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

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

论文题目: 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作者: 朴永范

导师: 吴孔明

关键词: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民田间学校,农田生态分析,转化途径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共同特点是以小型农户为主要群体,对这些农户而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学习和应用有相当大的难度。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决策的主导因素,以往由上而下以行政管理型技术指导为主线的技术推广方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IPM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以下简称FFS)是以农民为中心,以农田为课堂,以农田生态系统知识为核心的全生长季IPM培训,是农民通过试验研究和亲身实践,提高IPM知识水平,并参与各种训练活动来提高交流、组织、学习、分析和团队协作等技能技巧的培训,完成“新知识”和“新技术”产生、学习、应用等IPM技术转化的新模式。 本文对IPMFFS的设立、课程(Curriculum)设计、培训方法和内容以及IPM农民田间学校在IPM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应用参与式理论,在前人参与式活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水稻、棉花IPM农民田间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符合小型农户的生产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的IPM农民田间学校的动态模式。结果表明,IPM农民田间学校是IPM技术转化的有效途径。以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为核心内容的IPM农民田间学校所遵循的四项原则中,健身栽培是基础,保护利用天敌是基本保障,定期田间调查是主要方法,也是农民成为专家的关键,使农民成为“专家”是IPM农民田间学校的根本目的。最终实现由传统而单一的“为农民,For Farmers”的IPM推广机制到“与农民一道,With Farmers”直至“由农民来实施,By Farmers”的转变,为实现适应新形势的推广机制、体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添砖加瓦。 在详细阐述了参与式IPM培训的必要性和和理论基础的同时,系统阐明了IPM FFS的特点,明确了IPM FFS对提高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保护和综合管理的相关性,阐明了IPM FFS在IPM技术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明确提出IPM FFS为新型技术推广机制、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及适应当前新形势下以小型农户为对象的IPM技术转化开辟了新途径。 应用农田生态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手段,在作物生长的全生育期对作物生长、有害生物、天敌和中型昆虫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做出管理决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揭示了IPM农民田间学校关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决策和相应技术措施的内涵和实质,完善了参与式IPM决策的概念,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论的演变和适用技术研究、转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供了实践依据。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

1.2.2 害虫管理的内涵

1.2.3 IPM推广

1.2.4 IPM农民田间学校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设立

1.3.2 课程设置

1.3.3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方法与内容

1.3.4 评估农民田间学校的效果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2.1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效果

2.1.1 水稻农民田间学校

2.1.2 棉花农民田间学校

2.2 农民参与式IPM研究

2.2.1 确定研究课题

2.2.2 制定概念表

2.2.3 试验设计

2.2.4 结果分析

2.3 IPM FFS在IPM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和地位

2.3.1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与当前需求分析

2.3.2 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IPM农民田间学校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课程范例

附录1.1 水稻IPM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设置(范例)

附录1.2 棉花IPM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设置(范例)

附录2 生态知识培训

附录2.1 “快速”农田生态系统分析训练

附录2.2 观察理解—寄生性天敌试验

附录2.3 种群动态

附录2.4 食物链

附录3 技能技巧培训

附录3.1 滚球认人

附录3.2 长筷子吃花生米

附录3.3 协作运水

附录3.4 内外圈游戏

附录3.5 营养网

附录3.6 田间考察和信息收集

附录3.7 信息传递效率—悄悄话

附录4 农民参与的试验研究

附录4.1 捕食性天敌行为观察—蜘蛛

附录4.2 稻田狼蛛捕食行为观察

附录4.3 昆虫园

附录4.4 水稻的生理补偿能力

附录4.5 棉花的生理补偿能力—去叶试验

附录4.6 不同类型除草剂在水稻分蘖期施用对稗草和水稻影响

附录4.7 不同施药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附录4.8 摘早蕾试验研究

附录5 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附录5.1 水稻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附录5.2 棉花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附录6 农民植保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9-05

参考文献

  • [1].中国水稻氮过量对农药用量的影响[D]. 郭明亮.中国农业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橄榄园节肢动物群落与主要害虫综合治理[D]. 艾洪木.福建农林大学2003
  • [2].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D]. 戴小枫.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 [3].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营养功能及其分子基础的研究[D]. 王国超.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4].施肥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D]. 李志胜.福建农林大学2005
  • [5].农药对枇杷园生态系的影响与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研究[D]. 傅丽君.福建农林大学2005
  • [6].可持续农业中的植物病害管理[D]. 欧阳迪莎.福建农林大学2005
  • [7].蚜虫取食诱导小麦抗性的分子机制及对蚜虫行为的影响[D]. 祝传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8].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D]. 王红梅.华中农业大学2005
  • [9].棉花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突变体的创制[D]. 金双侠.华中农业大学2006
  • [10].南疆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害虫种群动态研究[D]. 李号宾.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标签:;  ;  ;  ;  

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