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小故事推动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课程小故事推动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吴龙芳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罗星幼教集团312400

【摘要】基于园本课程行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孩子行为的需要,我们提出了“课程小故事”这一教学抓手。本文阐述了教师通过初认识、找关键、实操作三步骤知道了如何撰写“课程小故事”,从每周课程小故事展示墙、每月梯队式筛选优秀“课程小故事”、期末课程小故事演说交流活动促进了课程小故事质量提升。该教学手段推动了园本课程的深入行进、推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专业成长、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小故事园本课程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72-03

一、缘起

(一)园本课程行进的需要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学前教育的改革春风正式地吹了起来,虽然专家们的建议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达成共同的——“课程”要贴近幼儿,从幼儿的生活中来、从幼儿的问题中来,因此,园本课程应运而生。园本课程源于本土文化,它让课程贴近社会、贴近幼儿生活,它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活动空间,孩子们通过园本课程更加了解了本土文化,并乐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但是通过什么载体让课程进行地更加深入呢?记录并评价课程的价值呢?通过不断摸索,我们发现“课程小故事”正是这一载体。

(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我园因为特殊原因教师年龄层跨度非常大,现有的教师队伍里,第一梯队教龄长的教师已经工作将近20年,但第二梯队的教师教龄却只有1——3年左右,教师梯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第二梯队的青年教师是专业的学前教育学生背景出生,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运用专业知识的机会,在之前课程实施过程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基本属于程序性工作,只会按照幼儿园前期设定的教材进行上课,只注重自己的教法与技能技巧的展现,缺乏自己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更别提园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里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教师应掌握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与他们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与方法,所有这些都得依靠“观察”来达到。青年教师通过撰写课程小故事,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实际实况,不仅能展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能力,更能提高她们的园本课程开发的能力,补齐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短板。

(三)幼儿自主健康发展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这就需要有种科学的方式记录孩子的行为,并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课程小故事”就是这一科学的记录方式,它真实得记录了孩子的学习行为,知道幼儿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

二、“课程小故事”行进的历程

(一)初认识——厘清课程小故事核心内容

1.明确课程小故事的目的

在以往的观察记录里,总是希望通过一个活动或者细节就要求教师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但效果问题适得其反。因为评估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并不是靠一次随机的观察就能实现的,老师们更不可能提出适宜有效的支持策略,她们更多的只是牵强附会地作些分析,为了完成一份任务而已。课程小故事是一个延续性的记录过程,教师可以充分记录孩子的行为,有目的地对幼儿开展长期、连续的观察,从而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形成更准确的认知和判断,捕捉关键的行为再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支持策略。

起初,老师们对课程小故事有诸多疑问,如:它到底要干什么?要记录什么?要写什么?通过学习新西兰的“学习故事”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的结合,我们达到了共识。我们确定课程小故事的核心内容:

(1)记录幼儿的发展性

我们要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看幼儿们的有效互动,记录孩子们的有效语言与行动,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最后达到幼儿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

(2)确定园本课程的适宜性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的,我们有很多的疑惑与不自信,我们不确定设计的课程是否适合幼儿、我们不确定投放的材料是否真的能让幼儿感兴趣,是否能让幼儿真正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习得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通过撰写课程小故事,记录课程中发生的种种内容,最后推动课程的深入发生。

2.解析课程小故事的构成

课程小故事主要有四部分组成:故事题目、课程背景、故事记录、故事感悟。

(1)简明的故事题目

故事的标题能够高度概括故事的中心思想,并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眼前一亮并有深入阅读的兴趣。故事题目可以由“标题”或者“标题+副标题”的形式组成,能阐明课程的内容与具体的活动。

如:光影的秘密、鞭炮的“由来”——《过年啦》小故事

(2)具体的课程背景

在园本课程下要能交代清楚课程小故事的由来与现状,或者交代清楚是在什么园本课程中发生的活动,或者介绍清楚改故事的计划和做法。字数不要求多,但是要能交代清楚相应的内容,文字做到概括精炼。

例如:

介绍由来与现状:小时候,过年就是最大的期盼,总觉得等过年的日子那么长,准备好的新衣想马上穿,美味的年货想马上吃。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孩子们也没有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期盼过年了。

园本课程背景:在“绘本联动”《年》主题活动下,为了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结合绘本儿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等……我们班在教室外面创设了“二十五,做豆腐”的区角。

(3)有重点的故事记录

教师要以第三人称记录故事内容,明确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旁观者。教师用白描记录故事内容是不带有任何解释和个人臆断的真实描述。记录要面向全体也要关注个体,即把孩子的情况描述清楚,同时也要发现与大家行为不一样的个例。在记录的过程中可以记录动作、语言、情绪、材料、场地等。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补充故事内容。记录的故事内容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内容的连续的故事记录。

