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摘要:本文阐述了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物理学习中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解释了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据此又论述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措施,旨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出问题能力;重要意义;原因;措施
一、提出一个问题是如此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每天,无数的人烧开水时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起,但只有瓦特提出:“壶盖为什么会跳起?”;地球上无数人观察到苹果落到地上,但只有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会下落?”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归功于问题的解决者,不如说是问题的提出者促成的。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如果没能提出研究问题,科学探究将无从谈起。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和有效途径。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如何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能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中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
1.缺少发现问题的意识
杜威提出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而不是起源于相信。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了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的学习习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记录的学习方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这样的学习方式通常使学生能很好的解答问题,却很难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2.缺少提问的环境
虽然不少教师曾要求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但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一个“敢”字恰恰说明学生提出问题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莫大的勇气。提出问题前不少学生在心里问自己:课堂上何时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让老师和同学听不明白?提出的问题会不会太简单引起同学的嘲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太难老师也答不上来?学生的担心并不多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是环环相扣,很少有时间停下用于学生提出问题;对于过于简单和复杂的问题有的老师也是一句话带过,敷衍了事,让学生很难追问下去;更有一部分老师上课“气场”太足,对课堂纪律要求过分严格,学生不敢轻易打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缺少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就失去了“问题生长”的土壤。
3.缺乏提问的技巧
面对同一个事物或知识,不同学生通常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提出的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冰是什么?即就某一未知事物(现象)或知识提出问题,这属于较低层次的事实性问题;为什么水会结冰?即就某一生活或实验现象与已知知识(或经验)相矛盾,因而产生疑问,这属于较高层次的矛盾性提问;水蒸发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即在探究活动中,对观察的事实与现象进行拓展、延伸、变形等过程中而产生的问题,这属于高级层次的探究性问题。目前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仍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层次,因为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缺乏进一步的剖析、思考、归纳和变形而不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
1.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起到主导作用,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单向、封闭、紧张而严肃的教学环境,营造出多向、互动、轻松、灵动的教学氛围。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角色,创设情境鼓励、激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多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往往更容易激发其他学生对答案的质疑,从而产生猜想和追问,课堂上很多精彩的提问也是在这里迸发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必要的鼓励,对回答多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补充。
2.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多媒体、故事、新闻或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比热容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在炙热的中午一个人光着脚从沙滩快速走进海水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脚踩在沙滩上和踩在水中感觉一样吗?”学生根据视频观看并结合自身感受能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沙子的温度比海水高?”“沙子和海水吸热时升高温度快慢相同吗?”等。
又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演示帕斯卡裂桶实验。教师用一个一次性输液器,下端连接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在饮料瓶上扎一些小孔。提高输液袋,向输液袋中倒入一小杯水便会看到水从饮料瓶的小孔中喷出,输液袋提的越高,饮料瓶中水喷的越远。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提出“液体对容器的侧面有压强吗?”“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吗?”“液体的压强朝什么方向?”“液体压强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等。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主动提问表达了心中的困惑,也提高了问题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设法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替代教师设计探究问题抛给学生。
3.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
因为缺少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提问技能的训练,学生一开始提问很难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逐步培养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如学习浮力时,教师让学生观察空中的热气球和海面上的舰艇。并陈述现象:舰艇能浮在海面上,热气球能升上天空。然后对比两个现象的相同点将陈述问题化,提出:“为什么舰艇能浮在海面上?”“为什么热气球能升上天空?”两个问题。这两个提问采用了对比的思维方法,采用比较的思维方法可以进一步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现象:人能浮在死海的海面上和人在泳池中不动则会沉入水中。学生对上述现象的不同点进行比较,提出“为什么人在盐水中可以漂浮而在纯水中会下沉?”这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提问竞赛,引导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如,“人在盐水中和在纯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吗?”“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吗?”“浮力的大小还和哪些因素有关?”等。师生共同评价哪些问题是课堂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提问方法的训练,学生会从想提问、敢提问向会提问转变。
4.在做中学,在做中提出问题
“在做中学”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让学生放手去做,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例如,在组装直流电动机的实验中,虽然学生观察过电动机的转动,了解电动机的结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问题。如,磁铁放在什么位置才能让线圈转动起来?如何让电动机持续转动?如何在平衡位置改变电流方向实现持续转动?在问题解决实现电动机的持续转动后学生仍然能提出问题:如何能让电动机转的更快?怎样能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如何利用电动机制作电风扇?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非常自然地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5.通过反思提出问题
反思即对思考过的事情进行再思考。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往往能提出新的问题、有新的发现。奥斯特实验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学生已经知道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在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在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实验后,自然会提出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将电动机拆开,发现只有线圈和磁体后,在学生猜想之前,教师可以再次演示此前学过的奥斯特实验,或者让学生表述奥斯特实验的结果,启发学生对奥斯特实验进行反思,进而提出问题:磁体对电流是否有力的作用?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总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到重要作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设计如何提问,而是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讨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寻找特殊,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改萍.培养学生提问题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北校区
邮政编码: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