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伴随着我国大量城际客运专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其大运载量、高密度、准时的特点拉近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一天的生活圈范围,改变了人们对于居住、出行、就业等等时空的理解,由此产生的大量通勤、上学、商业、商务需求使得轨道交通的节点从单纯人流的节点,转变成城市生活的节点,也将会成为商业活动的节点。因此,对轨道交通与商业相结合的空间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本文的一、二章是提出问题阶段,第一章绪论主要阐释论文选题的背景、提出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不平衡现状,之后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对重点概念进行解析以及确定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第二章是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发展综述,在对国内外交通枢纽型商业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发展及现状进行研究基础上,归纳出我国交通枢纽型商业的发展背景。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阶段。本段从我国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不平衡现象入手,参照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需求”是对商业空间的消费主体进行界定,主体消费者对应的商业空间特征,并分析交通枢纽型消费者的主客观感知要素。人们对于城市商业空间的场所主观感知,并不单一直接反应地点,而是根据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感知场所。而客观感知则是对商业空间的可达性、可入性、整合度、特异性、环境对行为的支持程度、区位安全性等认知要素进行分析,以期达到自下而上,现象到空间研究的过渡;“供给”是通过交通枢纽型商业空间的演变、土地综合利用、空间界面、商业环境几个层面的剖析,达到对商业空间供给契合程度与契合方式的研究。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本文第四章是我国交通枢纽与商业的整合策略研究;以整合的观点从建立商业开发的整合模式、形成沿线关联的整合模式、加强空间衔接的整合模式、延续空间文化的整合模式对我国交通枢纽与商业空间的结合进行设计策略的总结。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即是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此作为结语。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背景1.1.1 中国交通发展的现状1.1.2 我国交通枢纽商业发展的供需不平衡现状1.2 研究对象1.2.1 交通枢纽型商业1.2.2 交通枢纽型商业分类1.3 研究内容及范围1.3.1 研究对象界定1.3.2 研究范围界定1.4 重点概念解析1.4.1 交通枢纽1.4.2 商业空间1.4.3 整合1.5 研究方法及结构1.5.1 研究方法1.5.2 研究结构第二章 国内外发展综述和相关研究理论2.1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2.1.1 城市触媒效应2.1.2 商圈理论2.1.3 城市社会地理学2.1.4 马斯洛需求理论2.2 国内外发展综述2.2.1 日本东京轨道交通综合体商业空间2.2.2 美国的高速公路商业2.2.3 香港的"地铁+地产"开发模式2.3 我国交通枢纽型商业的发展背景2.3.1 我国交通枢纽型商业空间发展过程2.3.2 轨道交通时代的生活方式2.3.3 交通枢纽型商业触媒范围2.3.4 我国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条件2.3.5 交通枢纽型商业特征第三章 我国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供需不平衡现状3.1 商业空间需求分析3.1.1 我国消费者主体界定3.1.2 主体消费者对应商业空间特征3.1.3 交通枢纽型商业消费者感知要素3.2 商业空间供给分析3.2.1 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演变3.2.2 交通枢纽站域土地综合利用3.2.3 商业环境调研3.3 供需不平衡的原因3.3.1 商业需求分析不足3.3.2 轨道交通沿线商业缺乏总体规划3.3.3 商业与轨道交通缺乏整合设计第四章 我国交通枢纽与商业空间整合研究4.1 整合的方法4.1.1 作为中介的整合4.1.2 作为催化机制的整合4.1.3 作为场所转换的整合4.2 建立商业开发的整合模式4.2.1 规模预测4.2.2 开发模式4.3 形成沿线关联的整合模式4.3.1 商业空间再开发的更新策略4.3.2 加强商业业态异化策略4.4 加强空间衔接的整合模式4.4.1 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的整合4.4.2 构建交通枢纽型商业综合体4.4.3 开发交通枢纽型商业地下综合体4.4.4 加速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4.5 延续空间文化的整合模式4.5.1 交通枢纽型商业的文化表现4.5.2 交通枢纽对商业空间文化活力的促进总结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交通枢纽型商业论文; 供需平衡论文; 整合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