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率及遵义地区主要的变应原,观察及评价特异性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遵医附院儿科门诊,临床诊断哮喘,病情处于缓解期的439例哮喘患儿,其中男294例,女145例,0-3岁192例(男136例,女56例),3-6岁144例(男93例,女51例),6-14岁103例(男70例,女33例)。使用由丹麦ALK-ABELLO公司提供的11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猫毛、狗毛、德国大蠊、细链格孢霉、艾蒿、豚草、梯牧草、桦树)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浓度为0.01mg/ml的盐酸组织胺为阳性对照,并同时对同期诊断为慢性咳嗽的189例患儿(以下简称咳嗽组)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比较哮喘组不同年龄段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比较哮喘组与咳嗽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439例哮喘患儿中42例接受标准化屋尘螨脱敏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每年哮喘发作次数、峰值呼气流速,评价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439例哮喘患儿皮肤点刺阳性率为35.8%,屋尘螨阳性率为72.6%;0-3岁年龄段皮肤点刺阳性率为23.0%,屋尘螨阳性率为72.7%;3-6岁年龄段皮肤点刺阳性率为40.3%,屋尘螨阳性率为67.2%;6-14岁年龄段阳性率为53.4%,屋尘螨阳性率为78.2%。6-14岁及3-6岁年龄段与0-3岁年龄段皮肤点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4岁与3-6岁年龄段皮肤点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皮肤点刺阳性率为21.7%,屋尘螨阳性率为41.7%,低于哮喘组皮肤点刺总阳性率及屋尘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2例经脱敏治疗1.0年后峰值呼气流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每年哮喘发作次数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例患儿共接受957人次脱敏治疗,局部不良反应共有365人次,发生率为38.1%,发生全身不良反应8次,发生率为0.8%。结论:屋尘螨为遵义地区儿童哮喘最常见吸入性变应原。标准化屋尘螨脱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PEF明显升高,提示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过敏性鼻炎未成年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分析[J]. 华西医学 2014(04)
- [2].武汉地区150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特征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03)
- [3].绵阳地区变应原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的研究[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9(02)
- [4].楚雄地区1970例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 2015(10)
- [5].重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01)
- [6].内江地区415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35)
- [7].学龄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 护理研究 2011(23)
- [8].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9].吸入性变应原检测654例结果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10)
- [10].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调查[J]. 空军医学杂志 2015(02)
- [11].石家庄地区99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0(01)
- [12].无锡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检测及意义[J]. 江苏医药 2010(16)
- [13].北京地区可疑过敏性鼻炎病人吸入性变应原特征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7(05)
- [14].2003-2006年武汉地区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皮试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2)
- [15].成都地区2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 四川医学 2011(03)
- [16].延边地区朝鲜族人群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5(04)
- [17].西宁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分析[J]. 高原医学杂志 2017(02)
- [18].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01)
- [19].宁波地区1268例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调查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02)
- [20].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7(03)
- [21].北京地区中小学生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调查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6(02)
- [22].常规避免吸入性变应原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4(10)
- [23].变应性哮喘吸入性变应原检测与健康教育[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16)
- [24].常见变应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08)
- [25].变应性鼻炎病儿900例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布特征[J]. 安徽医药 2020(03)
- [26].北京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特征与吸入性变应原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9(08)
- [27].35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特点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11)
- [28].2008~2017年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分布[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01)
- [29].绍兴市区中老年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血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02)
- [30].海南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血清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