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名词损耗的一项实证研究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名词损耗的一项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语言损耗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创立标志为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损耗研讨会。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间,语言损耗研究发展快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国外语言损耗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涌现出大批成绩卓著的学者,出版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探明了语言损耗的一些影响因素,明确了受蚀语言要素的主要特点并完善了一系列的语言损耗检测方法;而在国内,语言损耗研究的著作及论文屈指可数。同国外相比,国内的多数研究都属于对国外理论的简介和研究成果的梳理,但近来也有学者针对语言损耗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成分而成为语言损耗研究的焦点。国外关于词汇损耗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性、词频、词长、相似性、篇章覆盖率等方面对词汇损耗的影响,国内也有硕士研究生对汉语语境下大学生或中学生的英语词汇损耗做了相关研究。国内的实证研究多选本科生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拟对汉语语境下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词汇损耗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明中国的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是否会产生词汇损耗现象以及学习动机对词汇损耗的影响。本研究讨论的语言损耗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不使用而产生的外语的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本项研究以英语专业二年级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他们在结束专业课程三个月之后在专业课学习时学到的词汇损耗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学习动机对于英语词汇损耗的影响。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英语专业研究生中抽取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的工具为学习背景与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和词汇测试问卷。本研究的损耗时间跨度为3个月,即从被试结束研究生一年级的专业课学习到暑假后新的学期开学。研究数据的采集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的数据采集在被试刚刚结束专业课之时,在课堂上利用30分钟的时间把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和词汇测试问卷发给学生做完并收回;第二个步骤在三个月后进行,第二次的学习背景调查问卷旨在调查被试在假期中和刚开学的一段时间使用英语的情况。两个步骤中的词汇测试问卷相同。采集到的数据整理之后使用SPSS 16.0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结论如下:一、所选名词整体在被试停止系统英语课程学习三个月后没有损耗。二、专业术语在被试停课三个月后有明显的损耗,而普通名词则没有损耗。三、被试的动机强度对被试的英语名词损耗没有任何影响。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简介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的英语学习情况以及开展语言损耗研究的必要性,介绍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二章是理论介绍部分,详细介绍了语言损耗的定义和分类,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成果。第三章详细介绍了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问卷设计、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第四章分析研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词汇的损耗情况以及被试的动机强度对词汇损耗的影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和回答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章总结了研究的结果和研究的意义,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a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Definition and Type of Language Attrition
  • 2.1.1 Definition of Language Attrition
  • 2.1.2 Type of Language Attrition
  • 2.1.3 Summary
  • 2.2 Definition of Some Hypotheses Related with Language Attrition
  • 2.2.1 Linguistic Feature Hypothesis
  • 2.2.2 The Regression Hypothesis
  • 2.2.3 The Inverse Hypothesis
  • 2.2.4 The Critical Threshold
  • 2.3 A Review of Studies on Language Attrition
  • 2.3.1 Studies on Language Attrition abroad
  • 2.3.2 Studies on Language Attrition at Home
  • 2.4 A Review of Studies on Vocabulary Attrition
  • 2.4.1 Studies on Vocabulary Attrition abroad
  • 2.4.2 Studies on Vocabulary Attrition at Home
  • 2.4.3 Summary
  • 2.5 Individual Factors in Language Attrition
  • 2.5.1 Motivation
  • 2.5.2 Studies on Motivation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Subjects
  • 3.3 Instruments
  • 3.3.1 The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 3.3.2 The Vocabulary Test
  • 3.3.3 The Questionnaire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4 Data Collection
  • 3.5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Descriptive Data
  • 4.1.1 Motivation Intensity
  • 4.1.2 Analysis of Vocabulary Test Scores at Time 1
  • 4.1.3 Analysis of Vocabulary Test Scores at Time 2
  • 4.2 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Scores of Vocabulary Tests at Time 1 and Time 2
  • 4.2.1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Vocabulary Test Scores as a Whole at Time 1 and Time 2
  • 4.2.2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ores of Terminologies at Time 1 and Time 2
  • 4.2.3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ores of Ordinary Nouns and Terminologies at Time 1
  • 4.2.4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ores of Ordinary Nouns and Terminologies at Time 2
  • 4.3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ocabulary Attrition and Motivation Intensity
  • 4.3.1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ttrition of Vocabulary as a Whole at Time 1 and Time 2 and Motivation Intensity
  • 4.3.2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ttrition of Terminologies at Time 1 and Time 2 and Motivation Intensity
  • 4.3.3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ttrition of Ordinary Nouns at Time 1 and Time 2 and Motivation Intensity
  • 4.4 Discussion
  • 4.4.1 Vocabulary Skills Affected after Three Months of Disuse
  • 4.4.2 Motivation Intensity as a Predictor of Attri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Implication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 5.3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Appendix C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食物损耗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 农业展望 2020(04)
    • [2].降低果蔬损耗的方法分析[J]. 时代农机 2018(12)
    • [3].领导自我损耗与员工自我损耗——授权、信任的负影响[J]. 领导科学 2019(04)
    • [4].信息传播之怪现象[J]. 少年心世界 2013(10)
    • [5].大陆零售业损耗达1400亿元[J]. 中国连锁 2013(12)
    • [6].累了会说谎?自我损耗削弱诚信行为及其缓解机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4)
    • [7].“一句话”解决不了高损耗——评《损耗率的真相》[J]. 中国药店 2015(16)
    • [8].“损耗数”与“捐耗数”[J]. 快乐作文 2018(09)
    • [9].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损耗现状及其对健康促进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19(06)
    • [10].高中生自我损耗与冲动购买的关系研究[J]. 现代商业 2019(11)
    • [11].关于食物浪费、食物损耗与食物损失的界定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12)
    • [12].管输原油损耗原因与改进措施[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S2)
    • [13].我国蔬菜流通损耗的寻优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8)
    • [14].需重视的人事损耗[J]. 纺织服装周刊 2013(04)
    • [15].语言损耗中受到影响的语言技能[J]. 群文天地 2012(18)
    • [16].自我损耗与情绪调控对学生健康消费选择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5)
    • [17].渠道的损耗和供配水时差分析[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18].降低10kV配网损耗的技术解决措施[J]. 科技视界 2018(19)
    • [19].预算中的损耗也很重要 资深监理教你看看清[J]. 建材与装修情报 2010(03)
    • [20].库存损耗的真相[J]. 21世纪商业评论 2009(01)
    • [21].状态焦虑对持续性注意控制的影响:自我损耗程度的调节作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7(02)
    • [22].语言损耗研究的新进展——《语言损耗》评介[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6)
    • [23].损耗率的真相[J]. 中国药店 2015(14)
    • [24].工作中自我损耗的来源、影响与应对研究探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3(02)
    • [25].库存损耗的真相[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9(04)
    • [26].闪存损耗均衡的内存优化实现[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S1)
    • [27].抵制说服:自我损耗对大学生态度改变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 [28].减少粮食损耗与浪费势在必行[J]. 世界农业 2013(09)
    • [29].以语言为关注点的语言损耗研究[J]. 湘潮(下半月) 2012(06)
    • [30].自我损耗的后效述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标签:;  ;  ;  ;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名词损耗的一项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