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

论文摘要

现代钢铁联合企业是复杂的铁—煤化工系统,钢铁生产过程实质上是物质流在能量流的驱动和作用下,在流程网络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动态—有序地运行。对典型钢铁企业—宝钢、鞍钢、首秦公司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研究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作用对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冶金流程工程学的理论和系统节能的方法,重新审视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物理本质,把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抽象为物质流转变过程和能量流转变过程,剖析物质流、能量流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运行行为、效果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钢铁企业的进一步节能减排寻求新的突破口。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钢铁企业的各种物料沿着产品生命周期的轨迹流动形成物质流(以铁素流为主体)。将某个生产单元或工序的物质流分为来自上道工序物质流、循环利用物质流等5股,构造了钢铁生产单元、生产工序及钢铁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图,建立了物质流输入输出模型;剖析了各股物质流大小及物质流参数对工序金属收得率、流程资源效率和工序材比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废品率是提高生产工序金属收得率的主要途径;降低流程废品率,提高流程废弃物循环率及吨材外加物质流,是提高生产流程资源效率的主要措施;增加下游工序外加物质流,减少下游工序排放物质流,减少上游、下游循环物质流,均可降低工序的材比系数。将钢铁生产流程网络总结为串联型和串—并联型,引入时间增量系数及通路堵塞系数,剖析了流股交叉干扰及通路堵塞等因素对流程网络中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周期及连续化度的影响,提出了流程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减少工序间物质流流股,尽可能实现单元之间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以降低通路堵塞程度,缩短物质流运行的运输时间和等待时间。应用上述方法对典型企业生产流程的物质流进行了分析。2.各种能源沿着转换、使用、回收、排放的路径在钢铁企业内流动形成能量流(以碳素流为主体)。将某个能源转换单元或工序的能量流分为被转换的能源、转换后的能源产品等6股,构造了能源转换单元、转换工序及转换网络的能量流图,建立了能量流输入—输出模型;研究了各股能量流大小及设备大型化、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对工序能源产品能值的影响;剖析了各种转换方式权重、转换装置数量、装置能量转换效率及能量输送效率对能源转换网络产品能值的影响。分析表明:降低工序能源产品能值,一方面依靠各转换工序设备的大型化或采用先进的转换方式来降低能源投入量;另一方面依靠余热余能的合理有序回收;提高效率较高的能量转换方式的权重,减少各种转换方式中装置的数量,优化能量输送方式,缩短能量输送距离,是提高某种能源介质能量转换效率或降低某种能源产品能值的主要措施。应用上述方法分析了典型钢铁企业能量流网络的特征,并重点阐述了各企业煤气网络和发电网络对煤气转换效率和电力能值的影响。3.物质流与能量流在钢铁生产工序上协同作用:能量流推动物质流的转变,过剩的能量流或依附于物质流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或分离运行形成独立的能源回收—转换网络。生产工序的余热余能回收水平越高,工序产品带入下道工序的能量越多,则物质流—能量流的协同度越高,二者的协同作用越大,相关工序的工序能耗越低。从优化物质流、能量流运行模式的角度指出了降低企业能耗的措施:①提高各工序设备大型化程度,降低工序间物质流流股密集程度,减少通路堵塞,进而优化工序间界面模式,加强工序间的热衔接,最大程度地利用依附于物质流的各种能量;②优化能源转换网络,降低能源产品能值;③合理有序地回收利用各种余热余能,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从钢铁生产流程输出的过剩能量。4.应用以上物质流、能量流研究方法,研究了工序间界面模式、富余煤气发电及余热回收利用等重要问题。建立了高炉—转炉区段铁水和连铸机—热轧机区段连铸坯的温度预测模型,给出了各区段不同界面模式下铁水、连铸坯温降与物质流运行时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各区段的最佳界面模式;论述了钢铁企业煤气富余的原因,提出了以小时为时间尺度的煤气富余量预测方法,在剖析各种煤气发电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以实现煤气的近零放散和高效发电为目标,给出了富余煤气发电方式的选择原则:同时,分析了热电联产的节能效果,质疑了“有多少(富余)煤气发多少电”的错误观点,论证了不同企业实现“只买煤不买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总结了我国钢铁工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热平衡法、(?)分析法、能级分析法及其相关效率指标分析余热回收利用过程的局限性;用火用效率和产品能耗改变量等评价指标比较了若干典型余热回收技术的优劣,给出了各种余热的合理回收利用模式及其节能效果。5.针对流程网络复杂、产品多样化的大型联合企业—鞍钢和流程网络简单、产品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首秦,应用物质流、能量流研究方法,分析了物质流、能量流运行模式对两类企业吨钢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鞍钢复杂的流程网络使得物质流运行时间周期长、连续化度低,能量流运行效率低,最终导致其吨钢能耗明显偏高;而落后的能量流运行模式是导致首秦吨钢能耗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采取物质流、能量流优化措施后,鞍钢吨钢综合能耗(不含冷轧)降低到670kgce/t左右,首秦降低到640kgce/t左右是可以实现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及环境现状
  • 1.1.1 我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1.1.2 我国钢铁工业环境负荷现状及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 1.2 钢铁工业/企业节能方法研究进展
  • 1.2.1 系统节能方法的由来及发展
  • 1.2.2 钢铁企业能源模型研究进展
  • 1.3 钢铁企业的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研究进展
  • 1.3.1 钢铁企业的物质流与能量流