(4)脚踏实地的故事感悟

如果说会故事记录是凸显教师的基本功底,那故事感悟就是直观的呈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解析孩子的行为,并进行及时的反思。

(二)找关键——探索撰写的核心方法

1.学会观察是前提

观察是了解幼儿的起点,是幼儿园扎实推进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学习有效的观察策略是习得撰写课程小故事的基础。

(1)问题引发针对性的观察

用提问式的方法能引发教师的自主思考,激发教师的有意观察、印证、反思。根据幼儿的游戏内容,我们可以分为两种观察: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和随机地观察记录。

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可以从幼儿的游戏主题、语言与交往、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活动材料等方面进行记录,相对于有目的地观察记录,随机地观察记录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记录孩子自发性的、不在预设中的学习内容。但是观察的方向是差不多的,我们设计一些提问如教师设置的游戏主题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主题教育价值如何深入挖掘等。再如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喜欢选择和使用哪些材料?他们是使用材料的方法有哪些?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大班孩子能否出现以物代物的现象等。

举例:课程小故事——《沙桶里的城堡》

我们的讨论:城堡如何堆得又高又结实?

针对孩子们在游戏中提出的问题:我的城堡为什么堆不起来?为什么我的城堡只有一半……在游戏结束后回到教室,我们进行了交流。

我问孩子们,刚刚堆城堡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童童:我的城堡堆不起来;悠悠:我的城堡比别人矮;品品:城堡堆起来塌掉了。我们针对“为什么我的城堡堆不起来”展开讨论。马宝觉得是因为沙子装的不够满,希希觉得是因为拍打时不够用力,乐乐觉得是提桶时把城堡撞到了。孩子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我出示游戏进行时的照片,让孩子们从中寻找真相,基本都是因为沙桶倒扣时动作不协调导致城堡堆不起来。我还邀请了屠熠说一说他是如何成功堆起城堡的,他告诉大家:“装沙子的时候要多一点,快快的把桶反过来,然后用力的多拍几次,就好啦!”讨论过后,还让孩子们欣赏了一些沙堆城堡的图片,重点让孩子把握堆城堡时倒扣、拍打这两个技巧。随后,我们又再一次回到沙池进行实际操作,孩子们堆城堡的熟练度不断提高。

这个故事讲过了三次的修改,在不断的提问中老师针对沙水区投放的材料与孩子的探索活动进行了有目的的观察记录,从而推动幼儿继续深入地与材料进行游戏,从而进入深度学习。

(2)有支架的观察方法

课程小故事最基本的记录方法是采用白描的方法,用最简单、最详细、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方式进行记录。为了让记录更具直观性与说服力,还可以采用两种支架的手段:图片与表格记录。借用图片辅助进行阐述式讲解和制作表格记录孩子们共性的行为,这两种方法都能比较快捷的记录,前者适合个体记录,后者适合群体行为的记录。

如课程小故事——《沙桶里的城堡》就采用了照片实时记录法。一个会观察的教师一定能通过幼儿的行为、语言和对材料的使用情况,比较准确地判断幼儿动作、语言、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的个体差异。

2.精于分析是基础

记录好孩子的行为表现后,很多老师反应,他们难以从观察到的众多事件和现象中捕捉和提取有效的信息。不少教师因为缺乏分析解读幼儿行为的思路和理论框架,容易凭经验、想当然地得出观察结论,因而无法将观察记录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转化,与预设的园本课程联系起来,从而继续推动园本课程地进行。

【“一周一会”读书会】的设立首先提高教师研读园本课程的教育意义,知道课程进程中每一阶段的教育价值内容,并落实到幼儿的每一个游戏活动中。其次是加强理论学习,熟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知道每一阶段幼儿的普遍行为表现与相应支持策略,将这些内容熟读于心。【“一周一会”读书会】选择方式:通过老师们的疑惑有目的选择相对应的专业性的书籍。例如《社会核心经验》中关于交往的篇章的学习等等。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的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

3.亮于策略是关键

课程小故事的最终目的是教师能通过记录孩子的行为从而对园本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反思,并提出策略。教师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年龄段的内容熟记于心,协助厘清各园本课程里的核心经验、关键经验,通过将幼儿的行为与这些知识相比较后,教师就要提出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的策略,推动幼儿深度学习。

举例:课程小故事——《菜青虫的故事》

清早,恒恒急匆匆地跑过来告诉我:“过老师,我们的小青菜叶子上有圆圆的洞洞。”顿时在签名的当当、绵绵都被吸引过去了,当当说:“肯定是虫子在吃我们的小青菜。”于是他们拨开青菜的叶子找虫子,一堆人找了好一会儿,没有找到。第二天,……第三天,……

