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三个在美国生活,持汉语—英语双语的四岁到四岁半左右儿童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儿童都属于L2习得类型双语者。即他们并非从出生到一岁间就同时等量接触两种不同语言(出生双语者)。观察期历时五个月。观察地点有:学校、研究儿童的家里、笔者的家里、游戏场地及华人教会等。数据来自于现场录音(少部分录影)、现场原文笔录及与说话者本人的共同校正、访谈笔录等等。在本文的数据分析中笔者概括了三个持汉语—英语儿童语码转换的十六种功能,有两种功能在笔者的阅读文献范围内没有被提及。对这些功能的细化分析显示儿童本阶段的语码转换并非象一些前期研究者指出的是第一语言流失,而是代表了他们的双语沟通能力。在整个研究观察期,对象儿童表现出以下共同特质:对谈话对象的语言背景非常敏感;意识到自己的跨文化跨语种的双语身份;展现了对于结构体系很不相同的两种语言的语言学常识及沟通能力;其语码转换现象与成人的语码转换现象有大部分共性。本文研究儿童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规律与他们母亲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规律间没有体现出值得特别注意的一致性或关联性。其中两位母亲使用汉语多于句内语码转换,但他们的孩子使用句内语码转换则远多于汉语。另一位母亲使用句内语码转换多于汉语,但她的孩子就使用句间语码转换多于句内语码转换。有证据显示其他各类内在/外在因素,例如研究儿童可以创造使用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语码转换,这些都对他们的语码转换现象有一定程度影响,只是笔者认为由于每个个案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该类影响可以定性,但难以定量考核。三个研究儿童的L1(汉语)和L2(英语)的流利程度在研究期都有所进步,随着语言习得的熟练程度的提高,他们的语码转换规律也相应呈现出一种发展变化的趋势。英文流利程度越高的小朋友,句间语码转换的频率越高。英文流利程度相对较低的小朋友就多使用句内语码转换。但是他在观察期初转换的现象是以把英文单词嵌在中文句子里居多,后期他嵌入的英文部分就越来越长,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与笔者开始收集数据时的设想有出入的是,笔者认为谈话的外部环境应该会对研究儿童的语码转换现象有重要影响。但在本次研究数据和分析中,外部环境并没有如设想般成为重要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这与观察对象的选取范围和标准不无关系。同时虽然本文的观察地点有很多不同场所,但是观察儿童的交流对象的一贯性还是很高的。也许这种交流对象的一贯性使得观察儿童的语码转换规律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呈现出相应的一贯性。这一部分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从研究语码转换的应用方面来说,本文提出了在海外中文教学中应该宽容和允许语码转换,因为语码转换不仅是语言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同时也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有利辅助工具。只是程度与方法的界定需要学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至于保持语言的纯洁性问题,笔者认为有活力的各类语言纵观历史都是不“纯洁”的,汉语也不例外。非常“纯洁”的语言往往过于孤立而走向没落乃至消失,以至于谈不上“保持”。因此一定要用发展观来看待这个问题。建议将语言的“纯洁性”这一命题改为“纯正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影视剧对白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探析——基于香港电视剧《男亲女爱》对白的个案分析[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03)
- [2].粤英语码转换的特征及功能分析[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03)
- [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09(04)
- [4].蒙汉语码转换多因论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7)
- [5].外语教师语码转换信念研究方法评述[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9(01)
- [6].顺应论视角下语码转换成因分析[J]. 现代交际 2018(08)
- [7].基于顺应论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分析[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 [8].马来西亚华语电影中的语码转换——以影片《一路有你》为例[J]. 黑河学刊 2017(06)
- [9].网络交际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2)
- [10].国内汉英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1].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以淘宝网相关广告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10)
- [12].大学生英汉语码转换态度的影响因素探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6(10)
- [13].释意理论对口译过程中无意语码转换现象的解构[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4].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翻译中的语码转换[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5].新闻标题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5(05)
- [16].大学生校园英汉语码转换形态特征研究[J]. 校园英语 2020(33)
- [17].大学校园里的中英语码转换及成因分析[J]. 校园英语 2018(45)
- [18].语码转换与心理需求[J]. 青年文学家 2019(08)
- [19].网络社交中的中英语码转换[J]. 北方文学 2019(17)
- [20].高校英语教师课堂中的语码转换解读[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9(18)
- [21].大学生对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态度[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11)
- [22].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6)
- [23].日常会话中的汉英句内语码转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3)
- [24].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语码转换的谋篇功能分析[J]. 英语教师 2018(05)
- [25].从顺应论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中的汉英语码转换[J]. 学周刊 2012(03)
- [26].蒙汉语码转换探析[J]. 语文学刊 2015(02)
- [27].从顺应论角度看大学校园的英汉语码转换[J]. 文教资料 2010(21)
- [28].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2)
- [29].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动因[J]. 青年文学家 2017(33)
- [30].语码转换在英语专业课堂中的作用[J]. 校园英语 2017(43)
标签:汉英语儿童语码转换论文; 功能学研究论文; 外部环境影响论文; 第二语言流利程度论文; 汉语纯洁性反思论文;