        (三)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传入我国
    二、模拟录制技术促进有声出版物快速发展
        (一)传播声音的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
        (二)磁性录制技术的出现与声音传递优势
        (三)广播的普及与大众化使用
    三、数字录制技术加快有声出版物创新
        (一)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的交融
        (二)数字录制技术的产生与声音的高保真突破
        (三)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的个性化使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有声出版物特征与出版主体的转型
    一、我国有声出版物出版主体的类型演变
        (一)外商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有声出版物出版主体
        (二)音像电子出版社交融成为有声出版物出版主体
        (三)数字出版行业与个体主体并行
    二、我国有声出版物的特征
        (一)唱片有声出版物的传播性
        (二)磁带有声出版物的产业性
        (三)数字有声出版物的新形态
    三、我国有声出版物出版主体的转型
        (一)技术促进有声出版物形态多样化
        (二)有声出版物的多样化开启出版主体的变化
        (三)阅读市场倒逼有声出版物出版主体革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有声出版物教育功能的迭新
    一、机械技术时期有声出版物娱乐至上的教育功能
        (一)有声出版物以大量戏曲音乐的唱片为主
        (二)声音的艺术性决定了娱乐的普适性价值
    二、模拟技术时期有声出版物突出展现知识传播教育功能
        (一)教育类有声出版物的数量、种类占主要地位
        (二)教育类有声出版物知识传播的优势
    三、数字技术时期有声出版物的多元化教育功能
        (一)有声出版物内容全面发展
        (二)有声出版物娱乐、知识、审美融合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的动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有声出版物的兴盛
        (一)有声出版物声音录存技术的发展
        (二)有声出版物传播介质的多样化、个性化
        (三)有声出版物内容的“数字化生存”
    二、声音的艺术性强化了有声阅读的吸引力
        (一)声音符号强烈的情感性
        (二)声音传播紧密的伴随性
        (三)有声出版物艺术的可感性
    三、听觉文化的回归激发了有声出版物的活力
        (一)听觉回归的必然性
        (二)听觉审美的再度重塑
        (三)听觉空间的“重新部落化”
    四、社会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有声出版物的发展
        (一)有声出版物的碎片化时间链接
        (二)全民阅读氛围的兴起
        (三)有声出版物的快速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声出版物演变的传播视角探究
    一、有声出版物演变的理论支点
        (一)从媒体技术、学习环境到学习者
        (二)从媒介技术、媒介环境到人与社会
    二、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的人性化趋势
        (一)从人自身作为媒介到人使用外部媒介技术
        (二)有声出版物载体技术发展演变的人性化因素
    三、有声出版物传播环境的显着变化
        (一)从原生口语时期到次生口语时期的传播环境迭新
        (二)从线下单向传播到线上互动传播的传播环境变化
    四、有声出版物受众选择的认知变革
        (一)不同技术形态下有声出版物的认知变革
        (二)受众从仪式化收听到碎片化填补的认知转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有声出版物未来发展新路径
    一、教育技术视角下的多维有声出版物
        (一)多维有声出版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多维有声出版物搭建优化的阅读环境
        (三)多维有声出版物资源的开发
        (四)多维有声出版物的实现路径是教育媒体的建立
    二、多维有声出版物的发展路径
        (一)建构单一的以听为读的有声出版物
        (二)建构交互的视听符号有声出版物
        (三)建构多重感官交织的多维度有声出版物
    三、数字时代有声出版物发展的挑战与变革
        (一)当前有声出版物面临的挑战
        (二)未来有声出版物发展演变的新格局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医院突发事件
        2.1.2 卫生应急
        2.1.3 卫生应急管理
        2.1.4 医院卫生应急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3 协同管理理论
3 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现状
    3.1 苏北人民医院概况
    3.2 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探索
        3.2.1 “一案三制”初步建立
        3.2.2 应急组织基本建立
        3.2.3 应急人员基本配备
        3.2.4 应急物资与装备逐步健全
        3.2.5 应急培训与演练逐步开展
4 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
        4.1.2 预案制定管理不完善
        4.1.3 专业应急人员数量不充足
        4.1.4 应急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4.1.5 应急物质保障不充足
    4.2 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2.1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不通畅
        4.2.2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4.2.3 医务人员危机意识淡薄
        4.2.4 应急培训和演练力度不够
        4.2.5 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不充足
5 改进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
        5.1.1 加强顶层设计
        5.1.2 加强协同联动性
        5.1.3 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5.2 完善应急预案管理
        5.2.1 明确医院主体风险
        5.2.2 科学编制各类预案
        5.2.3 完善事后预案的评估与修正
    5.3 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5.3.1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
        5.3.2 加强建设“中心”类应急队伍
    5.4 加大培训和演练力度
        5.4.1 加强全院人员的危机意识教育
        5.4.2 坚持开展应急知识培训
        5.4.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4.4 组织院内应急技能竞赛
    5.5 提供充足的应急保障条件
        5.5.1 设立卫生应急专项预算
        5.5.2 完善应急物资的储备
        5.5.3 加强院内治安维护
        5.5.4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民防
        2.1.2 社区民防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3 治理理论
3 扬州市社区民防的现状
    3.1 扬州市民防工作概况
    3.2 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现状
        3.2.1 组织队伍建设
        3.2.2 应急预案制定
        3.2.3 宣传教育活动
        3.2.4 训练演练工作
        3.2.5 装备物资保障
        3.2.6 场所设施建设
4 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及原因
