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作文评语;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
作者简介:黄莉莉,任教于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科备课组长,在多年初三中考的备考中累积了丰富的备考经验,教学成绩显著,尤其擅长辅导学生写作,是一名深受同行认可、学生欢迎的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语写作又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它通常却只被看作是语文教学评价工作中极小的环节,而被自然地认为是每一个走上语文教师工作岗位的人都能够自通的事情。当然,自通的渠道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认识加上学生时代语文教师在习作本上所给予的“范本”的影响。所以,“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语句流畅”等也就成为了作文评语中的高频词。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僵化冷漠的低信度评语模式湮灭了学生的热情,也钳制着教师的个性。相反,近年来“赞赏”式评语、“要表现人文关怀”等提法科学积极、灵活而有人情味。所选事例不够典型,你可以说他书写认真;书写也不认真,你就赞他某些词语用得好,倘若词语也无甚光彩之处,那就说他叙述的角度新颖……就文本习作者附着在只言片语上点滴的思想情感,或理解,或开导,或劝慰……作文评语似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可是,当这种评语认识和写作成为一种风气,其不足与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拿了放大镜寻找优点”,一味地鼓励是不是就等于关注“人”的发展,正确注解新的评价理念?这样做是不是有利于学生作文心理的健康发展呢?在实践中,笔者就如何写好作文评语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内容上要有针对性
写作作文评语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学生的写作。但是,“要有效力,必先要有意义”。其意义就在于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中的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请看下面的评语:
案例1: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只是一些语句显得啰嗦,还有一些错别字。
案例2:一位学生文章中有这样一句:“照片上一口大铜缸。它安放在太和殿大门外的左侧,它的宽和高度大约都是一米,红日给它镀上一层灿灿的金光。”教师针对这一句批语道:“名称、位置、大小、高度、色彩,一句话包含了这么多东西,这就叫言之有物了。”
有人依据评点方式把作文评语分为点深型(抓住一点进行剥笋式剖入深析)、面广型(从内容、主题、语言各方面进行评价)、点面型(全面考虑,以某一点为重点撰写的评语)。其实,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评语都应当有针对性,找出文章的亮点,具体指出其妙在何处,指出文章的缺陷在哪里,根源是什么,该如何避免。切忌泛泛空洞的褒贬,如案例1中,教师评语泛泛而谈,不深不透,缺少细致的分析。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就如隔靴搔痒,除了知道自己习作有错别字和语句罗唆的问题外,得不到更多具体的指导,当然不利于他的提高。案例2则不然,教师不仅把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具体化了,还在充分肯定之后道出了缘由。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在这些方面会更加注意,自然有利于他以后的写作了。
学生的作文毛病可能很多,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内容方面……但是评语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应该抓大头,放小头,找出症结所在,牵一发而制全身。此外,给有训练重点的习作写评语,要关注文章在训练重点方面做得如何。如“写人要凸现个性”这个专题的作文,评语就要注意习作写人是否凸现个性,凸现什么个性,如何凸现。
二、方法上要有启发性
给学生批改作文,那种大刀阔斧的削减,越俎代庖的润饰是不可取的。不妨多就少改或明知不改,故意留一些空间,通过加批点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探究、自我修改的机会,从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被动局面中自我解救出来。再有,作文的总批,教师切莫断言只能怎么写,不能怎么写,一定要做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以商讨语气指引一个大方向,开拓学生思维天地,让学生主动寻找泼墨的机会,使学生有文可作。如果运用“假如以……开头会不会产生……的作用?”“倘若将……自然段调换位置,结构将发生……变化?”“除了以……结尾,试想能否以……结尾?”“……情节是否在情理之中?”等等,这样有价值的评语不仅能指出习作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即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启发他们对一些作文技法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他们驾驭写作技巧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情感上要有激励性
激励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成功的期待,让学生提前领略到成功的快乐。现代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非常脆弱,教师的评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甚至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每个学生都渴望教师能发现作文中的优点,给以赏识和鼓励。请看下面的评语:
案例1:一位学生的文章跑了题,教师写了如下评语:虽下笔千言,然纵观全文,似只能用《出师表》的最后一句形容:不知所言!
案例2:一位学生仿写了一篇优秀作文,教师评道:春蚕吃下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而你吃的是桑叶!吐出的还是桑叶!
案例3:茅盾的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茅盾的文章:“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宏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拨剑祈地之慨,笔意得宋唐文胎息,词旨近欧苏两家,非致力于古文辞者不办”。又评“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案例4:一个十三岁的中学生,也来为城市改革献计献策,科学、技术、管理、人才,都写到了,读后实在令人振奋。虽说它憨态可掬,却又英姿勃发,真是锐气可赞,志气可嘉,才气可喜!
案例1和案例2看似冷峻的评价,实为难听的讽言。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当然在意料之中。我们不能说茅盾的文学能力完全是教师鼓励的结果,但谁能否认案例3中教师评语对少年茅盾文学兴趣的产生所起的激发作用呢?案例4与此有同工之妙,既不重描缺点,也不轻放不足,既不伤写作之锐,亦明努力方向,平和里蕴蓄了赞叹,亲切里寄予着厚望。这样不矫情做作的评语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好作文不一定是教师教出来的,但一定是教师鼓励出来的。激励性评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树立学生的自信。
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恰如其分的、富有启发性的、能表达出对学生期望的评语能让学生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从中获得进步的方法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郑玉琼.作文评语多样化例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3).
[2]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钱华,周学红.作文评语有效性偏低成因初探[J].阅读与写作,2006(1).
[4]陈秀虹.语文教师撰写作文评语的四种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俞继红.作文教学评语的改革刍议[J].上海教育科研,2007(1).
[6]沈栋林.作文教学中“赞赏-建议”式评语浅论[J].新西部,2008(22).
[7]张丽.浅谈如何写好初中语文作文评语[J].成才之路,2010(1).
[8]吕巧云.作文评语的艺术[J].现代语文,2010(1).
[9]王东贞.作文评语的艺术[J].教育论丛,20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中学
邮政编码: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