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在综合运用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种学科知识,利用钻井、地震、测井和各种分析测试资料,对贝尔断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通过有机碳、氯仿沥青“A”、碳同位素含量和族组分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对布达特群潜山油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布达特群潜山原油主要来自于南一段和南二段源岩,其次是兴安岭群源岩,再次为布达特群自身源岩;南屯组源岩品质相对较好,供烃条件最好,其次是兴安岭群源岩,布达特群源岩质量相对较差。通过探井岩心观察和镜下鉴定,得到布达特群潜山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其次是岩石孔隙,裂缝发育主要受岩性、断层和古地貌等条件的控制,较好等级的储层主要位于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贝5井北西方向、霍多莫尔背斜构造带与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之间、贝40井以北小块区域、贝西洼槽贝301井以西地区,中等储层位于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部分位于霍多莫尔背斜构造带以北的霍3井与海参2井以北地区,较差储层则位于贝西洼槽与敖瑙海洼槽以南地区,霍多莫尔背斜构造带大部分地区。贝尔断陷布达特群潜山盖层好,封盖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敖瑙海洼槽中部的小面积区域、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中西部地区、霍多莫尔背斜构造带中部的狭长地区、苏德尔特潜山与敖瑙海洼槽交接的西部局部区域、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的西南部,面积分散且相对较小,中等封盖区主要分布在敖瑙海洼槽大部分地区、不勒洪布斯断隆及希勒敖包洼槽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地区,霍多莫尔背斜构造带南北两侧贝西洼槽的西部边部区域,差封盖区主要分布在贝尔断陷的周边地区。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热史分析可以得出,贝尔断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注入主要有两个时期,一次是在大磨拐河组沉积末期,另一次是在伊敏组沉积末期。贝尔断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输导通道主要有潜山顶面的不整合面以及潜山内部的断裂,主要有油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组合侧向运移古潜山顶面风化壳聚集成藏和油气沿断裂侧向运移古潜山内部裂缝破碎带聚集成藏2种模式。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可分为潜山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和潜山内部裂缝破碎带油藏2种类型,南屯组源岩生烃洼槽及其附近区域、源岩断裂发育而破坏断裂不发育区域、裂缝发育区、油气汇聚区以及中期变形形成的断阶和断垒型潜山地区是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综合各种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得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形成与分布的有利地区主要分布凹陷中部,位于苏德尔特潜山带中部和贝西洼槽中部和北部偏东地区,潜山内部裂缝破碎带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苏德尔特潜山中部、贝西洼槽中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苏德尔特潜山北部、敖脑海洼槽中部和苏乃诺尔构造带东部局部地区。

论文目录

  • 摘 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区域地质特征
  • 1.1 构造发育特征
  • 1.2 沉积特征
  • 第2章 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
  • 第3章 油气源对比及源岩评价
  • 3.1 油气来源
  • 3.2 源岩发育及其地化特征
  • 3.3 源岩综合评价
  • 第4章 油气运移输导通道及其输导特征
  • 4.1 油气输导通道的构成
  • 4.2 油气运移输导模式
  • 第5章 油气储集条件及其评价
  • 5.1 储层成岩特征
  • 5.2 储集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 5.3 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 第6章 油气封盖条件及其评价
  • 6.1 宏观发育特征
  • 6.2 微观封闭能力
  • 6.3 封闭能力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7章 油气成藏期次及模式
  • 7.1 油气运聚成藏期次
  • 7.2 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 第8章 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
  • 8.1 南屯组生烃洼槽及其附近是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
  • 8.2 源断裂发育,破坏断裂不发育区有利于油气运聚与保存
  • 8.3 裂缝发育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 8.4 汇聚区是布达特群顶部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地区
  • 8.5 中期变形形成的断阶和断垒型潜山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
  • 第9章 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预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工作及发表的论文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贝尔断陷层序建造及岩性油气藏发育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2(04)

    标签:;  ;  ;  ;  ;  ;  ;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