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年
摘要: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学校教育也越来越丧失原有的教育本质。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转变心态,然后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把关爱和赏识还给学生,才是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学校教育;人文主义;赞美;赏识
作者简介:蔡新年,任教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份小学生作业:
给四姨的一封信
亲爱的四姨你好:
你去了日本已经很乐了。你在那面的生活好吗?每天的工作辛基吗?你的身子一向很虚弱,天冷天一定要记得多穿一些衣服。你不要还向在家这样省吃俭用,我们现在一切都还算不错。
现在我们都不欺负妹妹了,她现在也很听姥姥、姥爷的话。上次过端午节回去,我还在妈妈给我的零用钱中拿出了十元钱给了妹妹,妹妹现在的学习情况也不错。所以你不用挂念她,四姨夫也时不时来姥姥家看看妹妹。
国内现在正在流行一种病毒“非典”,我一开始很害怕,可是我们国家的技术很先进已经控制了。你不用为我们担心。因为现在我国有非典,我们学校都不让我们参加社会上的学习班,连自己学校开展的学习班也关了,我们每天早、中、晚都要量体温向老师报告。我的学习还不理想,每一次考试我总是马虎,可是我一定改正的。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说到这吧!最后我祝你: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早些回来看我们。
2003年6月14日
张喜胜
尽管这封信语病很多、格式错误、字体歪扭、皱皱巴巴,如果你就是他那远离故土、飘泊异国、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的四姨,接到这封信,也一定是如获至宝,一遍又一遍地捧读,感受着他的可爱、他的天真、他的体贴、他的关怀。
请看教师评语:“你的四姨看了这封信,一定会很痛心,因为它的错别字多、格式也不对,日期和姓名颠倒。”
这就是教师的评语,一个头脑里只有错别字和格式,没有鼓励,没有关爱,没有情感教育的教师。
对于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育,作为家长,您满意吗?
瑞典教育家胡森曾经概括道:在60年代以前,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总的来说是不可侵犯的,它是无可批评、更不能攻击的。确实,无论是科学主义者还是人文主义者,都把学校看成是人类走向进步和美好生活的希望,然而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学校的这种乐观主义看法却受到了挑战。功利化、理智化和机械的教育实践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学生厌学、青少年犯罪、品格水准下降等等。学校教育的危机,实际上是唯科技教育的危机,人们对学校的失望,其实是对唯经济、唯理智、唯科技教育的失望。80年代后,学校教育将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要求。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学会关心”确定为本次会议的主题。由于日益加强国际合作的“经济拉力”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使得当前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都远远超出了个人范围,具有全球、全人类性质。
尽管学校将“以人为本”、“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人的理论目标,但实践上,目前学校仍然把使学生掌握知识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教师们所关注的仍然是知识点和考试分数,教育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顺利升学、就业,让他们走上与别人相似的道路。就实质而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然是一种知识至上,用知识来扼杀个性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这种知识至上的教育是错误的,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的农民家长,在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依然戴着贫穷帽子,他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跳出农门,走上仕途;我们的城市工人,在经历了下岗待业,失去了铁饭碗的城市工人,他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知识,挣大钱。虽然他们也认识到这种知识至上、忽视孩子内心感受的教育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但是仍以一种“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的变态心理予以宽容,以一种痛苦和无奈的心理去忍受;我们的学校,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材生”,实行封闭式管理,量化式制度。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奖金全部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升学率来量化。为了“升学率”,为了“工作业绩”,我们的教师,不得不四十五分钟满堂灌,课上不会课余补。自习课抢着上,课后作业堆成堆。学生上课不听讲,除了训斥就是责备;作业没完成,不是罚写就是罚站。一些教师甚至在考试时不是漏题就是暗示学生作弊,更甚者做“差生”思想工作或给家长压力,让学生别参加考试以免拖班级的后腿。就这样,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我们的学生变得麻木、呆滞,他们最本质的激情、率真和青少年特有的张力被抹杀得一干二净。《中国青年报》作过这样的调查,当问及当代中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时,都回答是为了考大学,为了找好工作,为了更好地活着。而活着又是为什么呢?大家目光茫然,无人知道为什么活着,也无人知道自己是什么。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思考着自己的本质。中国古代哲人认为“惟人万物之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动物。中国《易经》賁卦的象辞上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谓的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人文主义根本旨趣在于探求人生意义,强调终极关怀,关注价值本身。
关注价值本身,强调终极关怀,当务之急就是要彻底根除教育陋习,把人性、关爱还给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关爱学生的前提必须改变自己,把自己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
