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 癫痫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神经系统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的患病率为3.5‰~4.8‰,现有病人总数约600万。脑外伤(TBI)发生癫痫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高3倍以上,是导致癫痫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颅脑损伤后癫痫(PTE)又称损伤性癫痫、外伤性癫痫,约占全部癫痫人数的10%。PTE发生率较高,文献报告PTE发生率为4—53%之间,国内报告癫痫患者外伤因素为14%~45%。在外伤后有一次痫性发作的患者中,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高达86%的患者有第二次发作。脑内血肿是外伤后一周或一周后发生癫痫的重要危险因素。采用常规预防性抗癫痫药并不能减少脑外伤患者晚期外伤性癫痫发生率。目前PTE的动物模型尚不理想,各种PTE模型均不能完全模拟临床上的复杂情况,至今尚不能完全阐明PTE的有关发病机制,以至于临床上尚没有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PTE,是不是应该采取其他的策略如其他的药物或其他修复外伤导致的损害的方法来防治PTE?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的课题。含铁血黄素致痫作用得到多数临床医师的肯定。只要皮质内存在血液,就易引起癫痫的发生。TBI后红细胞外渗、溶解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与癫痫发生有直接联系,是外伤后的显著特征。许多学者都发现只要皮质组织内存在血液,就易引起癫痫的发生。动物实验也提示,铁具有致痫作用,这种致痫作用与其氧化还原特性有关。铁的氧化导致了氧、羟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的生成。这些物质可作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细胞膜,造成脱氢及过氧化反应的随后传递。这种非酶促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损伤性癫痫论文; 动物模型论文; 氯化亚铁论文; 核因子论文;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论文; 突触蛋白论文; 可塑性论文;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论文; 过氧化物论文; 膜电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