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因规律研究

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因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慢性咳嗽风咳证患者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史、生活质量、四诊信息的观察,运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结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候特点,以期揭示其证因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1.总结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相关文献,尤其是古今有关风咳研究的中医文献。2.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慢性咳嗽风咳证患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史、生活质量、四诊信息等资料。3.运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因规律。结果1.共观察风咳病例445例,完成观察436例,剔除9例。其中男性119例,占27.29%,女性317例,占72.71%;年龄在18-88岁之间,平均年龄50.38±13.77岁;45-59岁年龄组风咳患者最多。2.发病特点:首次发病诱因以外感为主;诱发咳嗽发作或加重的因素以吸入油烟/粉尘、环境温度变化、闻异味或刺激性气味、外感为主。首次发病季节及咳嗽发作/加重的季节均以冬季为主,其次为秋季、春季。3.咳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运用莱彻斯特咳嗽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咳嗽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生理得分及心理得分方面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此外,本研究中尚有82例(18.81%)患者(全为女性)出现因咳嗽造成的尿失禁症状。4.兼夹证分布:运用传统辨证分型方法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风咳患者的兼夹证分布情况,共涉及兼夹证型14种,部分患者兼夹2种以上证型,呈现出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的证候特点。其中7种相对主要:肺阴亏虚证、湿热内蕴证、燥痰阻肺证、热邪内蕴证、肺阳亏虚证、肺气亏虚证、胃热气逆证。5.影响兼夹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在中医病因学说的指导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主要兼夹证与性别、年龄、内伤病因相关因素、治疗用药的关系,结果湿热内蕴因子、肺阳亏虚因子、肺气亏虚因子三个模型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因子y=-1.366+0.314X7+0.302X2+0.019X12;提示偏嗜肥甘厚味、年龄大、曾用止咳/镇咳药对湿热内蕴证的发生影响相对大些。肺阳亏虚因子y=-0.246+0.799X10;提示偏嗜冷饮对肺阳亏虚证的发生影响相对大些。肺气亏虚因子y=-0.397+0.794X7+0.224X17+0.091X12;提示偏嗜肥甘厚味、思虑过度、曾用止咳/镇咳药对肺气亏虚证的发生影响相对大些。6.主要兼夹证与病程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兼夹证中肺气亏虚证与病程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1.慢性咳嗽风咳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女性发病率更高。风咳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中年组发病率最高。病程跨度较大,无明显性别差异;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女性更为明显。发病特点可呈季节相关性,冬季为主;诱因表现较为广泛,以外感、吸入油烟/粉尘、环境温度变化、闻异味或刺激性气味等为主。2.病因病机:外感内伤相兼起病导致风咳的发生。外因为感受触冒风邪;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病理产物积聚,包括阴虚、湿热、郁热、燥痰、阳虚、气虚、胃热、气逆等病理因素。风邪犯肺后,由于体弱或医治不当,风邪祛而未尽,即可留伏于肺,致风邪束肺,成为日后咳嗽反复发作的根源。风邪留伏后,与机体相互影响,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痰浊、湿热等病理产物。同时,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的失常,湿热、阴虚、燥痰、阳虚、气虚、郁热、气逆等病理因素均可导致气机逆乱,肺气上逆,发为风咳。其病位主要在肺,与肝、心、脾、肺、肾、胃相关。3.主证及兼夹证:风邪束肺证为风咳的主证;肺阴亏虚证、湿热内蕴证、热邪内蕴证、燥痰阻肺证、肺阳亏虚证、肺气亏虚证、胃热气逆证为风咳的主要兼夹证。其中,肺气亏虚证与病程具有相关性。4.影响兼夹证发生的因素:风咳患者中偏嗜肥甘厚味、年龄大、曾用止咳/镇咳药者相对更容易兼夹湿热内蕴证;偏嗜冷饮者相对更容易兼夹肺阳亏虚证;偏嗜肥甘厚味、思虑过度者相对更容易兼夹肺气亏虚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一 慢性咳嗽风咳证中医研究概述
  • 1 古代医家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 2 古代文献中有关风咳的论述
  • 3 现代文献对风咳的认识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咳嗽西医研究现状
  • 1 慢性咳嗽西医研究溯源
  • 2 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
  • 3 慢性咳嗽的病因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观察指标
  • 6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发病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 3 风咳发生及加重情况
  • 4 既往诊疗情况
  • 5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6 中医四诊信息分布情况
  • 7 兼夹证分析
  • 8 计算因子得分
  • 9 主要兼夹证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10 主要兼夹证与病程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病因、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
  • 2 主要结果分析
  • 2.1 一般资料
  • 2.2 发病特点
  • 2.3 诊疗情况
  • 2.4 风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2.5 风咳的主证与兼夹证
  • 3 对风咳病因病机的探讨
  • 3.1 风邪为风咳发生的主要病因
  • 3.2 六淫邪气皆可导致风咳
  • 3.3 内邪干肺、脏腑失调也可导致风咳
  • 4 有关风咳研究的其他问题
  • 4.1 风咳当作为一个独立疾病的讨论
  • 4.2 内风在风咳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申春悌治疗风咳证用药规律分析[J]. 河南中医 2020(08)
    • [2].小儿咳证与嗽证辨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01)
    • [3].三子三拗敛肺汤治疗风咳证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30)
    • [4].自拟清热宣肺祛风利咽方治疗慢性咳嗽风咳证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5)
    • [5].针药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咳证)[J]. 中医药信息 2019(06)
    • [6].申春悌运用抗敏镇咳方治疗风咳[J]. 河南中医 2020(05)
    • [7].“双参镇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咳证3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8(11)
    • [8].中医咳证分型与影像分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5)
    • [9].喘证的中医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08(23)
    • [10].申春悌教授治咳证法方药的频数分析[J]. 中医学报 2013(05)
    • [11].心咳证治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11)
    • [12].浅析《景岳全书》咳嗽论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01)
    • [13].中医治咳嗽六则——从医案拜学名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2)
    • [14].运用朝夕补泻法治疗阴虚痰热久咳证心得[J]. 江西中医药 2008(01)
    • [15].咳嗽的论治小结[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16)
    • [16].北京市朝阳区风咳流行病学调查[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01)
    • [17].小儿久咳证治举隅[J]. 黑龙江中医药 2008(01)
    • [18].从气机的角度浅析“五脏六腑皆令人咳”[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02)
    • [19].史正刚教授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咳嗽[J]. 甘肃中医 2010(04)
    • [20].养阴清肺膏(口服液)临床应用解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20)
    • [21].干咳证治验案2则[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1)
    • [22].曲生教授治咳十法总结[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6)

    标签:;  ;  ;  ;  ;  ;  

    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因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