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表达 ——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的象征性研究

理想的表达 ——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的象征性研究

论文摘要

以儿童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萌芽于战国,成长于魏晋,成熟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清,至今仍受人们所喜爱。儿童,人成长的最初阶段,他们单纯、可爱、天真、活泼,虽然还不是社会的栋梁与主宰,但他们的喜、怒、哀、乐能折射出一定社会现实,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儿童,也是人类生命延续的象征,在他们身上,一直就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当儿童形象进入艺术殿堂,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时,他们便成为艺术家心灵世界的感性显现。在儿童身上寄寓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认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颂扬。儿童形象的象征意义根植于人们的文化心理之中。文章通过对儿童题材画的分类、解读来认识、理解新中国的新观念及其艺术家的新表达。探讨观念、政治等意识形态的东西如何通过原本单纯可爱的儿童表现出来的。引导人们反思儿童入画的真正原因,希望还原儿童的真实面貌。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来展开研究:第一章儿童题材画的象征性溯源。本章包括社会根源和历史溯源,重点阐述建国前后儿童题材画的艰难转型,为研究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的象征性作必要的铺垫。第二章儿童题材画象征性的主要表意方式。本章简要介绍对比、联想和想象、暗示、组合等表现手法。第三章象征类型及含义。本章把众多的儿童题材画分为表现乐观向上,担当和平使者,作为幸福代言人和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四类详细论述,揭示儿童题材画的象征含义。第四章外来影响。主要是研究苏联和波兰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儿童题材画创作的影响。第五章对儿童题材画象征性的评价。包括名人、名家的评价和作者自己的看法。第六章结语。概括本研究的意义及对绘画创作所提供的启示,并指出本研究所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理由
  • 第二节 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儿童题材画的象征性溯源
  • 第一节 儿童题材画象征性的社会根源
  • 第二节 儿童题材画象征性的历史溯源
  • 第三节 建国前后儿童题材画的艰难转型—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
  •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象征性的主要表意方式
  • 第一节 对比
  • 第二节 联想、想象
  • 第三节 暗示
  • 第四节 组合
  •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的象征类型及其含义
  • 第一节 表现乐观向上
  • 第二节 担当和平使者
  • 第三节 作为幸福代言人
  • 第四节 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象征性的外来影响
  • 第一节 苏联的影响
  • 第二节 波兰的影响
  • 第五章 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象征性的评价
  • 第一节 面向生活兼顾趣味
  • 第二节 “若要画得好,必须想得好”
  • 第三节 模糊的儿童形象
  • 第四节 “我们要美丽的画”
  • 结语
  • 附图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理想的表达 ——新中国初期儿童题材画的象征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