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和谐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谐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又能反映当前最新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几十年来,国内外学人不乏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然而,陶研界对他的“和谐教育”理论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运用历史研究法、归纳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重新检视其“和谐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特点,重点研究分析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的重要性,阐述其在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功能、教学方法、师生关系、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并探讨其“和谐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发展职业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陶行知倡导的“和谐教育”理论与我国当前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一致,符合我国目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它不仅有助于消除当代教育造成的各种不和谐的弊端,而且能够推动当代教育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本文旨在通过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的阐释,希冀对当前教育导致的各种不和谐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为教育的科学发展,为人才的全面养成尽绵薄之力。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选题缘由及意义1.2 研究现状述评1.2.1 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丰富1.2.2 有关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不够深入1.3 研究方法1.4 研究目标第2章 重提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的重要性2.1 指导教育培养人的和谐意识的需要2.1.1 人与人不和谐2.1.2 人与社会不和谐2.1.3 人与自然不和谐2.1.4 对人的三重关系不和谐之原因分析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呼唤2.2.1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2.2.2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是推动当今教育事业的需要第3章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概述3.1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1.1 产生和萌芽阶段(1917 年—1927 年)3.1.2 形成和发展阶段(1927 年—1946 年)3.2 “和谐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3.3 “和谐教育”理论建立的基础3.3.1 哲学基础3.3.2 社会学基础3.3.3 实践基础3.4 “和谐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3.4.1 和谐的教育原则——“‘教育为公3.4.2 和谐的教育目的——“教书与育人统一、培养‘真善美的活人’”3.4.3 和谐的培养目标——“德、智、体诸育和谐共进,全面发展”3.4.4 和谐的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制度,发展适合中国的教育”3.4.5 和谐的教育功能——“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和国家谋福”3.4.6 和谐的教育过程——“和谐共处,持续共振”3.4.7 和谐的教育质量观——“反对‘会考’,解放儿童”3.4.8 和谐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启发式教学”3.4.9 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合作”3.4.10 和谐的道德教育——“人格和谐,人与社会和谐”3.4.11 和谐的家庭教育——“尊重儿童人权,增进儿童幸福”3.5 “和谐教育”理论的特征3.5.1 和谐有度,活而有序3.5.2 尊重个性,和而不同3.5.3 新旧并存,存好弃坏3.5.4 正视差异与矛盾,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创新3.5.5 重视教育结构的整体性与开放性第4章 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4.1 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4.1.1 以人为本,坚持民主和社会公正4.1.2 关注民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解决矛盾、协调利益4.1.3 重视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4.2 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启示4.2.1 当代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和谐人才4.2.2 当代教育应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4.2.3 当代教育要教育人们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4.3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4.3.1 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4.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职业教育的经济力量4.3.3 创建和谐育人环境,采取有效育人方式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陶行知论文; 和谐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