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忠LIUJi-zhong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丽江674100)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LijiangTeachersCollege,Lijiang674100,China)
摘要:本文回顾与反思了我国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运用三维视域透析积极寻求我国体育专业良性发展的途径与思路,以推动我国体育专业的优化发展,提高体育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Abstract:ThedevelopmenthistoryofphysicaleducationinChinaarereviewedandreflected,someproblemsanddeficienciesareresearchedandanalyzed,andthethree-dimensionalviewisactivelyusedtoseektheapproachesandideasofbenigndevelopmentofphysicaleducationinChina,topromotetheoptimizationdevelopmentofChina'sphysicaleducation,andimprovetheteachinglevelandteachingqualityofphysicaleducation.
关键词:三维视域;体育专业;良性发展
Keywords:thethree-dimensionalview;physicaleducation;benig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4-0326-02
0引言
从我国现代体育专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体育专业是体育学科的基础性专业,其他体育专业都是在这一基本专业上衍生出来的,是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逐步发展,以及各专业学科划分的进一步细化而分化出来的。因此,各体育学科专业之间既存在明显区别,也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对体育专业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和掌握体育学科的发展全貌与未来趋势,还有利于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体育学科的其他专业,努力推动我国体育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中,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针,其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毕业生专业运动技能缺失、培养目标盲目无序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本质特性,违背了体育专业化发展的规律。本文回顾和反思了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并研究了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如何调整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体育专业结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
1体育专业分析
1.1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回顾我国的体育专业发展历史可知,我国的体育专业创建于1916年,以我国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体育专修科,将体育列为科学和必修学科之一为成立标志[1]。我国的体育专业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明的长期碰撞与融合为文化根基。因此,我国的体育专业一方面具有传统体育的内涵和特征,以“和”为中心,强调自我克制;另一方面它也具有西方体育的外显特征,注重个性的张扬,以“争”为核心,强调竞争意识。通过研究体育专业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体育专业的特征,即“拿来主义”,过多地引进西方的专业理论内容,而缺少内生机制,没有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在我国体育专业发展的前五十年里,我国主要引进和学习西欧国家、美国、日本等的教育体制,并逐步形成了我国旧有教育制度的发展雏形。而在我国体育专业发展的后五十年里,我国主要以苏联、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为效仿对象,进一步改造我国的体育专业教育制度,但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持续、稳定的教育机制。在这种专业发展环境中,我国主要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体育专业理论的方式,开展体育专业学科教育。但我国的体育专业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流水线”式引进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推进现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化,使其更为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是我国体育专业改革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2]
1.2体育专业的现状目前,我国的体育专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引进外国的先进发展经验虽然可以有效地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同时也忽略了我国原创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发展理念的同时,必须要研究和分析其适用于我国的可行性,是否能有效促进我国体育专业的高速发展。就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分析,如果不顾我国的发展实际,引进过多就不利于形成发展的推动力,从而影响我国体育专业的长效发展。
另外,从我国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随着儒家学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道德标准,而我国相对隔绝的地域环境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并使其逐步呈现出连续性特征。尽管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受到了来自异域文化的强烈冲击,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它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最终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因此,我国在发展体育专业时,必须在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加以改造,使之更为适应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体育学科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我国的体育专业是在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改革,实现体育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强调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理念,还要自力更生,以自我发展为主,推动体育专业良性发展。
1.3体育专业现存的危机第一,高校盲目扩招,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第二,当前的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未来社会的职业发展需求脱节,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需要,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存在着很大落差。第三,体育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的运动技能持续下降,造成了毕业生的质量逐渐降低,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之间的差距,培养目标的达成率过低。
造成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思想到行动层面的弱化链逐步弱化了其运动技能,主要表现在:第一级弱化链即思想上的弱化高校“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针,逐步放宽了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导致了体育运动技能在教学思想层面的弱化,第二级弱化链即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理论上的弱化目前,高校进一步深化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淡化了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理念,这一举措严重地影响了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第三级弱化链即实践中的弱化,高校的体育课程在设置上有意地降低了术科课程的难度,并冲淡了体育学科特有的口径,这必将使体育学科逐步陷入低基础、无口径的困境。
2结果与分析
2.1“厚基础、宽口径”理念上的分歧,是导致危机的思想成因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上存在着两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在进行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时,必须进一步拓宽体育专业口径,以逐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宽知识面,增加专业技能。但实际经验却告诉我们,专业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欠缺必将导致职业发展受阻,竞争力受挫。那种“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高度专业化的需求[4]。后一种观点也极具代表性,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反映在体育专业的发展上,就是是否坚持运动技能学习在体育专业中的主导地位。
2.2招生政策和社会环境是产生危机的深层成因造成体育专业发展危机的深层原因既有来自扩招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受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需求一致降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国家出台扩招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缓解就业压力。而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投资教育,有关部门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就逐步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加速了大学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
扩招政策的实施以及大众化教育的推行,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专业素质的降低,表现在体育专业上即为体育专业素质偏低,专项运动技能降低,不利于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3建议
3.1调整体育专业学生“入口”的口径和入学的方式调整体育专业学生的“入口”口径即严格体育专业招生标准,在入学考试中适当提高专项技能以及体能测试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另外,在新生入学时加入面试程序,完善录取机制,以求更加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深化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2恢复课余训练和早操活动体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主要通过学习一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而这一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完成,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利用好课余时间加强锻炼和学习,以逐步提高其体育专业技能,不断适应社会职业发展需求。
3.3全面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整体质量体育专业教师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专业的教育质量,提升专业教学水平,解决体育专业学历和运动技能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体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其的考评考核,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运动能力。
3.4体育教育课程的优化方式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与普通大学教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的重合度较小。从而得出,针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观念对极具本学科特殊性的体育教育学科的指导性不强。因此其培养目标应修改为“厚基础、订口径”,其中的“订”主要是指“订制”能满足体育学科特殊性的“口径”,使“宽口径”科学适当地缩小,以便更加符合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此,应该合理地调整学科与术科的学时比例,适当加大术科的学时,建议术科和学科比例为6:4,不断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全面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
3.5改善教学环境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化境,从而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运动学院发展史[M].2007:88-89.
[2]袁本涛.依附发展———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0(6):46-49.
[3]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M]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七版):155-158.
[4]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64.
[5]于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发展模式”的构想[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2).
[6]章华雄.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整体改革的理性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7]于红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管理[J].教育探索,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