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马来酸酐结构类天然化合物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已报道的该类天然化合物大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特别是抗菌活性,尤以变构霉素为代表。本论文以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化学合成及结构修饰了17种马来酸酐结构类化合物,并对这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抗菌活性研究。论文从变构霉素的发酵液出发,经粗处理、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变构霉素,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结构修饰。变构霉素发酵液通过酸化、离心、萃取进行提取;粗提取液经过硅胶柱层析、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薄板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变构霉素进行同步检测;对纯化的变构霉素进行相关的结构修饰,得到变构铵盐和一种未知名的高活性物质。以油菜菌核病菌和灰葡萄孢菌为实验靶标,对实验合成或结构修饰得到的马来酸酐结构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检测,得到了这些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和灰葡萄孢菌的完全抑制浓度和半抑制浓度及部分化合物的最小抑制浓度。同时对马来酸酐单甲酯等8种马来酸酐类化合物进行了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葡萄炭疽病菌的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合成及结构修饰得到的一系列马来酸酐结构类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和灰葡萄孢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2,3-二甲基马来酸酐,对菌核病菌的半抑制浓度和完全抑制浓度分别只需10μg/Ml和55μg/mL;对灰葡萄孢菌的半抑制浓度和完全抑制浓度分别只需35μg/mL和200μg/mL。从变构霉素中水解得到的未知物质对菌核病菌有特效,最小抑制浓度极低(MIC=0.05μg/mL),是变构霉素(MIC=0.5μg/mL)的10倍,变构铵盐(MIC=100μg/mL)的2000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峇峇娘惹的谜局与马来风情[J]. 旅游 2019(04)
- [2].西班牙海军博物馆所藏武吉斯海图研究——以马来半岛为例[J]. 海洋史研究 2016(01)
- [3].人间惆怅客[J]. 湖南教育(C版) 2017(01)
- [4].多虑赵匡胤[J]. 小说月刊(上半月) 2016(12)
- [5].兵行千里[J]. 百花洲 2017(04)
- [6].马中文明对话:历史溯源与未来展望[J]. 亚非研究 2017(01)
- [7].在马来农村的那些日子[J]. 神州学人 2017(10)
- [8].《马来人后裔在中国》出版[J]. 中国穆斯林 2013(06)
- [9].交通科长马来顺[J]. 地火 2012(01)
- [10].马来半岛的花样小城[J]. 中国国家旅游 2019(08)
- [11].马来主流文化在世界上的现状与未来(英文)[J]. 文化发展论丛 2013(03)
- [12].新加坡少数民族的困境——处于马来人的坚持与国家的阻力之间[J]. 南洋资料译丛 2012(04)
- [13].“马来10号”番木瓜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南方果树 2009(04)
- [14].马来亚现代马来民族形成初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5].马来西亚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探讨——以马来玛雍戏剧的开场音乐为例[J]. 人民音乐 2016(03)
- [16].独立前马来半岛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J]. 商 2016(15)
- [17].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与马来酸酐的共聚合及竞聚率测定[J]. 高分子通报 2013(11)
- [18].占婆与马来世界的历史文化关系——兼评《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一书[J]. 东南亚纵横 2013(06)
- [19].马来半岛地区南岛语民族的形成初探[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20].马来人服饰文化变迁[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21].泰国对南部马来人的整合进程及其困境[J]. 红河学院学报 2012(05)
- [22].《马来纪年》研究综述[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1(02)
- [23].林惠祥对南洋马来人的研究[J]. 世界民族 2011(06)
- [24].印尼华人马来由语戏剧初探[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S2)
- [25].一个民族,两种想象:马来人与华人关于马来西亚民族建构问题争论之述评[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8(03)
- [26].马来西亚城市化进程对马来家庭的影响[J]. 东南亚研究 2014(06)
- [27].马来人的命运与前途 马来西亚巫统风云[J]. 世界博览 2015(09)
- [28].马来西亚的文化差异:华裔和马来女性的婚姻状况比较[J]. 南洋问题研究 2013(01)
- [29].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7)
- [30].马来西亚华人对马来和印度生活文化的适应[J]. 八桂侨刊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