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1、不同精/粗比目粮对瘤胃上皮生长的影响2、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瓣胃上皮的影响。一、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山羊瘤胃上皮生长的影响9只青年山羊随机分为高精/粗比组(H,n=3)、中精/粗比组(M,n=3)、低精/粗比组(L,n=3)。L、M、H组日粮精/粗比例分别为10:90,35:65,60:40。连续饲喂21d后屠宰取瘤胃和瓣胃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半定量RT-PCR测定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 K4) mRNA表达;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前胃上皮形态;生化分析技术测定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1)高精/粗比(60:40)组和中精/粗比(35:65)组瘤胃液pH显著低于低精/粗比(10:90)组,相反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高于低精/粗比(10:90)组。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高精/粗比(60:40)组Go/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低精/粗比(10:90)组(p<0.05),而s+G2/M期比例显著高于低精/粗比(10:90)组,提示高精/粗比(60:40)日粮加快了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提供了高精/粗比日粮加快细胞周期G1期进程的证据。2)组织切片统计分析显示:高精/粗比(60:40)组瘤胃上皮乳头角质层脱落现象明显,同时其厚度、细胞层数显著低于低精/粗比(10:90)组(p<0.05,);此外,高精/粗比(60:40)组瘤胃上皮基底层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低精/粗比(10:90)组,提示高精/粗比(60:40)组目粮促进基底层细胞分裂,引起细胞数量增多。以上结果表明,高精/粗比(60:40)日粮不仅增加山羊瘤胃上皮基底层细胞数量,同时加快角质层细胞脱落。苹果酸脱氢酶测定结果表明高精/粗比日粮显著增强瘤胃上皮能量代谢。3)目视观察及测量显示:中精席比(35:65)组瘤胃上皮乳头的长度、单位面积内(1cm2)乳头个数以及乳头表面积均显著高于高精/粗比(60:40)组俨<0.05),提示中精/粗比(35:65)日粮更有助于增加瘤胃上皮乳头吸收面积。二、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山羊瓣胃上皮生长的影响试验动物及饲喂方法同试验一,低精/粗比(10:90)组瓣胃上皮角质层细胞层厚度显著高于高精/粗比(60:40)组(P<0.05);并且棘突颗粒层细胞层数以及单位面积内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高精/粗比(60:40)组(P<0.05),这与瘤胃上皮形态学的结果相反;以上结果提示低精/粗比(10:90)日粮有利于瓣胃上皮棘突颗粒层细胞数量的增加。但是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G徊1期细胞百分率和S+G2/M细胞百分率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关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瓣胃上皮生长的影响需继续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胃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J]. 医学信息 2020(15)
- [2].胃上皮异型增生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0)
- [3].幽门螺杆菌与胃上皮细胞间连接的相关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12)
- [4].食管黏膜胃上皮异位994例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06)
- [5].维甲酸对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逆转作用和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3)
- [6].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海南医学 2014(07)
- [7].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因子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 2008(02)
- [8].胃上皮内肿瘤中西医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1)
- [9].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超微结构的影响(英文)[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06)
- [10].幽门螺杆菌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07)
- [11].分水岭算法在胃上皮内肿瘤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01)
- [12].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在胃腺癌中表达的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02)
- [13].中医药有关胃癌癌前病变的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12)
- [14].不同证型慢性胃痛患者幽门螺杆菌基因型与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的相关性[J]. 中医杂志 2011(24)
- [15].消增1号治疗胃上皮异型增生49例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16].胃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04)
- [17].胃上皮异型增生在印戒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22)
- [18].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凋亡及p27~(kipl)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04)
- [19].中药抗胃癌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 2014(01)
- [20].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和胃上皮核因子-κB表达与慢性胃痛证型的关系[J]. 陕西中医 2009(09)
- [2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及反式激活活性蛋白表达的关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06)
- [22].中药治疗胃上皮异型增生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医药导报 2017(14)
- [23].螺杆菌的发现[J]. 科学新闻 2014(12)
- [24].PAS/AB染色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9)
- [25].抗胃癌中成药的研究进展[J]. 肿瘤药学 2015(06)
- [26].幽门螺杆菌与胃癌[J]. 抗癌之窗 2016(01)
- [27].浅谈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12)
- [28].重金属污染物诱发胃癌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20(07)
- [29].酱香型白酒中生物活性物质抗幽门螺杆菌代谢物诱导的人胃上皮细胞炎症作用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0(04)
- [30].蒙古绵羊胚胎胃的组织发生[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