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和五氯酚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毒性及联合作用效应研究

镉和五氯酚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毒性及联合作用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含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有毒污染物(Persisitent Bioaccumulative Toxic Pollutants, PBT)的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使水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由于PBT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积累,所以环境系统中积累几种PBT污染物也随之日益普遍。因此,多种PBT污染物在环境系统中的联合毒理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有人研究了PBT污染物对细胞的毒性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但PBT污染物联合作用对细胞的毒性效应鲜见报道,且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胰蛋白酶分离法成功的分离鲫鱼肝细胞,并以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admium, Cd)(0、0.01、0.1、1、10、100μmol/L)和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0、0.01、0.1、1、10、100μmol/L)及其联合作用(0.1、1、10μmol/L)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探讨了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研究了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测定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鲫鱼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0.25%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分离出鲫鱼肝实质细胞,但含有大量的肝非实质细胞和细胞碎片,用差速离心法提纯3次,可使肝细胞纯度达到92%以上。肝细胞活力随着Cd或PCP浓度的增大,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相比,低浓度Cd或PCP处理差异不大,高浓度处理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联合染毒组表现出交互作用,析因分析结果表明交互作用为协同效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凋亡特征,如观察到明显的胞浆浓缩,核染色质凝聚,核膜消失,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线粒体嵴断裂或消失,凋亡小体的出现等。(2)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不同浓度Cd和PCP作用下,鲫鱼肝脏细胞代谢均出现停滞期、活性恢复期、稳定期和活性衰减期四个时期;鲫鱼肝细胞代谢活性恢复期速率常数k,最大放热功率pmax,总产热量(Q),传代时间(tG),均受到Cd和PCP的影响。随着Cd和PCP浓度的升高,速率常数k值逐渐减小,总产热量(Q)下降,而代谢抑制率和传代时间逐渐增加。这说明鲫鱼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受到Cd和PCP的抑制作用,并且Cd对鲫鱼肝细胞的毒性作用高于PCP,二者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3)研究了Cd和PCP单独及其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CAT、POD、SOD及GSH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同时测定了MDA、GSH、GSSG的含量。CAT、POD活性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在低浓度Cd和PCP作用下CAT、POD活性被激活,随着浓度的增高CAT、POD活性逐渐减弱直至受到抑制。SOD和GST活性随着Cd和PCP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的Cd对GSH-Px活性有诱导作用,当浓度大于1μmol/L, GSH-Px活性被显著抑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在PCP单独作用下,浓度小于10μmol/L时,差异变化不大,高浓度时GSH-Px活性被显著抑制。GR活性随着Cd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PCP浓度较低时,GR活性有被激活的趋势,当浓度大于1μmol/L时GR活性显著降低。在Cd和PCP单独作用下,GST活性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随着Cd和PCP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GSH含量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在Cd单独作用下,GSSG含量先增大后降低,当Cd浓度为100μmol/L时,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在PCP单独作用下,GSSG含量逐渐增大,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析因分析表明Cd和PCP联合作用时表现出交互作用。(4)研究了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Na+,K+-ATPase、 Ca2+,Mg2+-ATPase活性和[Ca2+]i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Cd单独作用时,Na+,k+-ATPase活性逐渐减弱;PCP作用时,Na+,k+-ATPase活性先增强后减弱。Cd和PCP对Ca2+,Mg2+-ATPase活性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Ca2+,Mg2+-ATPase在低浓度Cd和PCP时,酶活性有所增强,高浓度时酶活性显著降低。[Ca2+]i的含量在低浓度Cd或PCP下变化不大,高浓度时[Ca2+]i含量显著增大。Cd和PCP联合作用下鲫鱼肝细胞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都低于对照组,析因分析表明,Cd和PCP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效应。Cd和PCP联合作用组[Ca2+]i含量要高于对照组,析因分析表明,Cd和PCP联合作用对[Ca2+]i含量的影响同对ATPase活性的影响一样,也存在着协同作用。(5)研究了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SOD、ΔΨm、DNA Ladder和凋亡率的变化,探讨Cd和PCP诱导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Ψm随着Cd和PCP浓度的增高逐渐降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凋亡率在Cd和PCP较低浓度下不明显,当Cd和PCP浓度达到10时,凋亡明显增加,在100μmol/LCd或PCP作用下,凋亡比率显著升高,差异达到极限制水平。DNA Ladder显示在高浓度Cd和PCP时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结果同凋亡率相一致。在Cd和PCP联合作用下,△Ψm降低,析因分析表明,在Cd和PCP浓度低时,交互作用不明显,当浓度为10μmol/L时交互作用明显,表现出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组凋亡率增大,析因分析表明,在Cd和PCP浓度低时,交互作用不明显,当浓度为10μmol/L时交互作用明显,表现出协同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PBT污染及特性概述