“虫子的嘴巴在哪里?”“大便是从哪里解出来的?”于是,我抓了三条虫子,放在纸巾上,拿到区角,孩子们立马拿来了放大镜,抢着去观察。我请孩子们把观察到的虫子画在纸上。孩子们边画边交流……

故事中因为孩子们对自然角一片叶子上的小洞而展开了探索活动,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一层一层挖掘里面的教育价值,采取了:提问引导观察点、实物放白纸上、提供放大镜、绘画表达观察等策略从而推动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班本课程的发展。

(三)实操作——多举措组织教师学习撰写方法

1.集体讲座——初学习

为了让老师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课程小故事”,业务组专门进行了一次题为《课程小故事的写作要素》的讲座活动,从“为什么要写课程小故事”、“写好课程小故事要素有哪些”、“写作要求有哪些”、“课程故事和案例、学习故事、观察记录的区别和相同点”等四大点细致地对老师进行了讲解及梳理活动,老师们对“课程小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2.经验介绍——互借鉴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与教育智慧的不同,他们写的“课程小故事”教育价值也层次不齐,有些教师善长记录幼儿的行为,有些教师在分析幼儿行为方面写得比较有见的。所以,业务组又专门进行了一次“经验介绍”活动,让老师拿出自己的课程小故事进行分享,大家通过聆听同事的“课程小故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得到了借鉴,进一步提高了老师们的写故事水平。

3.故事评价——促提升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集体评价,大家的“课程小故事”初见成效。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课程小故事”,业务组不定期的组织骨干教师点评这些优秀的“课程小故事”,通过不同角度的评价、争论,协同效应逐渐显现。老师们理解了怎样把握学习价值的内容、怎样分析孩子的行为等,整体得到质的提高。

三、多维度展示提升课程小故事质量

(一)每周——课程小故事展示墙

我们在园内人流密集处设置了一块“课程小故事展示墙”,每周都会有专门负责的老师收集大家的“课程小故事”并将这些内容张贴在展示墙上,当老师经过这个墙面时,都会驻足观看大家的课程小故事。在教师们平常的交流中,如吃饭时、偶然见面时,都会在讨论课程小故事的内容。

(二)每月——梯队式筛选优秀“课程小故事”

因为教师教龄不同所以他们的写故事能力也不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将教师分为三个梯队:1——3年教师、4——6年教师、7——10年教师。我们分别将老师根据这三个梯队内容,筛选优秀的“课程小故事”,大家知道了自已在梯队里的能力水平,更加有动力去撰写好自己的课程小故事。

(三)期末——“课程小故事”演说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地展示老师们的“课程小故事”,我们在每学期期末都会进行“课程小故事”演说交流活动,老师们可以选择这一学期里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课程小故事进行交流,我们根据课程小故事的演说评分表进行相应地打分活动,尤此评选出优秀的课程小故事。

四、实施“课程小故事”的成效

(一)推动园本课程的深入行进

适宜地园本课程内容和孩子感兴趣的教学策略是实施园本课程的重要条件及前提,包括制定的课程总体目标、活动小目标等,“课程小故事”的撰写记录了园本课程中幼儿的行为轨迹、投放材料的可行性、以及为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它促进了课程的实施、调整,更是为课程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二)推进青年教师的快速专业成长

教师们通过撰写课程小故事真正地走进儿童,重新认识儿童。通过撰写课程小故事,老师们的教育观、儿童观、教育智慧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们慢慢学会放手,还孩子们自由。真正地做到了“管住手、闭上嘴”的教学信条。对儿童的认识和思考更多、更深入,并认识到自己所提供的材料与儿童学习有适宜性,使园本课程进行地更加切合实际,使教学目的更有效与高效。真正地成为园本课程的践行者、审视者、促进者,全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与高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通过撰写“课程小故事”,老师知道了孩子是否对正在开展的园本课程内容感兴趣,也知道了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重点等与活动实际开展情况是否一致,是否促进了幼儿的真正的发展。

“课程小故事”能详细地记录幼儿的学习轨迹,通过分析“课程小故事”里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及时并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真正地做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这过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不断的锻炼与提升,园本课程也能更深入地行之有效地行进。

课程小故事推动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还在进行着,我们会根据园本课程实施需要、教师能力水平特点和幼儿的学习需求等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力求让课程小故事发挥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盖伊·格朗兰德/著严冷/译:《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1

[3]1997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

标签:;  ;  ;  

课程小故事推动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