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指导,从大学生的视角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体育锻炼意识、课余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状况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等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目的了解安徽省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并找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为我省高校体育的改革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总体显示大学生对自身体质评价与入学时相比基本呈持平状态;大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较好,有60.1%学生认为自己处于健康水平以上状态;但对自身感知程度调查发现情况并不乐观,表现在学生的运动不足、精神疲劳程度尤为突出,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课余体育锻炼有关。(2)无论是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锻炼的认识、主观参与倾向还是锻炼的动机看,都反映出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意识现状是良好的。(3)从实际参与的行为特征看,参与群总体显示投入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参与频率低,与课余体育锻炼意识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女生和三年级学生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比例严重;从锻炼的效果看男生好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好于三年级学生。(4)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对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反映在体育教师和《标准》的实施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效果上不显著,并表现诸多问题。(5)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消费观念还很淡薄,对学校相关场地设施的收费现象大多持反对态度。(6)通过学生和体育部负责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问卷反映出的问题基本一致,主要表现在场地设施不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课余体育管理形式科学性差,效率低、组织开展的活动满意度低,反映在女生和三年级学生时尤为明显。(7)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投入效果,必然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选题依据1.1.1 问题提出1.1.2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1.1.3 实施的途径与意义1.1.4 研究目的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1.2.2 国外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2.2.2 问卷调查法2.2.3 数理统计法2.2.4 访谈法2.2.5 逻辑分析法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评价调查3.1.1 大学生对自身体质的评价3.1.2 大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情况3.1.3 大学生自身健康的状况的评价3.1.4 大学生对健康关注程度的调查3.1.5 大学生对健康状况自我感知程度的调查3.1.6 小结3.2 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现状3.2.1 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3.2.2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调查3.2.3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参与倾向调查3.2.4 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3.2.5 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3.2.6 大学生关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了解情况调查3.2.7 小结3.3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特征3.3.1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性特征3.3.2 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投入时间的特征3.3.3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强度特征3.3.4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主要的形式特征3.3.5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时空特征3.3.6 大学生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比赛特征3.3.7 大学生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特征3.3.8 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调查3.3.9 小结3.4 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状况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3.4.1 体育教学工作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3.4.2 体育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3.4.3 学校体育组织和管理工作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3.5 解决目前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途径3.5.1 加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与体验3.5.2 加强体育教师业务素养以及构建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3.5.3 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与加大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3.5.4 积极引导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和降低体育场馆收费3.5.5 关于构建课余体育管理和组织体系的设想4 结论5 致谢6 参考文献7 附录8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在校大学生论文; 体育锻炼意识论文; 课余体育锻炼论文;
安徽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状况调查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