    4.1 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
        4.1.1 组织架构和职能不完备
        4.1.2 民防骨干队伍缺乏
        4.1.3 应急预案浮于表面
        4.1.4 宣教活动欠缺实效
        4.1.5 训练演练未形成常态
        4.1.6 装备和物资配备不足
    4.2 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民防应急工作多头管理,条块分割
        4.2.2 社区事务繁重,难以聚焦民防
        4.2.3 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4.2.4 居民民防意识淡薄
        4.2.5 经费依靠财政,且财政投入有限
5 国内外社区民防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的主要做法
        5.1.1 美国
        5.1.2 英国
    5.2 国内的主要做法
        5.2.1 北京
        5.2.2 上海
        5.2.3 杭州
    5.3 对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的启示
        5.3.1 注重协调合作,发挥各方力量
        5.3.2 注重提高社区民防应急准备能力
6 推进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的对策
    6.1 理顺社区民防管理体制
        6.1.1 推动地方民防立法
        6.1.2 推进区以下民防机构整合
        6.1.3 厘清社区责权利
    6.2 强化志愿服务机制
        6.2.1 组成多方参与的志愿者队伍
        6.2.2 建立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激励措施
    6.3 提升应急管理实效
        6.3.1 增强预案的有效性
        6.3.2 注重应急演练的实战化
    6.4 普及民防应急知识
        6.4.1 突出重点人群
        6.4.2 丰富形式和载体
    6.5 构建多元物资装备保障体系
        6.5.1 发挥政府基础性作用
        6.5.2 鼓励居民自备
        6.5.3 引入市场化力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高校留学生管理研究综述
        (二)国内高校留学生管理研究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概念界说
        (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含义
        (二)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念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概念
    二、霍氏文化理论视角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援建时期(1950-1977年)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9年)
        (三)深化改革时期(1990-至今)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需要理论
        (二)学生参与理论
        (三)Z理论
第二章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状况调查
    一、调查的总体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的构成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三)访谈调查实施
    二、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调查结果统计
        (一)调查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对留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三)对高校来华留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第三章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二)高校留学生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三)招生宣传力度疲软
        (四)招生专业分布失衡
    二、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
        (二)人才培养方式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三)教学管理信息获取难
    三、生活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留学生与管理人员交流难
        (二)留学生办事难
        (三)留学生生活指导少且信息获取难
        (四)留学生管理制度落实难
    四、奖学金及就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留学生奖学金既少又难获
        (二)留学生中国就业难
第四章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归因
    一、留学生管理定位模糊
        (一)文化自信不足约束留学生教育
        (二)总体目的不统一影响留学生培养
        (三)管理定位不明限制留学生教育发展
        (四)配套政策不全制约留学生培养
    二、留学生招生标准过低
        (一)招收考核政策宽松
        (二)排名心态与利益驱动
    三、留学生培养职能弱化
        (一)管理理念落后
        (二)管理渠道不畅
        (三)培养质量监管不足
        (四)管理人员跨文化意识欠缺
    四、留学生入学前学习准备不足
第五章 高校留学生管理经验的国际借鉴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
        (一)留学信息供给充分
        (二)录取标准严格
        (三)奖学金政策完善
        (四)留学生实习渠道通畅
    二、法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
        (一)强化留学生生活保障
        (二)多手段助力招生
        (三)留学生服务全面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
        (一)积极完善留学生教育法律法规
        (二)多重教育质量监督机制
        (三)多样的奖学金资助制度
        (四)重视教师培训
    四、英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
        (一)成熟的预科教育
        (二)有针对性地新增奖学金项目
        (三)高校教职工国际化程度高
        (四)严格留学生教学秩序管理
        (五)放宽留学生就业要求
第六章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策略构想
    一、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政策
        (一)设定严格的来华留学生准入制度
        (二)提升各相关利益群体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认知
        (三)组织开展高校留学生教育综合评价工作
        (四)创新招生宣传方法
    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一)加强国际化办学
        (二)推进国际化人才就业
    三、强化学习氛围和培养体系建设
        (一)创设学习汉语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留学生教学管理建设
        (三)提高留学生教师队伍水平
        (四)构建灵活畅通的沟通渠道
    四、实施规范且人性化的生活管理
        (一)提升留学生管理人员服务能力
        (二)规范留学生校内管理
    五、建立激励留学生学习的机制
        (一)健全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
        (二)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调查问卷(教师用)
    二、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调查问卷(留学生用)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状况访谈提纲(管理人员用)
