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聚丙烯/聚碳酸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学
作者: 郭红革
导师: 盛京,赵树高
关键词: 聚丙烯,聚碳酸酯,共混物,结晶行为,相容性,流变性,力学性能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选用PP-g-MAH(马来酸酐)和PP-g-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做增容剂,线形酚醛树脂(PF)做增容助剂的配方体系,分别在单、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PP)和和聚碳酸酯(PC)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加工条件、不同PP与PC共混比和不同增容体系情况下共混物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应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PC的端基和增容剂、增容助剂发生了反应。应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定了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现添加增容剂和增容助剂的确起到改善相容性作用。用相差显微镜(PC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PP/PC共混物的相结构。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计算了共混体系的特征参数。使用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了在室温下结晶的共混物中PP相的结晶形貌。应用X射线衍射(WAXS)测定并计算了共混物中PP相的结晶结构、晶体尺寸和结晶度的变化。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方法研究了共混物中结晶相PP的热性能和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对共混体系进行了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的HV和VV散射研究,计算了表征结晶尺度的相关距离、表征相尺寸的相关距离、平均弦长和相颗粒的平均直径,并与PCM和SEM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小角X光散射(SAXS)得到的I-θ曲线计算了共混体系的长周期L,并对增容共混体系的界面层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测得剪切速率对共混物熔体剪切粘度和剪切应力变化的流变特性,并考察了熔融温度对共混物熔体流变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配方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硬度和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将弯曲试样预制单边尖锐缺口,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方法,用J积分表征了PP/PC共混物的断裂韧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
1.1.1 前言
1.1.2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
1.1.3 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1.1.3.1 热力学相容性
1.1.3.2 工艺相容性
1.1.3.3 聚合物相容性的测定方法
1.1.4 增容作用及增容方法
1.1.5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1.1.5.1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1.1.5.2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因素
1.2 聚丙烯高性能化的研究
1.2.1 合成多品种和牌号的PP 树脂
1.2.2 对PP 进行化学改性
1.2.3 对PP 进行物理改性
1.2.4 通过微观复合方法
1.2.5 通过控制PP 的成型加工工艺获得高性能PP 材料
1.3 聚丙烯/聚碳酸酯共混材料的研究概况
1.3.1 简单共混的PP/PC 共混体系
1.3.2 增容的PP/PC 共混体系
1.3.3 填充改性的PP/PC 共混体系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立题依据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PP/PC 共混物的制备和加工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实验配方
2.3 共混物制备
2.4 测试试样制备
第三章 PP/PC 共混物的增容和相形态结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2 动态力学分析(DMA)
3.3.3 相差显微镜照片分析
3.3.3.1 相差显微镜原理
3.3.3.2 相差显微镜照片图像处理的方法
3.3.3.3 不同共混比PP/PC 共混物的相差显微分析
3.3.3.4 增容的PP/PC 共混物的相差显微分析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分析
3.3.4.1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3.3.4.2 共混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分析
3.3.4.3 单、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物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
3.3.4.4 双螺杆挤出物熔融压片后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
3.3.4.5 增容的PP/PC 双螺杆挤出物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PC 共混物中 PP 相的结晶结构和结晶行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偏光显微镜照片分析
4.3.1.1 偏光显微镜原理
4.3.1.2 不同共混比PP/PC 共混物的偏光显微镜照片分析
4.3.1.3 增容的PP/PC 共混物的偏光显微镜照片分析
4.3.2 广角X 射线衍射分析(wide angle X ray diffraction, WAXD)
4.3.2.1 广角X 射线衍射原理
4.3.2.2 不同共混比PP/PC 共混物中PP 相的WAXS 分析
4.3.3 DSC 分析方法
4.3.3.1 DSC 方法用于PP/PC 共混物的热力学和结晶能力的分析
4.3.3.2 DSC 方法用于PP/PC 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4.3.3.3 DSC 方法用于PP/PC 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散射理论和方法在 PP/PC 共混物研究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3 光散射原理
5.3.1 光散射基本概念
5.3.2 Debye-Bueche 散射公式
5.3.3 各向异性体系光散射的统计理论及应用
5.3.4 球晶的模型法光散射理论及其应用
5.3.5 小角X 射线散射理论(SAXS)
5.4 结果与讨论
5.4.1 PP/PC 共混物的小角激光散射HV 分析
5.4.2 PP/PC 共混物的小角激光散射VV 分析
5.4.3 PP/PC 共混物的小角X 射线散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P/PC 共混物的加工流变性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平板流变仪的结构
6.2.2 毛细管流变仪的结构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不同共混比PP/PC 共混物熔体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6.3.2 不同共混比PP/PC 共混物熔体粘度与共混组成之间的关系
6.3.3 添加增容剂的PP/PC 共混物熔体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6.3.4 增容剂和PF 配合增容的PP
6.3.5 PP/PC 共混物熔体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PP/PC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断裂韧性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3 结果与讨论
7.3.1 PP/PC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分析
7.3.1.1 不同共混比对PP/PC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7.3.1.2 增容剂对PP/PC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7.3.1.3 增容剂和酚醛树脂配合增容对PP/PC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7.3.2 用J 积分法表征PP/PC 共混物的断裂韧性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工作展望
8.1 结论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7-10
相关论文
- [1].聚碳酸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立.上海大学2008
- [2].等规聚丙烯/顺丁橡胶共混物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 孙辉.天津大学2007
- [3].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相结构形成演变及其动力学研究[D]. 李云岩.天津大学2007
- [4].尼龙6与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热学和微观形貌研究及其应用[D]. Mabrouk J.Abdrhman Masoud.北京化工大学2008
- [5].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增韧增强改性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 魏刚.四川大学2004
- [6].新型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汪连生.武汉大学2004
- [7].PVC/ABS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 王硕.吉林大学2007
- [8].聚酰胺6和聚碳酸酯及其与K树脂共混体系拉伸力学行为的研究[D]. 敬波.湘潭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