  • 1.3.2 钢铁工业/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分析方法
  • 1.3.2.1 工业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分析方法
  • 1.3.2.2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分析方法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2 典型钢铁企业的能耗现状调研
  • 2.1 调研对象及其典型企业
  • 2.2 我国钢铁企业能耗现状
  • 2.2.1 大中型企业能耗水平
  • 2.2.2 典型企业能耗现状
  • 2.2.2.1 宝钢
  • 2.2.2.2 鞍钢
  • 2.2.2.3 首秦
  • 2.2.2.4 典型企业吨钢能耗的对比
  • 2.3 钢铁企业能耗的影响因素
  • 2.3.1 生产规模与技术装备
  • 2.3.2 生产布局与厂内运输
  • 2.3.3 能源结构与能源转换水平
  • 2.3.4 余热余能的回收与利用
  • 2.4 小结
  • 3 钢铁企业物质流分析
  • 3.1 生产工序的物质流
  • 3.1.1 生产单元的物质流模型
  • 3.1.2 生产工序的物质流模型
  • 3.2 生产流程的物质流
  • 3.2.1 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及其评价指标
  • 3.2.2 典型钢铁企业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分析
  • 3.2.2.1 鞍钢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分析
  • 3.2.2.2 首秦生产流程的物质流分析
  • 3.3 关于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周期
  • 3.3.1 物质流的运行模式
  • 3.3.2 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周期
  • 3.3.2.1 串联网络的物质流运行时间周期及连续化度
  • 3.3.2.2 串—并联网络的物质流运行时间周期及连续化度
  • 3.3.3 典型企业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分析
  • 3.3.3.1 鞍钢各生产流程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分析
  • 3.3.3.2 首秦生产流程物质流的运行时间分析
  • 3.4 小结
  • 4 钢铁企业能量流分析
  • 4.1 能源转换工序的能量流
  • 4.1.1 能源转换单元的能量流模型
  • 4.1.2 能量转换工序的能量流模型
  • 4.2 能源转换(回收)网络的能量流
  • 4.3 典型企业能量流分析
  • 4.3.1 鞍钢能量流分析
  • 4.3.1.1 煤气网络能量转换效率分析
  • 4.3.1.2 主要能源产品能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3.2 首秦能量流分析
  • 4.3.2.1 煤气网络能量转换效率分析
  • 4.3.2.2 主要能源产品能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4.4 小结
  • 5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 5.1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的协同作用
  • 5.1.1 能量流—物质流协同作用对工序能耗的影响
  • 5.1.1.1 钢铁生产工序的工序能耗
  • 5.1.1.2 物质流变化对工序能耗的影响
  • 5.1.1.3 能量流变化对工序能耗的影响
  • 5.1.1.4 能量流—能量流协同作用对工序能耗的影响
  • 5.1.2 能量流—物质流相互作用对吨钢运输能耗的影响
  • 5.1.3 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对吨钢能耗的影响
  • 5.2 影响钢铁企业能耗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
  • 5.2.1 关于工序间物质流的运行模式
  • 5.2.1.1 高炉—转炉区段的界面模式
  • 5.2.1.2 连铸机—热轧机区段的界面模式
  • 5.2.2 关于富余煤气发电问题
  • 5.2.2.1 钢铁企业的煤气资源
  • 5.2.2.2 煤气富余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
  • 5.2.2.3 富余煤气发电方式
  • 5.2.2.4 钢铁企业"只买煤不买电"模式分析
  • 5.2.3 关于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 5.2.3.1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现状
  • 5.2.3.2 余热回收利用的基本原理、评价指标
  • 5.2.3.3 典型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 5.3 典型钢铁企业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分析
  • 5.3.1 鞍钢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分析
  • 5.3.1.1 物质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
  • 5.3.1.2 能量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
  • 5.3.2 首秦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互作用分析
  • 5.3.2.1 物质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
  • 5.3.2.2 能量流变化对吨钢能耗的影响
  • 5.4 小结
  • 6 典型企业节能对策研究
  • 6.1 鞍钢节能对策及其效果分析
  • 6.1.1 淘汰落后生产线,提高设备大型化程度
  • 6.1.2 优化界面模式,减少物料温降
  • 6.1.3 简化流程网络,提高流程物质流运行的连续化度
  • 6.1.4 合理回收利用余热余能,降低工序能耗
  • 6.1.5 优化煤气发电方式,实现电力自给自足
  • 6.1.6 提高能源转换水平,降低各类能源产品能值
  • 6.1.7 节能效果分析
  • 6.2 首秦节能对策及其效果分析
  • 6.2.1 高炉—转炉区段界面实施铁水罐一罐到底模式,减少铁水温度损失
  • 6.2.2 增加热轧生产线,完善生产流程
  • 6.2.3 加强余热余能回收,提高利用水平
  • 6.2.4 掺烧富余煤气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
  • 6.2.5 优化煤气发电方式,降低动力产品能值
  • 6.2.6 节能效果分析
  • 6.3 首秦、鞍钢节能效果对比
  • 6.4 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与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