    四、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状况访谈提纲(留学生用)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10)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简要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基础理论应用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二)标杆管理理论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四)目标管理理论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长水”(地名)
        (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三)航班延误
        (四)航班正常(不正常)
        (五)准点(晚点)
        (六)首发(末班)延误
        (七)航班正点率(延误率)
        (八)航空管制
        (九)空中交通流量
        (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
        (十一)容量(流量)控制
        (十二)服务补救
        (十三)公共危机管理
        (十四)权利生成前的钝性机制
第一章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现状分析
    第一节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基本情况
    第二节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情况
        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运输情况
        二、航班延误波及飞机架次情况
        三、航班延误波及旅客人数的情况
        四、航班延误造成群体性事件情况
    第三节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负面效应
        一、涉及航空公司及航线的情况
        二、波及行业情况
第二章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的成因
    第一节 政府方面的因素
        一、空中管制的制约
        二、空域容量的影响
        三、军事活动的影响
        四、行政干预的影响
        五、配套滞后的影响
        六、法规制度的欠缺
        七、综合治理的不足
    第二节 机场方面的因素
        一、服务理念须改进
        二、服务设计有欠缺
        三、相关保障不到位
        四、地面运行待优化
    第三节航空公司方面的因素
        一、航班时刻管理差
        二、体制机制的制约
        三、飞机调配能力弱
        四、应急维修保障差
        五、机组方面的影响
        六、服务补救须改善
    第四节 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
        一、天气因素的制约
        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三、恶劣天气导致的后续影响
        四、自然环境破坏的影响
        五、潜存次生灾害的影响
    第五节 旅客方面的因素
        一、旅客晚到
        二、旅客不辞而别
        三、会员旅客晚登机
        四、旅客不正当维权
        五、登机前超大行李处置
        六、虚假(恐吓)信息的影响
        七、重要旅客的因素
        八、旅客登机手续违规或行为反常
第三章 国外航班延误治理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航班延误治理
        一、政府层面
        二、航空运输协会层面
        三、航空公司层面
        四、管理运行机制层面
        五、动态理论研究与实践层面
    第二节 欧盟航班延误治理
        一、政府和法律层面
        二、航空公司层面
        三、动态理论研究与实践层面
    第三节 美欧航班延误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一、在政府层面
        二、在航空公司层面
        三、在动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
第四章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的治理对策
    第一节 基于政府应对的策略
        一、强化综合治理理论研究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三、深化空管体制改革
        四、加强“航空大都市”建设
        五、健全完善法律制度
        六、加强航空知识宣传普及
        七、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机制
        八、运用“大数据”强化社会管理
    第二节 基于机场的管理策略
        一、积极开展服务补救
        二、优化地面运行流程
        三、加强智能机场建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五、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第三节 基于航空公司的应对策略
        一、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二、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三、加强准备备份运力
        四、加强航班时刻管理
        五、积极开展服务保障
        六、抢占“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挑战
    第四节 基于自然因素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天气预报预警
        二、加强地震监测预报
        三、加强周边环境保护
        四、积极预防次生灾害
        五、加强应急预案预演
    第五节 基于旅客因素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国民素质
        二、强化科教宣传,普及应对技能
        三、加强值班巡查,应对超大行李
        四、温馨关爱服务,保障重要旅客
        五、加强以案示警,引导文明出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扬州:信息化推进忙而不乱(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Scratch教学实践探索[D]. 姚澄. 扬州大学, 2020(05)
  •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创新研究[D]. 肖云峰. 河北大学, 2020(09)
  • [3]工商银行BY支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唐桂军. 扬州大学, 2020(05)
  • [4]智慧广电多措并举 坚实筑牢抗疫防线——全国广电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纪实[J]. 本刊编辑部. 广播电视网络, 2020(02)
  • [5]走向现代学校治理的对话机制建设研究 ——以公办初中JS中学为例[D]. 李百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我国有声出版物演变研究[D]. 范雨竹. 西南大学, 2019(05)
  • [7]苏北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傅小玲. 扬州大学, 2019(02)
  • [8]扬州市社区民防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 陈赞之. 扬州大学, 2018(12)
  • [9]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 张琳琳.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10]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综合治理研究[D]. 申建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15(02)

标签:;  ;  

扬州:信息化推进忙碌而不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