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清末民初时期,分布在上海、无锡一带的荣氏企业内部管理实行着“工头制”模式。工头将技术、经验与管理集于一身,造成了企业内部治理中的“双中心”特点——即以工人对工头的人身依附为中心和企业财务以出资者为中心的现象。“工头制”最早由在华外资企业传入中国,当时的民族企业,广泛地沿袭了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工头制”能够节约成本:实行“工头制”,资本家一方面获得了有经验、有技术的管理人员,并通过给与他们“工头”身份和权利,进行拉拢式的泛家族主义控制;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人对工头的依附关系,节省了资本家在招雇、管理、培训工人方面的大量成本。20世纪20年代,随着当时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制度本身缺陷的显露,这一制度在荣氏企业内部开始逐渐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受到西方管理思潮影响的“科学管理”制度。促使“工头制”变革的关键因素是新旧制度在效率上的差距——这也是资本家决定变革的主要动力。此外,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新职员阶层的出现,以及新的管理思想之传播,也对这场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人——工头——资本家这三方,在利益选择和情感信任的博弈过程中,最终从“工头制”下的原有均衡,走向了带有现代企业制度色彩的“科学管理”均衡。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研究的问题及现实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1.2.2 国外研究现状1.3 观点、研究方法和不足1.3.1 观点和研究方法1.3.2 创新与不足2 荣氏企业内部“工头制”2.1 “工头制”下的文、武场2.2 “工头制”中的利益主体2.2.1 工头2.2.2 工人2.2.3 资本家3 “工头制”的建立过程及荣氏企业发展3.1 “工头制”在欧资、日资企业兴起3.2 荣氏企业“工头制”的建立条件3.3 “工头制”的绩效与企业发展3.3.1 “工头制”的绩效3.3.2 “工头制”下的企业发展4 荣氏企业的“工头制”改革4.1 改革动因4.2 一波三折—殴打新职员风潮4.3 “工头制”的短暂“复辟”5 改革后的“科学管理”5.1 科学管理的实行5.2 劳工自治制度5.3 荣氏企业在“科学管理”下的发展6 从“工头制”向“科学管理”演变的经济学分析6.1 “工头制”下“双中心”模式的存在条件6.2 由“双中心”向“单中心”演变的内、外部条件分析6.2.1 效率激励:日本纱厂的管理6.2.2 “工头制”下的实际经营情况6.2.3 资本家支持及新职员阶层的出现6.2.4 深层社会结构演变6.3 制度演进的机制:资本家、管理者和工人的博弈均衡6.3.1 改革前、后的博弈均衡6.3.2 新制度受挫的经济关系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工头制论文; 科学管理论文; 演变论文;
从“工头制”到“科学管理”—20世纪20年代荣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演变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