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1号430010
摘要:本研究结合上海市工程案例,对比了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及普通钻孔灌注桩的优劣,简要分析了后注浆技术的原理,说明了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对桩端后注浆在桥梁工程中的普及与应用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桥梁施工;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工艺
1、工程背景
上海市广泛分布着厚达几十米的软土层。本工程秀龙桥为8+16+8m三跨简支梁桥,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公路。拟建桥梁下地质条件较差,下有地铁隧道穿过,且桥位处管线众多,条件复杂。由于桩基础与地铁隧道净距较小,为提高桩基础承载能力并减小基础沉降,避免对隧道产生扰动,秀龙桥所有桩基础均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
2、桩端后注浆优点
钻孔灌注桩因施工工艺因素的影响,桩基质量及性能有较大波动,主要体现在:
(1)灌注桩施工工序较多,施工工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孔内事故;
(2)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桩基施工的质量差异性大;
(3)灌注桩施工采用泥浆护壁,必然在孔壁形成泥皮,在孔底残留沉渣和扰动桩端土体,从而大大降低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使桩的承载力大幅降低,不能发挥其强度潜能。而且,这些影响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离散性,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降低了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桩端后注浆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灌注桩浇制且超声波检测完成后,通过声测管进行注浆,以改变起底部岩土的性状,提高桩周摩阻力及桩端承载力。
后注浆灌注桩与普通灌注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同样桩径、桩长条件下,单桩承载力可提高20%~30%,并能改善桩的抗震性和抗拔性,减少基础沉降;
(2)在同等承载力条件下,可将长桩改为短桩,减少钻进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3)节约钢筋混凝土量,降低工程成本。
在工程条件复杂、对桥梁承载力与沉降要求高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
3、原理分析
注浆一般可划分为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对于不同的注浆对象与工艺参数,其力学机理往往不同。
刚开始注浆时,浆液对砾石层土体和沉渣起到渗透及压密作用,随着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的增加,桩底扩大头逐渐形成,压密区范围也逐渐扩大,从而使桩底土的应力路径和固结状态改变。如果桩持力层为砾石层且较薄,渗透性差,则注浆压力进一步增大,但注浆量增大不多,从而在后期会形成劈裂注浆;如果桩持力层为砾石层厚且渗透性好,则注浆压力增大不多,而注浆量会持续增大,且注浆的扩散半径会持续增大,此时一般是压密注浆状态。
从初注到注浆后期,由于注浆压力和持力层土渗透性的变化,水泥浆与土层发生挤密、渗入、充填、劈裂等过程,从而会使注浆压力泵的压力表现为下降与回升的反复波动现象,这是水泥浆与土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注浆量的增加注浆扩散半径增大,注浆压力升高。
最终注浆压力的确定要考虑下列3个方面:
(1)最终注浆压力要小于桩上抬的摩阻力,即注浆时不能使桩向上严重位移;
(2)最终注浆压力要尽可能使桩端、桩身混凝土少破坏;
(3)最终注浆压力要使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形成扩大头,使桩端加固明显。
桩底注浆不但使桩端阻力因土层加固而提高,还使桩侧阻力提高,这是因为桩入持力层一般有一定深度,桩底注浆使入持力层侧阻明显提高,另外,浆液沿桩壁泥皮向上渗透也使部分桩侧土得到加固。
4、后注浆设备及工艺
(1)注浆装置(注浆管、注浆阀和注浆器)的设置: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内径不宜小于25mm,壁厚不应小于3.2mm),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注浆管连接接头应采用螺纹连接,接头处应缠绕止水胶带。对于本桥桩基础,沿钢筋笼圆周对称布置3根;注浆管下放前应作注水试验,注浆管应采用铁丝与钢筋笼绑扎,并随钢筋笼同时下放,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钢筋笼上、下端应有不少于4根与注浆管等长的同钢号的引导钢筋,引导钢筋应采用箍筋固定;注浆器下端宜呈锐角状,其环向面呈梅花状均匀分布出浆孔,孔径不应大于8mm,下孔时出浆孔应采用胶布或橡胶包裹,下部应伸出桩端以下200~500mm,上端宜高出地面0.2m,上口须用堵头封闭。
(2)后注浆阀:采用单向阀,注浆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静水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不致使注浆阀受损。
(3)浆液配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注浆液应采用32.5级或42.5级水泥配制的泥浆;桥墩、桥台处桩底的土层为⑦1-1层砂质粉土层,属非饱和土,水灰比应为0.55~0.6;配制好的浆液应过滤,滤网网眼应小于40μm。
(4)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和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钻孔灌注桩成桩后7-8h,应采用清水进行开塞,开塞压力0.8~1.2MPa,开塞后应立即停止注水,并采用适当措施保证注浆管畅通;注浆作业在声测后进行。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两根声测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对于桩群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5)应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注浆压力为0.4~0.8MPa,注浆速度为32~47L/min。压力偏高时,速度宜取低值,压力偏低时,速度宜取高值。
(6)单桩最小注浆量Gc≥3.0,Gc为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
(7)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终止注浆: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总量达到设计值的80%,且注浆压力达到2MPa。
(8)当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应改为间歇注浆,间歇时间宜为30~60min,或调低浆液水灰比。
5、结语
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发现通过桩端注浆工艺,大幅提高了灌注桩基础的承载力,并能够有效地控制基础的沉降。桩后注浆工艺能够明显改善钻孔灌注桩的性能,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
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的复杂多变,后注浆技术仍待进一步发展完善。例如后注浆桩基施工工艺、承载力计算等。
参考文献:
[1]《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机理与应用研究》张忠苗岩土工程学报.
[2]《桩底后注浆技术及其应用》魏昌斗探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