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对会意字研究演进史的全面梳理,论列各家得失,提出我们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会意字与“六书”中其他各书的划界原则的看法,最后表明自己确定会意字的标准和定义。2.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通过《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尔雅》、《说文》义界模式的比较,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同构关系,从而证明了前述论断。3.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三个新的特点:字素之间的“隐秩序”;释义成分的缺省;部分会意字利用字素空间位置关系辅助表义。4.通过对《说文》所收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穷尽性的统计研究,参照系统一功能标准,归纳出各词类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5.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五点主张。

论文目录

  • 论文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说文》会意字概况
  • 第一节 会意研究小史
  • 第二节 会意的定义
  • 第三节 关于会意兼声字
  • 第四节 其他边缘状态及处理原则
  • 第五节 会意的性质
  • 第六节 《说文》会意字的来源
  • 第三章 会意、义界与取象—表词
  • 第一节 会意与义界
  • 第二节 会意的认知原理
  • 第三节 关于“取象”与“表词”
  • 第四节 义界对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的影响
  • 第四章 《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 第一节 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 第二节 表动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 第三节 表形容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
  • 第五章 《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比较
  • 第一节 表名词会意字模式与名词义界模式比较
  • 第二节 表动词会意字模式与动词义界模式比较
  • 第三节 表形容词会意字模式与形容词义界模式比较
  • 第六章 《说文》会意字研究对汉字教学的影响
  • 第七章 结语
  • 附录 《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字汇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会意字造字表词方法举例[J]. 中国文字研究 2013(02)
    • [2].试析《说文》表动词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J]. 中国文字研究 2014(02)
    • [3].浅谈语言与音乐的关系[J]. 北方音乐 2016(02)
    • [4].转喻在古汉字造字表词方法中的运用例说——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转喻[J]. 中国文字研究 2010(00)
    • [5].小学数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研究[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6(07)
    • [6].为“假借”正名[J]. 北方论丛 2020(03)
    • [7].日语拟态副词的表词特色——以四音节词为中心[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3(00)
    • [8].转喻在古汉字造字表词方法中的运用例说——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9].表词—意音文字中的早期文字孑遗[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4)
    • [10].国学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位置与阵地”[J].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2)
    • [11].早期汉字中表词-意音文字的萌芽[J]. 重庆社会科学 2008(01)
    • [12].汉语程度副词“很”的用法浅析[J]. 语文建设 2016(35)
    • [13].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教学探究[J]. 才智 2012(33)
    • [14].浅析网络新词感情色彩中性化趋势[J]. 电影评介 2010(18)
    • [15].培植兴趣 呵护童真——低年级写话兴趣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06)

    标签:;  ;  ;  ;  ;  

    《说文》会意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