  • 1.2 Cd和PCP的污染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 1.2.1 Cd的性质及污染概况
  • 1.2.2 Cd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 1.2.3 Cd的致毒机理研究进展
  • 1.2.4 PCP的性质及污染概况
  • 1.2.5 PCP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 1.2.6 PCP的致毒机理研究进展
  • 1.3 复合污染及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 1.3.1 复合污染概述
  • 1.3.2 联合效应研究进展
  • 1.3.3 联合效应毒性机理研究进展
  • 1.3.4 联合效应评价方法
  • 1.4 原代培养细胞在PBT研究中的毒性研究进展
  • 1.4.1 原代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 1.4.2 鱼类原代细胞培养在水体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1.5 本论文研究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
  • 2 Cd和PCP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毒性效应实验体系的建立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2.1.3 实验动物
  • 2.1.4 鲫鱼肝细胞提取
  • 2.1.5 鲫鱼肝细胞培养及染毒处理
  • 2.1.6 鲫鱼肝细胞形态学观察
  • 2.1.7 肝细胞活力测定
  • 2.1.8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鲫鱼原代肝细胞的提取培养
  • 2.2.2 鲫鱼肝细胞的培养鉴定
  • 2.2.3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鲫鱼肝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
  • 2.2.4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 2.2.5 讨论
  • 2.3 本章小结
  • 3 Cd和PCP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毒性效应的微量热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3.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3.1.3 实验动物
  • 3.1.4 鲫鱼肝细胞提取
  • 3.1.5 微量热的测定
  • 3.1.6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产热曲线
  • 3.2.2 Cd和PCP单独作用下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产热曲线
  • 3.2.3 Cd和PCP联合作用下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产热曲线
  • 3.2.4 Cd和PCP单独作用下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生长速率常数及抑制率
  • 3.2.5 Cd和PCP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生长代谢热的影响
  • 3.2.6 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4 Cd和PCP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抗氧化系统的毒性及联合效应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4.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4.1.3 实验处理
  • 4.1.4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Cd和PCP单独对原代培养鲫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 4.2.2 Cd和PCP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 4.2.3 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2+]I的毒性及联合效应'>5 Cd和PCP对肝细胞ATPase活性和[Ca2+]I的毒性及联合效应
  • 5.1 实验部分
  • 5.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5.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5.1.3 实验处理
  • 5.1.4 实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鲫鱼肝细胞ATPase的变化
  • 2+]i的影响'>5.2.2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鲫鱼肝细胞[Ca2+]i的影响
  • 5.2.3 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6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诱导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 6.1 实验部分
  • 6.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6.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6.1.3 实验处理
  • 6.1.4 实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ROS的影响
  • m的影响'>6.2.2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Ψm的影响
  • 6.2.3 Cd和PCP单独及联合作用对鲫鱼肝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6.2.4 细胞DNA ladder
  • 6.2.5 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镉和五氯酚对原代培养鲫鱼肝细胞毒性及联合作用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