目前,教师工作异化主要表现为,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忽略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前面的作业就是一个例证。这种机器化的教育方式既违背教育的宗旨,也否定了人的本性。我们说哀莫大于心死,对于一个很少得到教师的关爱和肯定而心灰意冷的学生来说,教师灌注再多的知识也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而他一旦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了教师的体贴、关怀和赞美,那么自身就会迸发一股无法估计的能量并把它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我们认为,一切行为由心开始,教书先要教心。
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颗心撞击另一颗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才能完成碰撞的任务。然而目前对教师的量化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教师心理的失衡。尤其当他的学生的平均分和升学率落后于别人,受到领导和同事的鄙薄时,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焦虑常使教师把攻击矛头指向学生。“不是你,校长能批评我吗?”“你坐端正了,我一看见你就心烦。”诸如此语经常公开发表于课堂,一阵暴风雨后,教师拂袖而去,留下瞠目结舌的学生。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成就一批快乐向上的学生,一个偏激易怒的教师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大家可想而知。所以在目前学校量化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关爱学生更需要教师淡化名利,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平常心态,也就是我们说的育己然后育人。
如果教师每天都能怀着一颗快乐的心、奉献的心、感恩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那么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天使。
关爱从赞美和赏识开始。每一位个体的诞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好孩子,我们应赞美其家庭和父母;对待后进生,我们没有理由轻视和指责。现实却是:好学生倍受赏识,后进生倍受摧残。为什么“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因此,笔者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把爱更多地给予后进生。也许你觉得转化后进生太难太难,相信一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后进生张某,男,17岁。父亲无固定职业。2岁时,母亲改嫁了,缺乏家庭教养,纪律极端散漫。心理学家认为,幼年时缺少母爱的孩子,他的自卑感大大超过常人。我知道他需要什么,抓闪光点作为突破口。第一次沟通,随意谈心,地点教室,大家都在闲聊。“我发现咱们班你眼睛最好看。”我凑到他跟前。“不稀瞎说得了。”他有点美。“不信你问邓玲。”笔者指了指他后位的同学。“真的,咱班学生都说你眼睛好看。”他不好意思笑了。“你心眼好,特别勤快,还很孝顺。”“你知道还不少!”慢慢地,他不再戒备笔者,拉开了话匣子。
赏识是开心的钥匙。接下来一个月,笔者收集了他所有的闪光点,做好记录,打算见见他的父亲。一天临放学,笔者问他:“你爸有空吗?老师想见见你爸爸,把……”没等笔者说完,他就变了脸,朝笔者大吼:“找我爸干嘛,我又怎么啦,不要我拉倒!”他一扭身,不理笔者了。笔者告诉自己不要生气,要耐心,平静了两分钟,“我想见见你爸爸,是想告诉他你进步了,很可爱,我很喜欢你。你看这是证据。”笔者把闪光的记录递给了他,他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以前所有老师一找家长就是领我回家,让我爸丢脸,我恨死老师了。我爸说他再也不上学校了。”接下来就是他的辛酸往事。笔者擦他眼泪,他擦笔者眼泪。几天后,他爸来了。第一句话就是:“孩子回家说这个老师对他好,我想见见你。”
是赞美和赏识开启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门。得到家长的认可,你会觉得作为教师是多么幸福!
关爱学生以宽容和反思结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教师面对的是有血有肉可塑性极强的生命个体。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磨擦不可避免。教师只有以一颗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一切,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品尝幸福的滋味。同时,教师也必须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求日臻完美。
以上只是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而已。教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爱是一个永不衰老的主题。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用爱心、用耐心、用恒心、用童心去面对一次次风雨,用善良、用宽容、用忍耐、用坚强去迎接一个个黎明。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没有教师的赏识关爱,再有趣的知识也失去了吸引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没有一批高素质充满人情味的人民教师,再美丽的校园也失去了生机。
办家长满意的教育,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从关爱学生开始吧!
作者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八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116314
DoingParents’SatisfactoryEducation:StartingofffromConcerningStudents
CAIXinnian
Abstract:Inknowledgeeconomyage,schooleducationgraduallylosestheoriginaleducationessence.Promoting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educationisofprofoundsocialvalueandhistoricalsignificance.Asteachers,wemustchangepsychology,enterintotheheartsofstudents,concernandappreciatestudents,whichistheessenceofeducation.
Keywords:schooleducation;humanism;praise;appre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