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草莓根腐病是当前草莓生产园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世界草莓主要的生产园区均有发生。进入80年代后,我国草莓栽种面积迅速扩大,每年都因该病害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草莓根腐病优势致病菌——石楠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hotiniae (Thuem) Y. X. Chen)为对象,首次对其致病物质的生化特征、产生毒素的条件、产毒能力、毒素的基本特性以及分离纯化致病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草莓根腐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和毒素致病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利用毒素进行草莓品种的抗病性筛选和草莓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经硫酸铵沉淀法得蛋白类物质,用乙酸乙酯萃取毒素类物质,然后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测定致病活性。结果表明,蛋白类物质与无菌水对照相同,对草莓叶片无致病活性;而粗毒素(浓度为0.355mg/mL)在第2d就可见发病症状——褐色病斑,对草莓叶片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活性。初步确定了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为毒素类物质。对影响石楠拟盘多毛孢菌产毒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楠拟盘多毛孢菌在培养基初始pH值为自然pH值(大约为6.2),温度为25℃,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5~7d产生的毒素致病性最强。最适产毒条件与其生长条件不完全一致。草莓根腐病菌毒素致病类物质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在10kD以下的小分子物质;且能忍耐100℃的高温处理,不同pH值条件下致病活性差异显著;在波长200nm处有较大的紫外吸收峰。草莓根腐病菌粗毒素的初步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极性不同的3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氯仿对粗毒素的萃取效果差异显著。乙酸乙酯萃取效果最好,回收率可高达97.8%,可见用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进行初步分离是行之有效的。采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草莓根腐病菌粗毒素进一步分离纯化。先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确定了8组不同的溶剂洗脱系统,其中只有石油醚:乙酸乙酯=1:1的溶剂系统洗脱下来的组分有致病活性。然后通过薄层层析法(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5)对有致病活性的组分进行分离,发现还可以分成9种成分,其中分离物Ⅴ(Rf=0.59)和Ⅵ(Rf=0.55)有致病活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草莓
  • 1.2 草莓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 1.2.1 危害
  • 1.2.2 症状
  • 1.2.3 发病规律
  • 1.2.4 防治方法
  • 1.3 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 1.3.1 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的研究
  • 1.3.2 拟盘多毛孢菌
  • 1.4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 1.4.1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因子之一——毒素概述
  • 1.4.2 毒素的培养条件
  • 1.4.3 毒素的分离与纯化
  • 1.4.4 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
  • 1.4.5 毒素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5.1 目的意义
  • 1.5.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供试菌种及培养
  • 2.1.2 供试生测植物
  • 2.1.3 培养基
  • 2.1.4 试验试剂
  • 2.1.5 试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草莓根腐病菌培养滤液的制备
  • 2.2.2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类别的初步确定
  • 2.2.3 石楠拟盘多毛孢菌产毒条件的研究
  • 2.2.4 致病物质的初步分离——粗毒素的制备
  • 2.2.5 粗毒素的基本性质
  • 2.2.6 毒素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 2.2.7 生物活性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草莓根腐病菌培养滤液的制备
  • 3.1.1 草莓根腐病菌培养性状观察结果
  • 3.1.2 除菌效果检测结果
  • 3.1.3 培养滤液致病性检测结果
  • 3.2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类别的初步确定
  • 3.3 石楠拟盘多毛孢菌产毒条件的研究
  • 3.3.1 培养时间对产毒的影响
  • 3.3.2 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毒的影响
  • 3.3.3 培养温度对产毒的影响
  • 3.3.4 光照对产毒的影响
  • 3.3.5 振荡培养对产毒的影响
  • 3.4 致病物质的初步分离——粗毒素的制备
  • 3.4.1 毒素产生方式的确定
  • 3.4.2 不同有机溶剂对萃取的影响
  • 3.5 粗毒素的基本性质
  • 3.5.1 相对分子质量
  • 3.5.2 温度对粗毒素致病活性的影响
  • 3.5.3 pH值对粗毒素致病活性的影响
  • 3.5.4 紫外光谱扫描
  • 3.6 致病物质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 2.6.1 毒素在硅胶柱上的分离结果
  • 2.6.2 毒素在薄板上的分离结果
  • 4 讨论
  • 1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类别的初步确定
  • 2 石楠拟盘多毛孢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 3 粗毒素的基本性质
  • 4 致病物质的分离纯化
  • 5 生物测定的方法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